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如果給林黛玉畫一張小像,選擇他生活中什麼場景最合適呢?黛玉愛哭,她是來人間還淚債來的,哭是她的生活常態。黛玉又能寫詩,如果建一座詩詞紅樓,貢獻最大的非她莫屬。那好,我們就畫她哭或者作詩,可是這樣畫出來的一定是她嗎?換句話說,哭或者寫詩是黛玉身上最具有標誌性的符號嗎?我想不是,愛哭或者寫詩的確是黛玉的特點,可她身上最具有標誌性的符號應該是葬花。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裡提著花帚。出現在落紅成陣的暮春時節,把一地的落花掃進花囊,葬進事先挖好的花冢裡。這才是最能將黛玉從金陵十二釵中識別出來的一幕。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葬花是曹雪芹為林黛玉精心設計的一個經典而又至情的情節,而這個情節中黛玉一邊葬花一邊哭誦出來的《葬花吟》則是經典之聲,至情之音。葬花並不是曹雪芹的發明,黛玉也不是頭一個葬花之人。比如唐代詩人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中就寫過:

今年活絡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後面的兩句還是唐詩的中名句。葬過花的唐伯虎也寫了不少落花詩,比如《花下酌酒歌》中的: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又比如《和沈石田落花詩》中的:

雙臉胭脂開北地,五更風雨葬西施。

所謂的“葬西施”指的就是美麗的花朵被風雨埋葬。所以曹雪芹筆下的《葬花吟》是有不少前人的經驗可循的,我們把他的內容和以前的同題材作品做一個比較就能發現,其中的傳承關係很明顯,既然如此,為什麼《葬花吟》與眾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實力碾壓眾多同類呢?

我的理解是《葬花吟》出於傳統,但又超越傳統,它也寫傷春惜花的情緒,也寄託人生的感慨,但是它又不僅僅寫落花和葬花。黛玉葬花她自己就是花,《葬花吟》實際上是一首黛玉哀悼青春生命的自輓歌,自祭文,何以見得呢?我們來一起讀詩,詩歌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這首詩出現在小說的第二十七回,這一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故事內容很豐富,包括寶釵撲蝶,寶釵在滴翠亭外無意中聽到丫鬟的秘密後嫁禍給黛玉,怡紅院的丫頭小紅以及黛玉葬花等等。回目中的“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指的就是黛玉葬花,並且流淚作詩。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這首哀傷悽美的《葬花吟》壓軸一樣地姍姍來遲,出現在這一回的結尾處,不愧是紅樓詩詞裡一流的作品。這首詩光是出場就不同凡響,它的創作跟黛玉在大觀園詩社裡和姐妹們一起作詩不一樣,跟黛玉獨自在瀟湘館的孤燈下作詩也不一樣。它不是提筆蘸墨寫在紙上的,曹雪芹為它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出場,他讓黛玉一邊葬花一邊哭,同時“一行數落著”,這幾個字是書裡的原話“數落”就是不停地說。黛玉一行數落了些什麼呢?書裡沒有明講,而是用了個側面寫法。她數落的每一個字都被山坡那邊也要過來葬花的寶玉聽進了耳中,也就是說《葬花吟》的全文是伴隨著寶玉聽的過程一句一句出現在書中的。曹雪芹這樣安排當然有他的用意,整個大觀園裡只有寶玉能真正地聽懂黛玉的《葬花吟》,《葬花吟》的完整呈現必須是黛玉一邊吟,寶玉一邊聽,通過這一吟一聽的完美合作,這首詩的深刻內涵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葬花吟》這首詩一共有五十二句,為了寫的清楚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我們一起來看看黛玉的情感是怎樣通過這三個部分一層一層地推進,發展,最後掀起沖天大潮的。

第一個部分,黛玉因落花而葬花。這部分包括開頭的八個句子: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暮春,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第一句“花謝花飛花滿天”是整個《葬花吟》的大背景。點出時序,又到了“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暮春時節。“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說的是昆蟲吐出來飄在空中的細絲纏住了從空中飛落下來的花瓣,一起在亭臺上盪盪悠悠,又有一些柳絲輕輕地沾在飛花上,風一處過來,它們便朝著繡房的窗簾,門簾撲去。這些花從前綻放指頭的時候,迎風招展,芳香四溢,如今離開了花樹,失去了神采,只能漫天打轉,隨風飄飛,沒個妥當的去處。“

