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看相聲演員表演水平高低,讓他在明場使一段即可見分曉。可見,相聲園子和觀眾是檢驗演員舞臺表演成熟與否的重要準則。初出茅廬的青年演員,更需要業務場上的百般歷練。竇晨光是中國北方曲藝學校走出去的高材生,去年因一檔相聲競演類節目而被全國觀眾所熟知。從他的表演風格中不難發現,有著明顯的“學院派”痕跡。表演直工直令,對包袱尺寸的把握也相當謹慎。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個“小豆子”確實有師父有傳授,但在臺上總留給觀眾略顯青澀的印象。這或許也應了竇晨光恩師常說的那句話,“還是欠夾磨!”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提到竇晨光的師父,但凡聽相聲的觀眾無人不知。當今相聲界首屈一指的大量活王佩元先生正是他的授業老恩師。嚴師出高徒,佩元先生課徒素以規矩嚴謹著稱。怹的徒弟絕不敢滿臺撒狗血、使臭包袱,只要站在臺上必須穩重大方。這一點從竇晨光在各類演出場合上都得到了充分印證。相比於師父的沉穩瀟灑,“小豆子”表演時更多了一分討巧和俏皮。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對坐數來寶》是恩師王佩元的把杆活,這塊活也被竇晨光搬到了競演舞臺上。在短短几分鐘時間內有鋪有墊。尤其在唱“數塔繞塔”時節奏四平八穩,快而不亂。不張揚、不賣弄的表演風格也像極了師父王佩元。別看竇晨光年紀尚輕,但後生可畏。對於傳統活的二度創作上構思巧妙,把“一遍拆洗一遍新”的老話貫穿於節目的改編創作。比如《報菜名新說》這塊活,從名字上看很顯然是圍繞傳統活《菜單子》的改編。但讓觀眾感到意外驚喜的是,他竟然把西餐菜名按貫口的路數有序編排,再加上滿漢全席的舊貫口對比,使得演出效果火爆異常。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這段《報菜名新編》和馮照洋的《倒背報菜名》都可以說是老活新使的典型代表。而《新繞口令》的表演,竇晨光則借鑑了郭榮起先生倒口的使法,不僅用英語說繞口令,還加入了快板和說唱的形式。舊瓶裝新酒,融入符合時代特點的內容和包袱,使老活重新煥發生機。掌握傳統,夯實基礎,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加入更多時下流行的元素,是竇晨光可以不斷前進的重要原因。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善於改編傳統活是他的優勢,但自身條件限制所暴露出的短板同樣顯而易見。由於嗓音條件一般,他使柳活時普遍調門偏低,在表演中難免也會出現荒腔走板的情況。像仿學十三香的叫賣吆喝幾乎是整段涼調。由他改編的《探伏爾加河》底包袱也因調門太低在演出中未能達到理想效果。

郭德綱滿心喜歡的相聲界“小豆子”,卻因他師父蔓太大不敢收

  相聲演員,尤其是青年相聲演員,最需要來自觀眾的檢驗和認可。頗有觀眾緣的竇晨光在藝術追求上並沒把自己定位為偶像,還是本著規規矩矩使活,踏踏實實磨蔓的原則,接受著來自師父和觀眾的“夾磨”。對於走正路的青年相聲演員,假以時日響蔓是必然結果,而非偶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