山西大同1932年,屢遭戰火的古城牆


【大同陽高縣地區的鄉鎮】今陽高縣縣境,在西漢時期屬於西部都尉治下的代郡。明朝宣德元年,隸屬於大同府。清朝雍正三年,設置隸屬於大同府的陽高縣。抗戰爭時期,屬於晉察冀邊區。

【大同陽高縣地區的民居】明清年間,縣城四街建起米市、柴市、馬市、菜市及錢莊、布莊、糧店、雜貨店等。陽高縣土壤肥沃,境內河流為永定河水系。2009年,陽高縣龍泉鎮發現了漢代縣城遺址;有二百餘米的土牆遺蹟。

【大同雲岡村的旅店】雲岡村現隸屬於雲岡區,位置在大同城西;雲岡石窟就位於該村。北魏時期,今雲岡區為京畿內地。明朝、清朝時期及民國時期,今雲岡區地域屬大同縣;明清時期的大同縣隸屬於大同府;民國時期,廢大同府。

【大同觀音堂三龍照壁】大同曾經被譽為龍壁之城,現有九座龍壁留存。三龍照壁位置在觀音堂門前,屬於明代遺物。三龍照壁長十二米、高六米,雙面琉璃;龍壁頂部有琉璃斗拱。現存的觀音堂,為清朝順治八年重建。

【大同古城牆】一千六百年前,大同就擁有大規模的城池。明朝時期,徐達增築加固原城;以城磚包砌,築成高達十四米的城池高牆。清初己丑屠城時期,大同古城牆亦被拆低五尺。斬城、屠城後,府治移至今陽高縣、縣治移至今大同郊外。

【大同古城牆】自此之後,大同城牆開始荒廢。至清朝道光年間,城防設施損毀嚴重。民國年間,大同城牆屢遭戰火,很多設施無存。2008年,大同市對古城牆進行大規模的包磚修復 ;還重建了甕城、箭樓、望樓、月樓、城樓等設施。

【大同城內街景】明朝洪武三年,朝廷鼓勵商人運糧換鹽;大同逐漸為北方重要商埠;建成了一條條商業街。八國聯軍進京,慈禧一行逃經大同。慈禧太后在城裡僅住一日,看到了大同繁華的街景,稱大同城為福地。

【大同地區的同蒲鐵路】三十年代初,閻錫山曾經主持建造貫穿省內中部南北的同蒲鐵路。以山西省自己的力量,修建鐵路的經費自然非常緊張。建設鐵路時,晉綏兵參加施工;並將鐵路修成窄軌。

【大同城外,遠景為大同古城牆。】鐵路修成窄軌,主要是資金不足;其次,分析修窄軌鐵路在二十年內,除收回投資還可盈利;再有,就是希望鐵路儘早營運。《山西大同老照片,1932年-1933年。攝影:Pendle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