紅消香斷有誰憐”從前賞花的人哪兒去了,誰能可憐這些殘紅?這詩歌剛開始,一個問句就說明黛玉悲傷的情緒已經失控了,除了我還能有誰呢?我正愁緒滿懷,又見這漫天的花謝花飛,我不忍心這些花瓣掉在地上被人往來踩踏,所以手把花鋤走出繡房,我要將落花埋葬。“忍踏落花來複去”,“”其實是不忍,古代詩詞裡經常這麼用。黛玉為什麼抽血滿懷呢?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我們都知道她“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總是無緣無故的流淚,可是這一回她滿懷的愁緒不是沒有來由,這回真有事。黛玉葬花的頭一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小說第二十六回對此有詳細的描寫,黛玉在怡紅院吃了閉門羹很受打擊。她想去怡紅院見寶玉,寶玉的丫鬟晴雯沒有聽出她的聲音來懶得開門,推說“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把黛玉擋在了門外,偏偏這個時候院裡面清楚地傳來寶玉和寶釵的說笑聲。這當然是個誤會,丫頭裡邊除了紫鵑,跟黛玉關係最好的就是晴雯,寶玉就更不用說了,他跟誰生分那人都不可能是黛玉。可是以黛玉的個性,她是情緣自己受傷,也絕不會主動區查明事情的真相的。心裡有氣,又不便發作,她牢牢記住自己不是賈府的正經主子,“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這件事情如果認真計較起來,不過是自討沒趣,所以這天晚上黛玉含淚失眠。第二天,滿腹心事還沒放心啊,一地的落花又勾起了她的傷春情緒,可不就“愁緒滿懷無釋處”了嗎?這是《葬花吟》的第一部分,黛玉看見落花於是帶出了葬花。

我們再看第二部分,這部分包括二十四句: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這些詩句裡具體描寫到黛玉葬花了嗎?沒有。不寫葬花,這首詩為什麼叫做《葬花吟》?其實這裡的話都是人的比喻,人花合一,表面看寫的是落花,其實說的都是人。黛玉埋葬的不是大自然的落花,她葬的是她自己。詩歌從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人隨花轉,黛玉哀傷的對象移步換形地從花轉到了人,她把一首落花詩吟成了預感到自己的青春生命必將飄零的輓歌。黛玉葬花的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書裡介紹:

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閨中姐妹很重視這個節日,所以這一天一早大觀園就熱鬧開了。黛玉喜散不喜聚,何況這是個跟百花告別的日子,所以芒種節的熱鬧和她無關,她要來山坡上陪伴落花,送它們最後一程。可是一看見落花, 她就由不得感花傷己,掉下淚來。“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春末是柳條和榆錢的季節,它們自顧自地長勢正盛,哪有功夫去搭理那些四下飄飛的桃花和李花呢?可是曾幾何時,桃花和李花不也是那麼地芳香盛美嗎?詩意從這裡開始已經悄悄地在轉了,很明顯黛玉並不只是為桃李鳴不平啊,她是從桃李的昔盛今衰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生命單薄,脆弱,不長久,轉眼功夫就榮去枯來,跟花有什麼兩樣呢?甚至還不如花呢。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昨天它們還明媚鮮豔,今日便都零落成泥了,它們的芳蹤叫我哪裡找去,而我不也是時刻生活在風刀霜劍之中嗎?我的生命也有凋零的那一天,而起恐怕哪一天為時不遠。我將這些落花掩埋之後就要回去了,可是瀟湘館裡“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我為什麼終夜不能安睡呢?“

半為憐春半惱春”。春天送來百花,可是春光不等人,那麼點溫暖和美麗還沒有受用夠呢,花兒就凋謝了,這樣的春我是該愛你呢?還是該恨你呢?你匆匆地來,悄悄地走,我愛也不是,恨也不是。韶光正美,青春正好,奈何它們都留不住啊。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這裡有個問題,雖然黛玉不姓賈,只是賈府的客人,可畢竟外祖母視她為掌上明珠啊,賈家姐妹有的,黛玉一樣都不少。有賈母的寵愛,她怎麼可能生活在“風刀霜劍”之中呢?讀過《紅樓夢》的都知道,這不是事實。那麼既然不是事實,黛玉為什麼這樣認為呢?這不是無病呻吟嗎?她為什麼在妙齡之際預測自己的後事呢?這個問題可以從遠因和近因兩個方面看。

從遠因上說,黛玉先天多愁,後天多病,她的前身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修煉成絳珠仙子之後,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餓了吃蜜青果,渴了喝灌愁海水,這就註定了她下世為人後一輩子要跟深似大海的愁恨相伴,如影隨形。黛玉又多病,從會飲食開始就吃藥,多少名醫修方配藥,都不能還她建康。春風秋雨,夏暑冬寒,對她來說都是煎熬。

