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劉統勳

電視劇《天下糧田》播出,劇中剛正不阿、為民請命的宰相劉統勳成為觀眾們談論的焦點。歷史上的劉統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歷史上的劉統勳

他是劉羅鍋的父親

劉統勳(公元1699-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祖籍山東諸城,是大名鼎鼎的劉墉(劉羅鍋)的父親,於康熙五十六年中舉人,雍正二年中進士,時年26歲。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歷任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等,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75歲。在朝居官長達49年。逝後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

優秀的“官三代”

劉統勳的祖父是進士出身,曾住戶部廣西員外郎,父親是康熙朝進士,任羌縣知縣,後調任四川布政使。劉統勳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勤學苦讀的劉統勳在19歲那年考中舉人,26歲那年高中進士。“一門三進士”的榮耀,在歷史上並不多見。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劉統勳是一個愛學習、會學習、學得會,不依靠關係,憑著自己真才實學博取功名的優秀“官三代”。

善於抓住仕途成長的良好機遇

劉統勳於雍正二年中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儲備幹部),授職編修。這一段工作經歷對他的從政之路至關重要。乾隆一繼位,劉統勳便被提拔為內閣學士,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到浙江任職鍛煉。一年後,升任刑部侍郎。以實職形式繼續在浙江省工作,翌年返回京城,從此踏上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仕途之路。

歷史上的劉統勳

務實能幹

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開啟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劉統勳拼命工作,贏得了乾隆的認可。兩年後,劉統勳奉旨巡查山東賑災情況,並勘察河道。當時運河漲水很快,劉統勳通過引河分流的方法,將運河之水引入大海,並下令將德州哨馬營和東平戴村兩處堤壩的高度降低,秋天後又將沂州江楓口兩處堤壩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潰壩和水災。這一高一低顯示出劉統勳的治水能力和智慧,使其成為乾隆倚重又放心的治水能臣。經過兩次實踐鍛鍊,乾隆認為劉統勳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不久後劉統勳升任工部尚書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刷新吏治

1753年,劉統勳升任刑部尚書。江南某處堤壩決口,劉統勳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視察,查出治河款賬目虧空,官員延誤治河。劉統勳據實上奏,河道總督衙門一、二把手雙雙落馬。貪汙治河款的官員和那些不作為的官員遭到嚴懲,此舉引發官場大地震。那些貪腐官吏聽到劉統勳的名字都聞風喪膽,惶惶不可終日。

在民間,劉統勳成為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標杆式人物。他一生多次奉命審理官員貪瀆案件,所擬判決多得乾隆嘉許。據史料記載,劉統勳每次出巡查案,凡屬貪官一經查明均嚴懲不貸,從彈劾三朝元老張廷玉培植個人勢力,擅作威福,與鄂爾泰進行朋黨之爭,到按律查辦西安將軍都賁、歸化將軍保德、江蘇巡撫阿里哈等,無一不顯示出劉統勳為官剛正的秉眭。

1758年,雲南總督恆文購買金銅製作禁物,劉統勳奉命前往調查。反清巨寇“一枝花”掠搶朝廷60萬兩白銀案,劉統勳奉旨破案剿賊並設妙計逼反清首領現身,一舉殲滅,除掉了乾隆的心頭大患。

歷史上的劉統勳

謹慎自律

劉統勳56歲時升為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並得到了乾隆賞賜的孔雀花翎。至此,他進入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成為乾隆的左膀右臂。劉統勳在擔任左都御史兼刑部侍郎時,因長年辛苦工作患上了心臟病,為做好工作,他每日僅睡兩個半時辰,常常累得頭暈目眩。乾隆考慮到劉統勳的健康問題,委派其兒子劉墉在刑部掛名漱獄司主事一職,幫辦部務,可以為劉統勳分勞。劉統勳卻拒絕了,他說:“我的身子頂得下來,按照國家迴避常例,劉墉不宜進入刑部工作。劉墉雖有才,心胸高,但缺乏歷練,還是應該隨眾派往外省做州縣官。”乾隆皇帝聽後,高興地說:“這才是正大至公之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