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七都,舊稱“峬源”,有著“先有峬源村,後有寧德縣”的俗語。七都有巍峨磅礴的連綿山脈,有朝暉滿地的日出和滿目金輝的海景。

寧大大丨圖片來源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纂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對於七都,陸游寫下了“傷心西窗夢,同在峬村折荔枝”的詩句。

明朝刑部尚書“林聰”,更是為七都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林厝老宅,少保祠、冠英坊、都憲坊等等,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築都與林聰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繫。

林厝老宅佔地面積1374平方米,座西南,朝東北,明洪武四年(1371)初建,清乾隆五年(1740)又重建,規模宏大,三進三廳加後花園。門樓,天井,前廳,中天井,戲樓,後天井後廳,後花園水井。。。精心匠造。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廳堂的正中央上,掛著清光緒三年的“聰明正直”的牌匾。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林氏家族興衰的百年縮影附著在這老宅中被漫長時間反覆琢磨煥發出滄桑厚朴的獨特氣息。這處被時光雕刻的院落附著了林氏家族的文化與情感,向來人訴說著那倏忽而過的年歲。

在七都鎮街頭的冠英坊,始建於明景泰三年,為林聰和林聰的侄孫林文迪等人所立。兩柱一間三樓,歇山頂,如意斗拱,面闊4米,高5米。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少保祠位於蕉城區七都鎮七都村坊下坪,同為紀念明刑部尚書、太子少保林聰而建。佔地面積458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由門樓、中廳、後廳組成。祠堂昂首挺立,吸引目光,祠門高懸的匾額楹聯上,飽含深意的文字和富麗異常的雕刻裝飾,更讓人不禁想快些踏入門內那個世界,一窺全貌。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都憲坊藻井上的金龍翻轉出威武的弧度,壁面上的精緻圖畫展現著對子孫、家族的祈願......石、磚、瓦、木,華美非凡,也只有林氏才有如此財力,極盡材料與工藝之所能來修建如此的門坊。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浦源有八景。五峰夕照、三島春潮、南山積翠、東觀曉鍾、北溪晚渡、西崦飛雲、傅巖時雨、陽穀甘泉。據說這八景為林聰之父林觀所題。

北溪晚渡,位於七都溪。據說古時傍晚,在此擺渡,溪上會出現一條繩索連接兩岸,不用撐船,只需雙手扶繩,便能到達對岸。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東觀曉鍾,據說位於七都的東山寺內,“東山山上紫薇中,隱隱疏鍾逐曉風”。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走在七都才發現,林厝老宅、少保祠、冠英坊、都憲坊經過四季的洗禮與時間的沉澱,華美的雕刻或許逐漸褪色消磨,但真實存在過的生活與百年沉浮,又讓它在時間的加持下變得愈發蒼老厚重。

走在七都才發現,浦源八景仍帶著神秘需尋找、發現。七都,讓時間去雕刻。


「i·寧德」那時,七都不知有多繁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