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高昌回鶻國的壁畫,到吐魯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來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上,木頭溝西岸的懸崖上。

鑿有洞窟83個,現存57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總面積120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內較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1982國務院公佈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經歷了形成--繁榮--衰落的過程。第17、18兩窟,為公元6一7世紀南北朝後期開鑿的。

第16號窟鑿於中唐。第20號窟壁畫,繪製有回鶻高昌王和王后的圖象。第33窟後壁,有一幅表現佛涅盤後眾弟子默立舉哀的致意圖。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號窟,建於回鶻高昌時期。第69窟,是第20號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號窟,是公元10--11世紀高昌回鶻王國強大時期,專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紀念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鑿南北朝後期,經歷了唐、五代、宋、元長達7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這裡一直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回鶻高昌是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佛教漸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隨之衰落。

本世紀初,屢遭俄、德、英、日等列強的盜劫破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雖遭嚴重破壞,但劫餘的佛座華麗精緻,殘餘的壁畫內容豐富,顏色鮮豔奪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為一座規模宏大的文化藝術寶庫.1982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吐魯番的石窟寺群多達十餘處,合稱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龜茲石窟,以敦煌石窟、雲崗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齊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藝術的四支代表之一。

葡萄、帕拉孜、花帽、無核白葡萄等特產。無核白葡萄古波斯人稱"蘇丹",中亞各國稱"白色基什米什",我國古代稱"奇石蜜食"、"綠葡萄"、"兔睛"。前往千佛洞的交通便捷,道路平坦,旅遊專線標準二級公路。可根據個人需要採取以下不同方式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