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管理前沿

我们来自丰田,分享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或是戴明环,一种可用于项目改善的管理学工具,P-计划(Plan),D-执行(Do),C-检查(Check),A-纠正(Adjust),四个步骤循环使用,形成一个闭环的改善周期,在一个改善完成以后可以马上开始下一个改善,从而使改善达成一个阶梯式向上的效果。具体怎么操作,太过于让人迷茫,下面用实例谈一下如何分9步将PDCA变得具有操作性,且看PDCA的终极进化之问题解决表。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1:定义问题

首先,必须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精确的描述。问题解决表的第一部分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描述问题:问题的具体失效,发生什么事了?

描述差异类型(如:错误种类)

厂/部门/车间:输入问题发生的厂名和/或车间名。

线/工作站:输入问题发生和受影响的制造线和/或工作站的名称。

产品/材料:输入发生问题的产品或原料名称,包括料号。

日期和时间:记录操作人员停线的时间。

班次:输入问题发生时的班次(早班,中班,晚班…)。

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停线和激活安灯的员工的姓名(对以后的询问很重要)。

班组长:对问题作出反应的班组长的名字。

图片或照片:对问题作出图形化的说明,便于理解。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2:收集事实

一旦定义了问题,就必须马上收集事实。最理想的是在问题发生的现场,根据受影响的部件收集事实。

到现场去!在发言之前,任何思考和意见必须要得到事实数据的支持,否则就不要发言。

当收集事实时,可以系统地问4 个问题,通过KT比较法从正反2个方面问“问题是什么”和“问题不是什么”。

这样收集到的数据更加有排他性,更加精准的聚焦问题,这是抓住问题关键点的第一步。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3:采取立即措施

所有为纠正偏差而采取的立即措施被记录在下面的表上。反应时间和采取的逐级汇报也要记录在案。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及时围堵问题,不要再流到下道工序。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4: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的第一步,记录下负责该问题的员工和小组。

在数据分析阶段,额外的统计数据和分析可以用来支持事实。常用的方法如下:

柏拉图分析

原值顺序分析

历史图表

根据其问题的严重和复杂程度不同,也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如6 sigma等

数据分析的过程每个人不一而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看法,要采取的手段都可以不一样,同样的过河,有人乘船过,有人游泳过,有人让人背着过,只要能够能到目的,可以自由发挥。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5: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首先从决定影响问题的因素开始,可以使用鱼骨图也叫头脑风暴法来达到这个目的。经过以上的事实和数据描述,问题也有点眉目了。按照人,机器,物料,方法和环境的维度用来定义所有的直接相关影响。

所有问题解决小组的成员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按照以上几个方面讨论潜在的失效原因:

人对问题有什么影响?没有按标准操作,没有正确着装,装载物料发生错误...

机器对问题有什么影响?新的软件,备件损坏,没有进行维护,装载部件错误...

物料对问题有什么影响?物料损坏,错误的物料,物料太软,表面太硬,表面太油,太灰...

方法对问题有什么影响?没有重复循环,工具产生的损坏,冲压压力太高,过程未受控...

环境对问题有什么影响?照相拍摄时光线的影响,温度,磁性,湿度,噪音...

进行分析讨论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其他成员的讲话,也不要不通过事实调查就轻易的否定别人的猜想,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故意请一些不是此专业领域内的人员来以第三方的眼光提出一些见解,这样便于打开思路。

讨论之后对于要排除的原因,进行现场调查,实验验证等方式进行排除,对于有嫌疑的原因最多选择3个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对于被选择的原因用“5个为什么”来分别找出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包括技术方面的原因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通过最后一个为什么的答案得出的。改善措施应该针对这个答案。

当使用“5个为什么”方法时,下面应该注意,每一步都展示了原因和事实之间的联系,因此,“5个为什么”问题应该有意义,当倒过来问的时候也能成立。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6:措施

对每一个根本原因必须定义措施。措施描述需要包括下列细节:

1. 序列号:措施的序列号

2. 原因:参照步骤5 中的3 个原因之一

3. 措施:改善措施的口头描述

4. 负责:负责实施员工的姓名和部门

5. 到期日:成功实施改善措施的到期日

6. 状态:P:已计划;D:正执行;C:已完成;D:已验证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7:检查有效性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是一旦措施实施后,必须检查措施的有效性,这也是经常被忘记的一个步骤,但是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措施是有效的:

- 问题不再出现或大量减少

- 措施的效力被理解

如果措施是无效的:

- 分析为什么期望的效果并未出现

- 实施下一步措施或定义替换措施

措施的有效性应该用图表来表示,其效果应该由步骤4 中的数据或事实来证明。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8:标准化

为确保改善能持续,有必要将措施纳入标准之中。例如可以减少干预的标准,如果问题再次产生,将会引起立即的反应。

被修改的标准记录在问题解决纲要中,同时记录负责员工的部门和日期,时间。最重要的标准已经定义了:质保矩阵,失效模式分析,PQP,标准化工作,产品设计。

通常,每一个措施都会对标准有影响。如果没有,则需要在问题解决单的合适的地方填入这种例外情况。

优化的标准确保已取得的改善能持续。

相关信息必须传达给有相同问题的部门和工厂。

问题解决表作为信息源包括了上述所有必须的信息。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步骤 9:完成问题解决表

当完成日期填入和负责员工签字后,同时需要得到产线和部门经理的认可,问题解决单就算完成了。同时完成的问题解表当存入指定的部门内由专人负责保管,每一个问题解决表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下次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可以把之前的问题解决表拿出来参考,切莫直接丢掉。

「方法」PDCA的终极应用——问题解决表,通往大师的进阶之路


以上9步浓缩在一张表上,通过逻辑性的顺序将PDCA循环的精髓展现了出来,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即可以引导技术人员进行记录,分析,追踪问题,也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经验的存档媒介,为个人也为企业进行经验传承提供了不二法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