寶玉給死去的晴雯寫誄文,反覆斟酌字句,念道:

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黛玉臉色就一變,她聽不得“薄命”這兩個字。她是到人間還淚債來的,眼淚流完,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所以先天多愁,後天多病,又終年流淚的黛玉以妙齡年華而預測後事,把明媚的春吟成悲傷的秋這並不奇怪。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從近因來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這滋味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何況是黛玉這樣的敏感少女呢?按說有賈母的寵愛,黛玉在賈府裡應該住的舒心才對,可是天下哪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呢?跟她有關的聲音不一定總是和諧的啊。剛進賈府的時候,黛玉叮囑自己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輕易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可她沒有堅持做到。她心高氣傲又任性,賈母是她在賈府裡的唯一依靠,她有沒有像寶釵那樣時不時地哄哄老太太,多討一些歡心呢?沒有。是不懂得人情世故嗎?寶玉捱打那一會,黛玉見李紈等人都來怡紅院探望,王熙鳳卻沒來,她心裡就盤算:

如何他不來瞧寶玉,便是有事纏住了,他必定也是要來打個花胡哨,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才是。

“打個花胡哨”就是虛情假意地敷衍一番,能夠冷豔觀察到王熙鳳是慣做表面文章的,這說明黛玉懂事故。可是懂歸懂,她自己不世故,有那世故的功夫,她寧可去跟鸚鵡說話。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送宮花那回,宮花送到時,黛玉使性子,接都不接,還說了一句:

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搶白了過去,這不是得罪人嗎?不是明擺著使自己在王夫人面前減分嗎?黛玉知道結果,可她不在乎,何況也沒有說錯,十二枝宮花送到她那裡的的確是最後兩枝。小說地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王夫人說晴雯的眉眼有點像黛玉,她罵晴雯:

你天天作這輕狂樣而給誰看,你乾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著你,自然明兒揭你的皮。

沒錯,她罵的是晴雯不是黛玉,可是這話如果傳到黛玉的耳中,裡面指桑罵槐的意思黛玉能聽不出來嗎?她當然聽得出來。在賈府這樣一個個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環境中,黛玉完全能夠感受到“風刀霜劍”向著自己步步緊逼過來。不過“風刀霜劍”這個詞還是不宜太過坐實為黛玉在賈府的處境寫照,它不一定映射哪段具體情節, 這裡用的主要還是它的象徵意義。黛玉深愛著嬌豔的鮮花,更深愛著那些花兒一樣美麗而燦爛的生命。因為深愛,所以要呵護。因為深愛,所以怕失去。她時刻要警惕那些璀璨百花,威脅青春的惡勢力,也就是所謂的“風霜刀劍”。這是黛玉的生命哲學,她用詩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了。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我們接著讀《葬花吟》第三部分,最後二十句,全詩最精彩之處: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個部分黛玉從葬花到問天,她不再地頭葬花,而是昂首問天,發出了響徹雲霄的呼喊“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昨夜庭外哪來的悲歌呢?誰是花魂?我們說《葬花吟》以花喻人,黛玉葬花,她自救就是花。那天晚上在怡紅院被拒之門外以後,黛玉非常傷心“

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慼慼嗚咽起來。”她這一哭,樹上的宿鳥,悲鴉都被驚動了,紛紛飛起遠避,不忍心聽下去。樹上的花也撲簌簌地掉了一地,書中寫道“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誰是花魂?黛玉啊。曹雪芹把黛玉當成花魂來塑造的,花魂的悲歌就是黛玉的悲歌,花都凋謝了,花魂還能長留嗎?所以“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我多想生出一雙翅膀,隨花飛去,飛向那人跡罕至的盡頭,去尋找我的香丘,香丘就是香冢。可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黛玉向天發出了悲鳴。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87版電視劇《紅樓夢》裡的插曲《葬花吟》,王立平先生把“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做為主題句,把這首葬花詩譜成了天問。整支曲子前半部分用中低音如泣如訴,隨後音調逐漸升高,唱到“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兩句的時候,強音高亢,直逼人心,伴隨著“咚咚咚”的悶鼓聲,華麗的高音穿雲裂帛,繞樑不絕,那就是黛玉對悲劇命運發出的吶喊聲啊。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其實黛玉非常清醒,天盡頭也沒有香丘。那晚晴雯不開門,而寶釵分明就在怡紅院裡閒坐說笑,黛玉回到瀟湘館後,依著床欄杆,抱膝獨坐,木雕泥塑般一動不動,一直坐到二更多天。以黛玉的個性,她一定會再次哀憐自己寄人籬下的身世,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環境,會想,會考慮我該怎麼辦?現在《葬花吟》給出了答案“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人間不能安住,天盡頭也咩有沒有香丘,那就離開吧,就像這些落花一樣,用錦囊包裹著葬進泥土,將來隨土一起化了,這是最好的歸宿。我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走。值得堅守的,我堅守到底,違逆本性的,我寧為玉碎。

