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曾是世界第一,敢正面挑戰美國,如今為何走向沒落?

我們都知道,美國作為世界霸主,憑藉著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先進的科研成果,成為了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多項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半導體發展水平更是位於世界前列。曾經的美國為了防止半導體技術流入中國,還做了許多令人不齒的行為。

日本半導體曾是世界第一,敢正面挑戰美國,如今為何走向沒落?

可能大家都沒想到的是,最初半導體行業的霸主並不是美國,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別看日本如今在半導體份額上排不上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可是半導體第一大國,相關企業在全球份額達到49%,但到2017年則降至7%。到了2018年,在美國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每年發佈的世界前10大半導體企業中,已看不到日本企業的身影。

半導體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在平成時代初期,世界市場規模僅為約500億美元,而2018年則增長至接近10倍的4779億美元(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表示,“如果數據是21世紀的石油,那麼對其進行有效利用的半導體就相當於內燃機”,將半導體定位為數字社會的核心技術。

日本為何會在如此重要的領域遭遇失敗呢?主要有3方面原因。

日本半導體曾是世界第一,敢正面挑戰美國,如今為何走向沒落?

首選是“組織和戰略的不恰當”。日本強有力的半導體企業大部分作為綜合電子企業的一個部門而啟程。最初作為一種業務孵化機制充分發揮了功能,但隨著業務擴大,在需要作出迅速且果斷的決斷時,這種機制一下子變為枷鎖。

其次是經營者的素質問題。半導體這種逐鹿全球市場的企業需要一把手親自將“觸角”伸向全世界,如有必要就飛赴當地展開直接談判。這需要相應的人脈和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坂本指出管理層的觸角不夠長,關注焦點偏重於日本企業之間的競爭。

最後是日本社會的“強烈的閉門主義”。像美國高通等自身沒有工廠的“無廠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根本,擴大知識產權的手段是收購初創企業。類似於製藥巨頭為了獲得候選新藥而不斷收購新創企業。但日本企業由於畏難情緒等影響,拒絕收購,拘泥於自主技術。這就是日本沒有誕生強有力的‘無廠企業’的原因。

除了半導體行業,其他行業但凡涉及了其中幾項,最終都會邁向衰退。企業們還是要多多以別人的經驗為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