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窄軌鐵路因其“投資省、工期短、運能大、成本低”的優勢,一度盛行。全國的窄軌大致可歸為三類:地方鐵路、森林鐵路和廠礦鐵路,江西全省共有4條窄軌——景德鎮地方鐵路、贛南森林鐵路、廬山水泥廠專用線和天安煤礦專用線,數量雖然不多,卻正好三個類別全佔了。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景德鎮地方鐵路(拍攝:章益萄)

景德鎮被譽為“千年瓷都”,以盛產瓷器名揚海內外。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精美瓷器的背後,有一條為陶瓷工業而興建的窄軌鐵路,從群山之中蜿蜒而過,源源不斷地向“瓷都”輸送能源,又因陶瓷工業的改革轉型而衰落,漸漸埋沒在街巷裡,這就是景德鎮地方鐵路。

20世紀50年代的“瓷都”,仍是主要以小作坊生產瓷器。在人民政府的主持下,經過幾年的升級改造,建成了一批集生產、科技、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陶瓷企業,民間俗稱“十大瓷廠”。但早期瓷廠燒窯多以木材為燃料,隨著產能的急劇擴大,無數森林在瓷窯的爐膛裡化為灰燼,極大的破壞了生態環境。於是當地政府決定修建一條窄軌鐵路連通景德鎮南部的樂平市湧山煤礦礦區,運來煤炭代替木材燒製瓷器,景德鎮地方鐵路應運而生。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十大瓷廠”之一的景德鎮陶瓷廠,地方鐵路曾經從這座大門前穿過,大門上方還貼有瓷質的毛主席語錄——“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氣派的設計和破敗的容貌形成鮮明對比,令人唏噓不已(拍攝:章益萄)

景德鎮地方鐵路,又稱“景湧鐵路”,途徑景德鎮市珠山區、浮樑縣、樂平市。鐵路由輕工業部、煤炭部以及地方政府共同籌建,軌距762毫米,全長45公里,其中:太白園至湧山段為幹線,1962年起分段建設、開通,1969年全部竣工,長35公里;黃泥頭至洋湖段為支線,於1972年開工,1975年通車,長10公里。全線共設黃泥頭、下衝塢、柳家灣、仙槎、沿溝、東方紅、湧山、樟樹下、太白園、李家坳、洋湖等11座車站,大部分區段處於黃山餘脈西南端的丘陵地帶,是一條典型的山區窄軌鐵路,曲線半徑小,最大坡道達20‰。橋樑眾多,其中南河大橋規模最大。隧道共計10座,最長的亭子嶺隧道有578米。沿途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每逢春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油菜花交相輝映,“小火車”徜徉在花海之中,美不勝收。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山間行進的“小火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從黃泥頭站向北岔出的洋湖支線(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南河大橋(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駛過南河大橋的“小火車”,注意列尾的守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20世紀70年代的亭子嶺隧道(圖片翻拍自《中國地方鐵路資料彙編》,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亭子嶺隧道今貌(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破敗的仙槎站站房,澆築出路徽和站名的水泥護欄十分具有時代特色(拍攝:章益萄)

在景德鎮東郊的黃泥頭,有一處公交車站,站名就叫“地鐵”,很多外地人看見站牌都會摸不清頭腦,疑惑於景德鎮這種規模的城市怎麼還會有地鐵?殊不知,此“地鐵”非彼“地鐵”,這其實是“地方鐵路”而不是“地下鐵路”的簡稱。黃泥頭是景德鎮地方鐵路管理處的所在地,建有一座地鐵大院,內有職工的住宅區、俱樂部等,雖已稍顯破敗,但依然能看出往日的輝煌。機務段、車輛段都在黃泥頭站,景德鎮地方鐵路曾使用C2型28噸蒸汽機車,牽引小型二軸敞車。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了技術改造,開始配屬380馬力、120馬力、80馬力三種型號的內燃機車,逐步淘汰了蒸汽機車,牽引定數達到500噸,列車時速達到了40公里,景德鎮地方鐵路成了中國最早邁入“內燃時代”的地方鐵路之一。運煤車輛也統一了型號,全部改為載重15噸的四軸敞車。電務不甘落後,在9座車站安裝了色燈信號機和半自動閉塞行車設備。車務、工務等部門也進行了相應的提升改造,使年設計運輸能力達到150萬噸,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已成為一條具備現代化面貌的地方鐵路了。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黃泥頭站(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黃泥頭站內的工區界碑(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黃泥頭站內保存完好、造型經典的道岔表示器(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樂局鐵路處,在黃泥頭站旁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地鐵俱樂部外牆上斑駁的路徽和拼音浮雕(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地鐵機務段(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機務段檢修庫(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20世紀70年代的地鐵機務段,左側尚有兩臺C2型28噸蒸汽機車(圖片翻拍自《中國地方鐵路資料彙編》,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380馬力內燃機車操縱檯,因為中國最早生產的C2型窄軌蒸汽機車的原型車為波蘭製造的КП4型蒸汽機車,所以右側操縱的司機室佈局在大部分窄軌機車上都被傳承下來(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380馬力內燃機車使用的12V135Z型柴油機正在接受檢修(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常州機車廠製造的CZ80型80馬力機械傳動內燃機車,被用作車輛段調機(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裝設了色燈信號機的柳家灣站,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信號機均裝設在線路右側,與國鐵相反(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裝設了道口信號機等標準化設備的鐵路道口(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三角線(拍攝:章益萄)