其實香丘在何處,哪裡有淨土,黛玉心裡早有認識。在這一次葬花之前,她跟寶玉還一起葬過一次花,那一次他倆曾經討論過怎麼處理落花的問題。寶玉的做法是拿衣服兜了,抖進池水裡,強過被人腳步踩踏。黛玉說這樣不好,園子裡的水是乾淨的,“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它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這不就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嗎?黛玉心中的香丘就是一抔淨土,一個能使她不受傷害遠離傷害的墳墓。她不向任何“風刀霜劍”低頭,你看她比誰都柔弱,可是她柔弱的外表底下,藏著巨大的堅韌。

我們再看全詩的最後四句: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春天就要過去了,繁華零落之時,便是紅顏老死之日。到那個時候,花謝了,葬花人離去,一片燦爛都歸了塵土。電視劇插曲再唱到結束句“花落人亡兩不知”時,再次長音高亢,震撼人心。黛玉用痛徹心扉的呼喊向天發出了她的不平和抗爭。《葬花吟》我們就讀到這裡,這首詩悽楚哀傷,像“紅消香斷有誰憐”“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質本潔來還潔去”這樣的句子都非常抓人心。惜花,葬花本來就很感人,何況是花一樣的人,埋葬自己呢?黛玉把葬花詞當做提前祭奠自己的輓歌來寫,這是這首詩明顯不同於其他落花詩的地方。從更深的象徵意味上看,《葬花吟》不僅僅是黛玉一個人的輓歌,同時也使大觀園裡眾多姐妹的悲劇命運的預寫,它預示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難以擺脫隕落的悲劇。詩裡的這層意思,曹雪芹安排了寶玉來領悟。我們前面說過,《葬花吟》的深刻內涵要通過黛玉一邊吟,寶玉一邊聽來共同呈現。寶玉在山坡上聽完了《葬花吟》,書裡寫道:

先不過點頭感嘆,次後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裡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慟”是大哭的意思,“慟倒”就是哭倒。《葬花吟》瞬間擊中了寶玉的心房,令他心碎腸斷。他想到不僅黛玉一朝春盡紅顏老,寶釵,襲人,香菱也是,還有他自己,還有這個園子,這些花,這些柳,眼前所有的美好有一天都將無可尋覓。黛玉喜散不喜聚,永遠在熱鬧中孤獨,別人看到繁花似錦,她眼中只有落紅滿地,所以只有她能這麼清醒地看待生與死,存與亡。其實關於生命的無常和美的不長久,寶玉以前不是沒有想過,你看他那麼喜歡熱鬧,哪熱鬧哪就有他,這說明他想抓住這一切歡樂。小說第十九回,寶玉在襲人家裡見到一個穿紅衣服的女孩,襲人說這女孩明年要出嫁,寶玉心裡不自在。襲人接著又說她也要離開賈府,寶玉就哭了。為什麼呢?出嫁和離開是一樣的,凡是美的好的,寶玉都不願意失去。只不過在青春華年的享樂日子裡,有關生命問題的深度思考,寶玉還有些模糊。直到這一天,《葬花吟》撞進他的耳中,他從黛玉的悲歌中獲得了領悟,有花開就有花落,有愛就有孤獨,有美就有毀滅,有生就有死,沒有什麼能永遠把握。因為領悟,所以悲傷,這貴族少年備著無邊的悲傷籠罩著,逃不出來,只能慟倒在山坡之上,淌滿一臉的淚水。

黛玉聽到山坡上傳來哭聲,心想:

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難道還有一個痴子不成?抬頭一看,見是寶玉。

《葬花吟》到底好在哪裡?又是在“葬”什麼?

黛玉說對了,她和寶玉是一對痴人,只有她能夠照亮寶玉心裡的那團模糊。說出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也之後寶玉能懂得《葬花吟》真正葬的是什麼。,能體會到詩中巨大的悲哀。兩個一起葬花的人心靈一定是想通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