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貴州省,位於我國西南內陸,與四川、重慶、湖南、廣西、雲南等五省市相鄰,境內多高原、山地,歷代曾長期為羈縻之地,明朝建立後為加強在貴州地區的統治而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但當時省境與今貴州省有很大區別。清朝初期貴州轄區變化較大,四川、廣西等各一部劃入後才形成今貴州省省境。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貴州,因古為黔中地而簡稱“貴”或“黔”,現在貴州省轄有六個地級市、三個自治州九個地級行政區,共有七十二個縣(含自治縣、縣級市),這七十二個縣中以“陽”為名的有兩個,分別為開陽縣、綏陽縣。開陽、綏陽均為歷史悠久之地,建制時間都有千年以上。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開陽縣,位於貴州省中部,為貴州省會貴陽市轄縣。開陽曆史悠久,其地處貴陽、遵義之間,唐朝時即已設州,而抗戰時期張學良曾被幽禁於此。開陽地處雲貴高原,境內多山,景觀獨特、雄奇、瑰麗,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磷礦產地,為我國三大磷礦產區之一。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開陽縣,古屬大夜郎國,秦時屬象郡,自漢至唐先後為且蘭、萬壽、晉樂、牂牁等縣地,唐朝貞觀四年(公元930年)於今開陽雙流置蠻州,兩宋時蠻州屬紹慶府。明朝以來,開陽被稱為“水東”地區,明朝初期於今開陽雙流置貴州宣慰司,後移治今開陽縣城,明末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於此設開州,隸屬於貴陽軍民府。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清朝初期承襲明制,1687年貴陽軍民府改為貴陽府,開州為其所轄散州,民國初廢州為縣,因四川有開縣,開州廢后設紫金縣,1930年改稱開陽縣,開陽之名源於清朝所建之開陽書院。建國後,開陽縣隸屬多變,先後為貴陽專區、貴定專區、安順專區、遵義專區、安順地區等所轄,1992年隸屬於貴陽市至今。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綏陽縣,位於貴州省北部、遵義市東北部,是貴州境內設縣較早的縣,有一千多年建縣史,現為地級遵義市轄縣。綏陽為千年古縣,隋朝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於此置綏陽縣,隸屬於屬明陽郡。唐初,綏陽縣曾屬智州、夷州,後曾為夷州治,唐末縣廢,北宋時曾復設隸屬於珍州,南宋縣廢。明朝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綏陽縣復設,隸屬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遵義軍民府。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清初承襲明制,1687年遵義軍民府改稱遵義府,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遵義府改屬貴州省,綏陽縣均隨屬之。建國後,綏陽縣先後為遵義專區、遵義地區所轄,1997年遵義地區、縣級遵義市撤銷後設地級遵義市,綏陽縣屬之至今。

貴州兩縣,以“陽”為名,均有千年建制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