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本人不做學術,純為興趣與服務大眾,如有專家、學者、作者引用我文中觀點和研究成果,請務必標明出處。

河洛語(閩南話)是上古、中古中原語音留存最多最完整的漢語,"說漢話、寫漢字"是一脈相傳、天經地義而毋庸置疑的;

與拼音文字不同,我們漢語的每個漢字都是有音、有形而有義,有語即有文的。而無論白話音還是文讀音,古漢語活化石-河洛語也自然是有音即有字,尤其是白話音,其來自上古先秦與漢晉中原古音,不僅有字而且本源字居多,既古樸又文雅,近乎文言;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我們不可因為河洛語的白話之前極少成文於正式文獻而自我懷疑乃至自慚形穢,因為我們開始書寫普通話白話文其實也不過百年時間而已,普通話能做到的,河洛語當然也可以,況且我們有足夠的古籍、工具、既有的研究成果和科學的方法幫助我們找回河洛語白話的本字,即正確用字,來幫助我們重新認知河洛語的文化內涵與魅力。

因為本來就有,所以我再三強調的是找回而不是找到。興趣以及使命感驅使我盡最大努力,聚焦於河洛語白話,這個比較不受重視、仍存在諸多曲解與誤用、卻與大眾生活最息息相關的領域,傾心為諸位說文解字,找回本來就歸於河洛語族群,同時也是歸於整體漢語言使用者的那份文化自信與榮耀。

要了解河洛語(閩南話)是如何的古樸與文雅,請讓我先從一個看似普通卻藏著諸多文化密碼的漢字""來說起。

故事先從兩個地方說起,漳州詔安梅嶺的下河及廈門的

何厝,這是兩個何姓閩南人的聚居地。下河與何厝的人幾乎都姓何,問道姓什麼的時候,和所有的何姓閩南人沒兩樣,當地人都會說"姓何 saN/siN ho",請注意,這裡的何發ho的音;而說到他們的地名的時候,他們也會脫口而出"下何eh wa"和"何厝 wa cu",注意到這時"何"是發wa的音。這是為什麼呢?(下河其實就是下何,可能是出於某種考慮才修改成這樣子的)

如同"林下"這個閩南地名中的"林"發laN的音而不發林姓的林lim音一樣,閩南很多本地地名都是按最古老的白話音來發音的(外地地名則按文讀音發音,如重慶diong king、長沙diong sua),下河與何厝也不例外,何的白話音或者說最早期的白話音就是wa(不理解的還可以看看幾個同音字從河洛語語音到普通話語音的規律性變化:柯gua > ke,我ngua > wo,蛇jua > she,都是從a音有規律地變化到e/o音),而ho的讀音可以說是文讀音也可以說是後期的白話音,因為除了稱呼地名,其它場合的何統統都讀作ho。(和諸多帶厝字的閩南地名一樣,何厝的厝其實是千年誤用的字,本篇暫且不表,待後續專文解釋)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何的字形與發音

確認了何有wa和ho兩個發音之後,接下來,我將從河洛語一些使用頻率很高的、最日常的對話出發,為各位揭開其古樸與文雅卻又相當神奇的一面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句話"li ji jua"(意思:你是誰?)或"li jua"(意思:你誰?)或"yi ji jua"(意思:他是誰?)

,這句話是漳州人在問詢來訪的陌生人、敲門者、來電話者、或向身邊人詢問某個不認識的人最經常講的一句話,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大白話,但也是長期困擾閩南人尤其是漳州人自身的一句話,因為聽起來像是在說普通話"你幾條蛇""你蛇"的意思(這幾句話裡頭的jua 和蛇的發音一樣),他們有時在泉、廈兄弟面前講到這句話的時候甚至會感到有些囧。明明說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就是在問"你/他是誰"的意思,明明是代代相傳下來的話,卻怎麼連說者自己聽起來也覺得怪怪的土土的,那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老祖宗只記得把白話語音傳給後代,卻忘了把文字寫在紙上留給後代的緣故(中國歷史上白話是幾乎不成文的)。好吧,老祖宗你考不倒我,我現在就告訴大家我這個大神級的重大發現,上面這句話原本的文字表達就是"汝之何人"和"伊之何人"。天哪,略懂文言文的人一看就秒懂了吧,有沒有瞬間感覺重新活了一遍?整個找回本字的破譯過程我做成以下示意圖供大家理解: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之何的解密過程

真相這下大白了:之與何在口語中被快速連讀了,之的J和何的wa連音就成為jua,這是河洛語口語經常出現的連音現象(比如"先生"連讀成saN/xiaN,再比如菜cai頭tao粿guei連讀成cao guei),兩個字讀成一個字的音,這也是導致很多本字很難找到的原因之一。

看看,不是"你幾條蛇",而是"汝之何人",河洛語不俗、不怪也不土,而是何等古樸與文雅也!

