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身寶塔”:法門寺(Famen Temple)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於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約有1700多年曆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寺廟所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2014年10月16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寶雞法門寺舉行。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2010年9月10日,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真身寶塔。。

2011年10月16日,陝西寶雞法門寺風光。

2015年9月4日,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法門寺文化景區。鍍金雕塑“觀音菩薩”。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西距寶雞市90千米,東距西安市110千米。

資料:2015年8月9日拍攝的法門寺真身寶塔和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外觀。

2010年9月10日,陝西法門寺鍍金菩薩塑像--大妙相菩薩雕塑。

2015年3月1日,寶雞扶風法門寺佛教文化區。佛光大道全景。

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層,塔下設有地宮,地宮中存放著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槨,內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寶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2010年9月10日,陝西法門寺鍍金菩薩塑像--大妙相菩薩雕塑。

法門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戰火紛繁的十六國和南北朝混戰時期屢遭破壞,特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採納崔浩的建議,禁佛教,毀佛經、佛像和塔寺,致使該寺舍利塔在劫難逃,成為廢墟。但當時仍有信徒不斷前來燒香敬佛,這裡被當時的人們稱為“聖冢”。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復阿育王寺和舍利塔。並於西魏恭帝元魏二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法門寺由此名聲大振,始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

2010年9月10日,陝西法門寺。

資料:2016年10月5日,陝西寶雞扶風法門寺。圖為合十舍利塔內佛像。

2010年9月10日,陝西法門寺鍍金菩薩塑像--文殊菩薩塑像。

2014年8月2日,陝西西安,玄奘塑像

資料:2016年11月6日,陝西扶風縣148米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於2009年5月9日落成。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是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

後梁末帝龍德二年,原唐節度使、岐王李茂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並在塔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每逢朝霞滿天或夕陽西下時,塔頂金碧輝煌,塔身雄姿昂然,煥煥乎立於岐山之陽。時人薛昌序在《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記》中贊其“窮華極麗,盡妙罄能”,足以與長安城內的大、小雁塔媲美。經過李茂貞的修築,4層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後期。

The modern part of Famen Temple in Shanxi province. Famen temple is a place of pilgrimage due to a relic considered to be a finger bone of Budd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