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這段時期內的全國性革命。其意義在於推翻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建立起了共和政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和中國社會的變革。時值辛亥革命紀念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浮山辛亥年間湧現出的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1911年是農曆辛亥年,所以史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太原運城相繼起義。早已加入哥老會的浮山守營練勇什長陳彩彰也率領縣城守營發動了武裝起義,1911年十一月十五日趁著夜色陳彩彰先是帶領城守營的弟兄們把城守營管帶控制了起來,而後宣佈推翻清廷,發動起義,同時規定不準擾民,不準趁亂搶劫,眾人剪辮以明志,兵不血刃的活捉了浮山知縣王錦昌及其親信齊佔元,並命其交出縣印。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知縣一看大勢已去,乖乖的捧出了縣印,陳彩彰念及同僚一場,未趕盡殺絕,下令將王知縣,城守營高管帶,知縣親信齊佔元三人逐出縣境。並立即成立了臨時革命政府,推舉張共沂為護印,賈耀宸為副護印,城守營也改名巡警營,眾人推舉陳彩彰擔任警佐,陳讓賢給蓋清元,自己擔任了副警佐。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第二日清晨,臨時革命政府召集百姓在縣衙大堂前召開了大會,宣佈臨時政府成立,知縣已被驅逐出境,並豁免賦稅舊賬,赦免在押人犯,取消迴避肅靜八抬大轎等官員出行制度,廢除跪拜禮節,廢除纏足陋習,並禁菸禁賭,提倡人人平等。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當時平陽府尚在清軍手中,得知浮山起義後,平陽巡防軍在縣城張家方家兩豪紳的協助下前來鎮壓,陳彩彰帶領眾人退出了縣城,巡防軍查抄了幾位起義首領的家,之後河東(今運城)方面的革命軍北上包圍了平陽,平陽巡防軍也撤出了浮山。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1912年清帝退位,南北議和期間閻錫山在袁世凱的支持下任山西都督,主政山西,後續聽從袁世凱的指令,退出同盟會,遣散同盟會在各縣的分支機構,支持袁世凱背叛革命搞復辟。在這種背景下陳彩彰為了保衛革命果實,開始了第二次武裝起義。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1912年7月10日晨,陳彩彰率領手持棍棒農具的農民佔領縣城,殺掉前知事張雍,砸開監獄放岀囚犯,燒燬舊賬,開倉放糧,,火燒了張繼樞、方家聰兩家地主大院。起義軍軍紀嚴明,獲得了百姓的支持,隊伍迅速壯大,遂改名為洪漢軍,陳為統領。活動區域遍及小半個山西,隊伍一再發展壯大,巔峰時期多達3000餘人,近至洪洞、襄汾、沁水,翼城遠到陽城、絳縣、所到之處殺富濟貧,先後有洪洞大地主郭彤廷、翼城大地主劉得魁被懲處。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閻錫山深感威脅,多次派兵圍剿,均被洪漢軍打敗,腰子裡戰鬥擊斃叛徒賈耀宸,川口一戰擊潰大同軍一個營;柏背河火燒太原軍一個排;關家河一役用自造榆木炮,打死潞澤遼沁鎮守使楊沛霖。除了派兵圍剿,閻錫山還多次派人議和,試圖招安,陳彩彰曾單槍匹馬隻身前往平陽府談判,而後還能全身而退,堪稱有勇有謀。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1915年夏初(民國4年),洪漢軍在閻錫山大規模圍剿下僅剩三人,陳彩彰因常年的風餐露宿,惡疾纏身,不久病逝於浮山翼城交界的辛家角村,享年44歲,其餘兩人也因保護陳彩彰遺體犧牲。


臨汾:浮山反清農民起義英雄,山西反閻錫山第一人,北王陳彩彰


歷史證明陳彩彰的反清反閻都是大義之舉,他是山西人民反抗閻錫山統治的代表人物,也是山西各縣最早開展反閻鬥爭的先驅,至今浮山民間還流傳著諸多關於陳彩彰的故事,現北王村陳彩彰故居和墓地尚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