景德鎮地方鐵路的建成通車意義重大,不僅將湧山、東方紅、沿溝、仙槎等四座煤礦開採的煤炭源源不斷的運往景陶、為民、宇宙、東風、紅星等十餘座陶瓷廠,還緩解了市區生活用煤緊張的狀況。還開行了客、貨混編列車,沿線地區的居民可以乘車直達市中心的太白園站,同時運輸了大量支農物資。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景德鎮北郊的青塘發電廠的落成,又修建了從黃泥頭站引出的洋湖支線,為發電廠輸送煤炭,洋湖支線李家坳站臨近國鐵皖贛線,辦理準軌和窄軌的煤炭換裝業務。70年代後期,景德鎮地方鐵路劃歸樂平礦務局管理,但依然保留了地方鐵路的名稱和職能。80年代,因景德鎮水泥廠產量增加,汽車運輸已無法滿足需求,地鐵又在柳家灣和仙槎兩站增建了採石場專用線,向水泥廠運送原料。景德鎮地方鐵路迎來鼎盛時期,年貨運量將近100萬噸,成了瓷都的能源大動脈、經濟生命線。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深入山林的“小火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徜徉在深山之中的列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景德鎮發電廠的卸車線(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景德鎮發電廠附近的洋湖隧道,這座隧道是按照準軌鐵路的限界修建的(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洋湖支線在李家坳至洋湖站間下穿皖贛鐵路(圖片翻拍自《江西鐵路百年圖志》,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仙槎站(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仙槎煤礦高聳的矸石山(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煤倉下的“小火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東方紅煤礦的裝車線(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裝完煤炭的重車正在進行編組(拍攝:章益萄)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20世紀90年代,因國家政策調整和自身體制僵化,曾經輝煌的“十大瓷廠”逐漸褪去了光環,停產的停產、倒閉的倒閉、改組的改組。沒了用煤的企業,黃泥頭至太白園段的8公里線路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反而成了城市規劃建設的阻礙。最終在90年代末,這段線路,連同樟樹下、太白園兩座車站以及樊家井煤場被拆除。因為“小火車”再也無法進入市區,加上公路的競爭,客運業務也隨之停辦。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前往樟樹下、太白園站方向的線路,不遠處正對著可見一堵被封死的大門,如今只剩孤零零的出站信號機柱證明著這裡曾經通向遠方(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暴雨過後,水漫鋼軌,列車依然正常運行(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蔓草覆蓋的線路十分“原生態”(拍攝:章益萄)

雖然貨流大幅下降,但是地鐵依然連通著景德鎮發電廠以及國鐵換裝站,這讓湧山經黃泥頭至洋湖段的線路得以正常運轉至21世紀。2011年,煤炭價格走高,樂平礦務局希望藉此契機重振雄風,計劃對湧山地區的煤礦進行擴能改造,窄軌的升級改造也一度提上日程。地鐵處還從戚墅堰車輛廠購進了15輛載重20噸的新型窄軌敞車和28組轉向架,甚至請了設計院專家來考察了增建窄軌複線的可行性。可惜這些計劃最終都成了泡影,2012年,景德鎮發電廠徹底關停搬遷,窄軌沿線已無一家用煤企業,“小火車”僅剩下將湧山礦區的煤炭運往李家坳站,換裝國鐵運走這一項業務了。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頒佈,煤炭行業的“寒冬期”的來臨,列車班次銳減,有時甚至幾天才開行一次。2015年,運營了半個多世紀的景德鎮地方鐵路宣告停運,一段崢嶸歲月落下帷幕。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長滿荒草的黃泥頭站站臺(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2011年新購進的裝配了滾動軸承轉向架的20噸敞車(拍攝:章益萄)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景湧鐵路維持運轉的最後時光(拍攝:章益萄)

幸運的是,“小鐵路”雖然停運,卻沒有被遺忘,機車、車輛全部封存於黃泥頭站,大部分線路也保留完好,這條窄軌鐵路一路環山繞水、古蹟眾多,極具特色,因為串聯起了清新的田園風光和厚重的工業遺產,被認為具有極大的旅遊價值,旅遊局、地鐵處都在嘗試利用“小火車”開發旅遊,力爭把景德鎮地方鐵路打造成為“千年瓷都”的一條觀光帶。希望這條曾經為景德鎮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小鐵路”能夠順利引進投資,早日重獲新生,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銘記這條鐵路!


千年“瓷都”的“小火車”——景德鎮地方鐵路運轉記


田園風光的“小鐵路”(拍攝:章益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