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汽車超過6萬公里以後機油是不是應該換5w40的好?

張樹煜


汽車更換機油應參照兩個標準

在說明機油的選擇標準之前,首先需要解釋機油參數的含義,瞭解後自然能找到答案。以問題描述的(5W-40)為例解釋。

W是英文winter的縮寫,釋義為冬季,在機油領域中代表機油的冰點溫度,與數組組合後為不同的冰點值。

  • 0W=-35℃

  • 5W=-30℃

  • 10W=-25℃

從上述三個不同等級可以看出,以W之前的數字加上(-35)得出的數值則為機油冰點。關於冰點溫度是不會有標準建議值得,因為中國幅員遼闊橫跨緯度接近50度,緯度大小決定了不同地區會有非常大的溫差。比如在高緯度的東北內蒙等地區冬季溫度會有零下三四十度,而在低緯度的海南島則是四季如春;在不同緯度的地區用車則要選擇不同的機油冰點標準,否則按照統一建議值的話一定會出現問題。

圖解:下圖可理解為同一低溫粘度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流動情況。

所以關於機油W之前的數值要自行判斷選擇,尤其是習慣於網購的車主們特別要注意。而且機油的冰點建議低於用車地環境最低溫10℃左右,比如在京津翼冬季零下溫度有-15攝氏度左右,選擇機油則建議考慮最低10W(-25℃)標準。因為機油愈接近冰點流動性越差,啟動時機油流動性差則通過油泵形成有效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的時間越長;理論上只要機油流動性合理,發動機形成有效潤滑的時間只是3~5秒,流動性差導致時間延長則會增加發動機的磨損。所以即使在低溫時也需要保證機油的流動性足夠理想,實現的方式自然是預留出與冰點差距足夠大的機油冰點,也就是所謂的機油低溫粘度(流動性),關於低溫參數的選擇可參照這一標準。

機油高溫粘度(流動性)的選擇標準解析

5W-40的低溫標準是【W+5】,橫槓後的40則是機油的高溫流動性。發動機在駕駛熱車結束後會達到相當高的溫度,普通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運行溫度會在90攝氏度左右,性能強大一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能達到100攝氏度左右,發動機真的是個“燙手山芋”。

而在高溫環境中發動機機油的粘度會變小(變稀)且會越來越小,因為機油在發動機運行中會因高溫高壓以及酸性物質產生反應,粘度會發生變化;其次在發動機運行長期的剪切力作用下會造成分子鏈切斷,可理解為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導致機油變稀。

機油在粘度降低後影響噴射(飛濺)潤滑,試想粘度大的機油碰到汽缸壁上,其因重力自然下滑流動的速度肯定會慢一些;而粘度變小後因重力留下的速度則會更快,但發動機運行中活塞與氣缸需要足量的機油進行潤滑,否則兩者之間的物理接觸強度加大會造成磨損的加劇。那麼為了減少發動機的磨損則需要機油有合理的高溫粘度以保證噴射潤滑的理想效果,那麼這一粘度應該如何選擇呢?

  • 標準1-正常工況發動機按照汽車說明書(用戶手冊)標註值選擇,一臺車的發動機應該使用哪一個高溫標準的機油,答案一定是經過工程師們精確計算並測試過的。這一數值會標註用戶手冊上,在發動機工況正常的前提下要嚴格遵照這一標準選擇,不要用外行人思考的結果嘗試去推翻專業人員計算得出的答案。

  • 標準2-行駛里程已經很長且發動機出現輕微燒機油的車輛,機油的粘度選擇可以提高一個等級。比如原車建議值為某W-30,在發動機出現燒機油之後則可以使用粘度更待的某W-40。機油粘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噴射潤滑機油的流動性,流速降低則能讓活塞下行與發動機氣缸接觸時碾壓到更多的機油,這些機油可以補償活塞與氣缸擴大的間隙,防止機油蒸汽竄入發動機燃燒室造成燒機油。提升機油粘度作為延緩燒機油的方式是很有效的,但僅限於不嚴重的初期。

