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潭鎮井尾皇后

相傳元末明初,漳浦縣井尾社(現佛曇鎮整美村)有個農家女蔡氏,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嫂一起生活。她勤勞賢惠,端莊秀麗,聰明伶俐,待人謙遜,深得哥嫂疼愛。可惜的是這樣乖巧漂亮的女孩子卻從小就臭頭爛耳。家人帶她四處尋醫問藥,都沒能醫好,頭上的瘡痂厚厚的一大層,很是怪異,村裡的調皮孩子經常取笑她。無奈只好戴頂斗笠遮蓋。

有一次,這個農家女去井邊洗衣,人家知道她臭頭爛耳,就諷刺她 :“一頂竹笠頭上戴,哪知紅龜包芥菜”。她流利地回答 :“莫嫌芥菜不適口,五味烹香嘴涎流。”恰巧一位老者路經此地,看到這位農家女,又聽到有人諷刺她,就講: “別看她臭頭爛耳,她頭頂帶貴,將來必是大貴之人。

佛潭鎮井尾皇后

那是個採桑的季節,勤勞的臭頭女和眾位農婦一道忙於農活。其時烈日當空,大家汗流浹背。可是說來也奇怪,雖然太陽炙烤,卻未曾見臭頭女有些微流汗跡象,因為有一朵祥雲一直遮在她的頭上,她走到哪裡,這朵祥雲也跟到哪裡,就像皇家的羅傘貼身保護皇帝、皇后一般。眾人看到這種景況,暗暗稱奇。

當時,適逢明太祖朱元璋要選皇后入宮。選皇后是何等大事,明太祖就特地召見欽天監問道 :“朕要選正宮娘娘了,卿可知道正宮娘娘出在何方?”欽天監奏道 :“皇后貴為‘人上人’,應在‘人上人’中去尋找。臣依天象看來,皇后準定是出在南海之濱。”明太祖即頒詔書,派人馬下江南找尋皇后。

佛潭鎮井尾皇后

有一天,這批官差來到金浦金井村(漳浦縣井尾社)選美。選美開始了,金井村的美女都被領到選美大員那裡聽選,當地百姓都爭著去看,真是人山人海。因臭頭爛耳而早被淘汰的蔡氏女,也跟著鄉親們去觀看,可身材嬌小的她,根本就看不到選美的場面,只好爬到不遠處的土礱頂上去看。

佛潭鎮井尾皇后

那一大群遴選上來的美女,確實個個長得婀娜嬌俏、美豔動人。可是在眼高於頂的選美大員看來,這些人都缺少“人上人”雍容華貴的氣質,因而也一直髮愁,不時地四處張望。不經意間,土礱頂上一個如夢如幻的身影進入了他的眼簾。只見她頭戴龍鳳朝帽(她戴斗笠遮醜,臭頭爛耳沒有被發覺),身穿淡黃粗布衣,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真好比仙女下凡。這個大員心中大喜,心想 :“土礱的‘礱’和‘人’同音,原來‘人上人’,就是‘礱上’女郎的意思。”於是認定這位站在礱上的女郎就是皇后娘娘,當即過去恭請蔡氏女下礱來,畢恭畢敬地接待了她,並饋送許多珍珠飾品,懇切地叮囑她回家沐浴,梳妝打扮,準備移駕進宮。

蔡氏女被選為皇后的事傳到家中,嫂子欣喜若狂,急忙燒水為她整理妝容。當清洗頭髮時,奇蹟出現了,蔡氏女頭上鏗鏘有聲,癩頭皮全部脫落,並且瞬間長出滿頭黑油油的秀髮來,其長七尺有二。沐浴後,爛耳竟然也痊癒了。蔡氏女也覺得奇特,便對嫂嫂說 :“且莫把浴後的盆中水倒掉。”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原來嫂子想到盆中的水既是洗臭頭的水,趕快把它倒掉,從此便可吉祥富貴,所以抬手就潑到門外去了。沒想到,隔日早晨,嫂嫂看到浴盆底沒倒完的水竟變成閃閃奪目的黃金,這才知道小姑子這一頭臭頭痂子竟都是寶貝,原來小姑生來就是富貴之身。想到自己沒聽小姑的話,把一盆黃金給倒掉,真是追悔莫及。蔡氏女勸慰嫂嫂不用懊悔,自己一身汙穢已除,從此全家榮華富貴。幾天後,蔡氏女拜別兄嫂移輦上京當皇后去了。

佛潭鎮井尾皇后

蔡氏女當上皇后,善良賢達,深得皇帝寵愛。但蔡皇后也不忘家鄉父老,經常派大員回鄉探望鄉親們,資助救護貧苦父老,受到家鄉人民的愛戴。後來,漳浦群眾都稱她為“井尾皇后”。

佛潭鎮井尾皇后
佛潭鎮井尾皇后

圖文來源/佛曇文化研究會

Fotan Cultural Studies Associatio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