何字一出,誰與爭鋒!破解了何的發音與構詞秘密後,接下來幾個河洛語日常用語的本字也就一起迎刃而解了,哈哈,中原老祖宗你是故意藏著這麼多秘密來考我們有沒有認真讀書的嗎?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汝人兜帶之何落/位lin dao dua (di) do/da lo/wui?"這句廈漳泉臺都頻繁使用的日常用語,意思是"你家住在哪一帶",在這裡,"之何"的快速連讀用法再次出現了,"之"在這裡使用的是白話音di,而"何"有ho和wa兩個讀音來搭配

,連讀後的do對應泉、廈口音,而da對應的是漳州口音,所以 "do"和"da"的本字 就是"之何"而不是臺灣閩南話歌詞經常寫的普通話諧音字"叨",口中叼著刀問你住在哪裡那豈不是嚇死人也!

具體解密過程如下圖示意: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汝人 兜 帶 之何

另外,這句話裡頭的"汝人"是"你的/你們/你們的"意思,在河洛語口語中也是快速連讀成lin,類似明清白話文小說裡經常出現的把"爾等"快讀成"恁"。

這句話其中的""字,本義為古代士兵的頭盔,即胄也,後來引申為包圍物,如肚兜等,而古時如果從城中高處看城裡的建築物,每個家都像一個"兜"字有包圍,所以也用兜來指稱家或住宅;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同樣道理,城中街道兩旁的住宅連成排就像一條條的帶子,住在哪一帶就是指住在哪一排的意思,在這裡""由名詞變成動詞,意思為住在哪一帶,也與文言文用法很類似。至於有所謂的學者專家推薦的"蹛"字,則純屬畫蛇添足也,因為蹛這個字是後來造的字非本源字,本來就是為了湊dua的音而硬造的,古怪而生僻,顯然是不瞭解帶的名詞轉動詞的用法,完全不可取。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另外,除了"帶"的用法,表示相同意思的還有"",也就是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表達:汝人兜企之何落/位 lin dao kia (di) do/da lo/wui,白話音kia,比照奇數的"奇"和騎馬的"騎"的白話音也是kia,你自然又秒懂了,而其意義我根本不需要解釋,大家光看其字形像屋子就完全明白了。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看看,有了"何"字的兩種讀音在手,一切都變得簡單而明瞭。當然不止"之何"用法,河洛語還有很多"如何"的用法,很多日常白話都有"如何"的存在,比如:

· 這物件如何濟錢jei mi giaN lua jei/juei jiN?意思是詢問東西的價格,直譯成普通話就是"這東西多少錢呢"。這裡的"如何"兩字是快速連讀成一個音"lua",也就是由如lu和何wa拼成lua,漳州、臺灣音為jei,泉州、廈門音為juei,表示足夠、眾多的意思,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才濟濟","多少"在河洛語裡就是"濟少jei/juei jio",也是帶著濃濃的古樸風,不是嗎?

· 這棟樓如何懸jei dong lao lua guan/guaiN/guiN?意思是問這棟樓有多高,河洛語裡用"懸"來表示物體的高而較少用於人,人多數情況下只用"高"(後續文章會再次專門揭開這個千古之謎,敬請期待),不可混用。其中懸的三個讀音裡頭,guan是漳州與臺灣音、guaiN是廈門音,guiN是泉州音,多少可以看出廈門話是"漳泉濫"的影跡yaN jia;

· 如何好,汝敢知悉 lua ho li gaN/gan zai?意思是問:你知道某某東西有多好嗎,"如何lua"再次扮演角色,句式也是十足的文言風格。其中"知悉"兩字也是快讀連音成zai,zai = 知zu + 悉sai。這句河洛語大白話完全可以當作文言文來教學,不是嗎?還沒被我說服的,可以再看看著名的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第一篇中的詩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水何澹澹,水面看起來是多麼的水波微微搖動的樣子,何自然不必再贅述了,""也是閩南人最普通最日常的話語用字,音dam,表面泛水的意思,母親大人老婆大人經常會在剛洗完地板後交代:澹澹,毋通踏過來 dam dam,m tang da gei/gui lai(意思是地板很溼,還有一些水珠在上面,不要走過來)。看完這個,你有沒有想趕緊回家給孩子輔導詩文順便賣弄一下河洛語的衝動呢?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水何澹澹

本文我只是列舉一些最普通的但卻是最不為人知的""字的使用例子來講述河洛語的古樸與文雅,而河洛語的古樸與文雅當然遠不止這些,限於篇幅,就不再贅述了。但還是忍不住又舉一個,比如現在中秋節快到了,親朋好友免不了要聚會吃飯喝酒,但是要注意保護身體不要貪杯哦,河洛語會這樣表達:飲酒愛樽節lim jiu ai zun zak樽節zun zak 是節樽的倒裝,求順口和音調上的好聽,同樣古風濃濃滴哦。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再次感謝詔安下何與廈門何茨的何家鄉親們,因為有你們保留了wa的上古音,我的河洛語古樸文雅解密之旅才會如此順暢。

如何感激,汝敢知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