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古戲臺營造技藝

古戲臺營造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戲臺營造技藝(第四批國家級)古戲臺建築技藝是樂平民間鄉土建築中一項重要的傳統技藝。在古戲臺建造傳統技藝中,主要由鋸工、大木工、小木工、雕工(以木雕為主,也有磚雕、石雕)、泥工、漆工、繪畫工等通力合作,各盡其能,共同完成一座戲臺的製作。戲臺採古典牌樓式樣加以雕鏤、敷金與彩色,取穿鬥、抬梁混合架構輔以抱檁、穿枋等,使得戲臺“建築奇巧複雜,裝飾豪華豔麗”。戲臺由下部寬大的臺基、中部的牆柱結構和上部巍峨的屋頂三部合成,形成廡殿廳堂立面形象;戲臺主要部件、構件有油梁、獅子枋、八字枋、月亮枋、斗拱、雀替、獅撐、懸柱、吊缽、吊籃、屏風和花格窗欞等。在古戲臺建造過程中其雕塑最為關鍵並有著其獨自的特色:一是雕塑種類齊全,浮雕、平雕、陰刻和鏤雕皆備,極少二次打磨,刀痕清晰有力,質感親切;二是突出浮雕,特別是油梁和獅子枋浮雕深達2-3寸,以便民眾遠視和仰視,立體感強,栩栩如生;三是雕塑內容豐富,以戲文人物為主,花鳥風景為輔。

迄今,樂平現存明清以來的400多座古戲臺,每年仍接納贛劇演出和其它劇種演出1000餘場,彰顯樂平古戲臺建築技藝的傳承。

樂平,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地處南昌、九江、景德鎮的金三角地帶,素稱“贛劇之鄉”,是贛劇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物阜民悍,文風昌盛,尤以樂平之東南鄉為烈,各大姓械鬥不斷,攀比之風不絕。隨著戲曲的不斷髮展和攀比的持續高漲而興起的古戲臺遍佈城鄉各地,明朝至今,長盛不衰,樂平,也被稱為“中國古戲臺博物館”。(吳炳黃,樂平古戲臺研究,江西師範大學2009碩士論文)

早在4-5萬年前,樂平境內就已有了人類打製石器的文明曙光,而遍佈全境的先秦文化遺址發現有20餘處。秦代之後,樂平農耕經濟的發展一直走在時代前列。東漢光和元年(178年)置縣,因縣治南臨樂安河,北接平村,故名樂平。元代以降,樂平已然雜劇盛行,立足江西本土的元代雜劇家趙善慶,樂平趙家灣村人,其《醉寫滿庭芳》、《驪山大德舞》等八部雜劇,被世人譽為“藍田美玉”、“佳者足追張小山,馬致遠”。有了戲曲劇目,就會有演出戲臺。入明之後,江南一些宗族制度比較發達的地方,紛紛“聯宗立廟”,並在廟堂裡附建戲臺,以敬祖娛神,教化族人。於是,一種永久性的用磚、木、石材構建的戲臺,在伴隨著祠堂廟宇的興起中於樂平應運而生。

首先,樂平具有豐富的建造戲臺所必須的木材物產,尤其是樟木資源“甲於他邑”,這種闊葉樹材質較硬,刨削後表面光澤好,紋理美麗、耐磨,主要要用於小木作。這種良好的自然環境也為樂平古戲臺建築技藝的產生和發展的提供了優越條件。

其次,由於民眾喜愛戲劇,建造戲臺演戲就成了他們代代相傳,自娛自樂的娛樂方式。在樂平農村有這樣的俚語:“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做工夫沒力氣。一個月不看戲,見誰都有氣。”可見,鄉民的精神所求、戲癮之重。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眾多的戲迷,才使得400多座戲臺笙歌不斷,鑼鼓鏗鏘,才使得樂平的鄉風戲俗日久彌新。

第三、攀華宗,打械鬥的風俗促進了樂平古戲臺的發展。樂平農村,幾千年來始終保持著氏族宗法血緣傳統,聚族而居、同姓一村,這種傳統又通過宗譜和祠堂不斷得到強調和鞏固,戲臺的出現也是這種傳統外化形式。樂平人對宗族血緣看重和依賴,有關宗族的榮耀,小到添丁進口,大到升官顯耀,便只有通過戲臺向外界盡情地展示。沒有一座莊重雄偉的戲臺來舉行隆重的儀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樂平古戲臺的興起是以樂平強大的宗族勢力為後盾的,又通過宗族間的互相攀比而不斷髮展的。

目前已知的有記載的樂平古戲臺最早見於明代,這源於弋陽腔的發展和影響。樂平現存最早的戲臺是明末崇禎年間的湧山村昭穆堂戲臺,這是一座祠堂臺。明末清初,在祠堂中多建造戲臺,這可能與當時的統治制度有關。嘉靖年間,“許民間皆得聯宗立廟”聖旨頒佈後,一些聚族而居的宗族,紛紛興修宗祠神廟,作為“廟貌增肅”之一部分—戲臺便藉機進駐祠廟,成為一族或一村人民敬神或節慶活動的重要場所。此時的戲臺,整體高度不得超出祠堂正廳外,甚至是色彩、文字,也只有祠堂正廳可以享用,戲臺則不得配之,因為此時“戲曲和禮樂教化的結合同時也使得戲曲和神廟祭祀的關係更為密切,戲曲因此反而更難獲得獨立的發展空間,戲臺依附於神廟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更難發生改變”。於是,樂平的建造者就在戲臺的牌樓取樣,樑柱選材,雕刻技法上竭其所能,追慕戲臺的氣勢宏偉與做工精美。

到清嘉慶、道光的時候,樂平戲臺的建造,開始出現裂變:戲臺開始從祠堂中剝離出來,其空間格局是戲臺與祠堂大門相互正視,中間隔一空曠看場。這樣一來,戲臺就不再附屬祠堂,而是獨立於祠堂之外,成為主體建築的戲臺。裂變的結果是除了一部分仍恪守傳統在祠堂內造戲臺外,出現了一批身附魂離式的雙面臺和身離魂附式的、身離魂離式的萬年臺。身附魂離式的戲臺,打破了中國古戲臺建築以往坐南朝北,面向主殿的規制,實現了從娛神到娛人的過渡性轉變,使鄉村戲臺真正成為公眾娛樂場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身離魂離式的萬年臺,戲臺對面既沒有神廟也沒有祠堂建築,是現代戲臺的先驅。

晚清民國時期,雖然社會動盪不安,樂平戲臺仍興建不止,不過,此時樂平戲臺建造的不少,創新的卻不多。

景德鎮特色陶瓷,做工精細,有韻味,歡迎選購。買陶瓷請關注我們【景德鎮陶瓷專營店】,或者今日頭條搜索“景德鎮陶瓷專營店”,進店購買,有幾百款可選,正品保證,價格親民實惠,包郵包破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