  • 說明-發動機工況正常時不要考慮提升粘度防止燒機油,因為發動機運行的正常磨損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但是碾壓到過量機油會增加發動機的運行阻力,阻力增大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會被髮動機自身更多的損耗,動力自然會變差。這裡的動力指的是發動機的扭矩,扭矩降低則提升性能只能以拉高轉速實現高功率,而高轉速必然會有高油耗;增加的油耗與延緩的時間對比,絕對得不償失。

關於機油高溫粘度的選擇可參照上述內容,簡而言之為低溫粘度標準可自行選擇,高溫粘度標準在正常工況下不宜升高且不能降低(降低等於變稀導致磨損的增加),在燒機油之後可考慮適當提升。


延伸內容:機油等級的選擇。

發動機機油分為礦物質機油、半合成機油、合成機油三個等級,各自的特點大致如下。

1:礦物質機油是原油提煉的產物之一,通過各種添加劑的混合實現了潤滑油的功能。但是這種潤滑油的性能熱衰速度比較快,在工況比較誇張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中是不太適用的,否則高溫的機體會快速的降低機油的潤滑能力。所以礦物質機油只適合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使用,也就是入門級的代步車。

2:合成機油是通過人工化學合成的方式打造的潤滑油,製造這種機油的技術難度要求很高,但通過科技手段製造出的合成機油的潤滑性能抗熱衰能力卻強的太多。即使是工況比較惡劣的高性能渦輪增壓發動機使用,全合成機油也能正常用到1萬公里的標準;但是合成機油的製造難度大則製造成本高,價格也自然會高一些,況且也不是所有的發動機都有高性能,於是有了半合成。

3:半合成機油不是理解到合成一半就隨它去了的概念,而是通過礦物機油與合成機油進行混合,通過60%左右的合成油提升礦物質機油的性能,減少40%左右的比例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兩者混合後的性能遠高於礦物質機油,但與全合成仍有一定差距,這種性能居中的機油可以用在普通的Turbo增壓發動機代步車上用5000公里,普通的自然吸氣動力汽車用到7500公里是沒有問題的。

三種等級的機油理論上肯定是全合成機油最好,但三種機油的建議使用時間都不超過一年,很多家用代步車一年的行駛里程只是數千公里,而到一年的時候總需要去更換了。那麼普通的代步車用半合成或礦物油能滿足的話則不用選擇全合成,除非是行駛里程足夠大的代步車可以選擇全合成機油,以10000公里更換一次的標準降低用車成本。總結:發動機機油參數的概念,機油的選擇方式,機油等級的選擇方式,上述內容是具備一定參考價值的,新手車主們歡迎收藏。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首發,內容請勿站外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天和Auto


現在愛車懂車朋友已經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冬天要使用粘度較低的機油。因為冬天氣溫較低,機油粘稠而流動性差,無法快速覆蓋發動機的各個部分,導致部件磨損。

很多車友都有冬天著車熱車的常識,就是等待機油到達各個零配件摩擦表面,這就是冬季對機油粘度低溫流動的要求。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可以在啟動時快速到達發動機的各個部位,防止幹磨,保護髮動機,減少冷啟動對於發動機的傷害。

其實,發動機油的粘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合適的粘度”才是最好的。粘度過高,機油較稠,機油未能短時間內及時被運送至零部件之間,因此會加大啟動時所受磨損,低溫啟動將變得困難、清洗作用和冷卻散熱作用變差、功率損失導致燃油消耗增大。粘度過低,機油較稀,未能非常有效地被吸附在零部件之間,因此潤滑抗磨和密封作用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機油消耗量也增大。

排除車型和車況因素,單純從季節方面推薦機油粘度,冬季北方零下三十度以下地區,車友們可以考慮格德寶0W20/40的機油,北方其它地區和南方車友選擇格德寶5W30/40就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愛車愛生活,懂車懂保養,

看今日頭條,聽寶叔論道。



寶叔論道


你所在的地區氣候環境不是很惡劣的話,那麼就不需要更換。不過你的汽車超過6萬公里,在冬季最好用好點的機油保養汽車發動機,我現在用全合成SN級別的黑馬王機油的話,是10W-40的全年都不需要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