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創新“師帶徒”人才培養模式,助力精準扶貧(下篇)

二、分類幫帶,科學培育助成才

一是開展名醫“師帶徒”精準幫扶。柔性引進22名北京國家級醫療專家與我市62名中青年醫療骨幹結成師徒,專家根據徒弟情況制定3年成才培養計劃,通過赴北京跟班學習、遠程醫療技術指導等方式進行技術傳授,促進高層次醫療資源向龍巖下沉。以“靈活引才+人才培養+健康扶貧”為特色的“龍巖做法”已在全省推廣複製並繼續蓬勃生長。二是開展“百名專家下鄉入企”幫扶活動。重點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組織百名各行業、各領域專家到基層服務,支持各縣(市、區)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市專家數據庫,共享專家資源。三是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師帶徒”。探索“農民培訓農民”模式,2018年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破格評審,首批評定22名“土專家”“田秀才”中級職稱,依託這批人員組成“農民講師”技能培訓隊伍,通過課堂集中授課、田間現場指導、師徒結對幫扶等形式,讓更多基層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接受高質量、貼近實際的技能培訓,有效解決傳統課堂操作性差、農技專家緊缺等難題。

三、示範引領,精準扶貧有實效

一是在助力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方面。近三年來,先後組織9批次70多名北京及省級、本地醫療專家團隊深入連城、長汀、武平等貧困縣開展義診、技術指導活動,免費為30位貧困老人做白內障手術,基層醫生隨同會診、共同手術、解決疑難雜症。同時,通過“師帶徒”技術傳授、輔導培訓,進一步提升龍巖基層醫療學科建設水平。其中,在開展義診扶貧施教活動中湧現了可歌可頌的感人事蹟,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教授到長汀義診時帶狀皰疹發作,右胸疼痛難忍,硬是吃著止痛藥堅持為20餘位貧困留守老人做了整整一天的免費白內障手術。同時,武平縣醫院眼科還是亢澤峰副院長所幫扶的對象,通過近年來的“師帶徒”學習和對接幫扶,科室建設更加完善,年開展手術從500臺增加至1000臺,極大方便了當地百姓就醫,武平縣醫院眼科已成為閩粵贛邊最強縣級醫院眼科。

二是在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方面。以“師帶徒”結對子的方式聘請專家作為創業創新導師,幫助企業紮根農村、服務鄉村。比如,龍巖市石燎閣蜂業有限公司在龍巖農校梁添勇教授等專家指導下,加大蜂蜜系列產品的開發和“互聯網+電商基地”的投入,輻射帶動了周邊16個鄉鎮520多人養蜂就業,以武平“石燎閣”蜂蜜為主的“龍巖蜂蜜”入選“閩西八大鮮”。還比如,龍巖市連城縣豐帆家庭農場主人呂高銘每天都得送200只黃兔到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銷售商鋪,很多時候都不夠賣,要提前預訂。呂高銘是首批22名評上中級職稱的農村實用人才之一,這幾年,他的黃兔養殖事業越做越大,年出欄黃兔4萬多隻,帶動了當地越來越多的人養兔致富,其中包括十幾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萬多元,呂高銘作為養兔專家的名頭在鄉間廣泛傳播。

今年以來,我市已組織8批80多人次本地專家到基層服務、21名“百人計劃”專家赴連城、26名師帶徒專家到武平縣開展精準幫扶活動,11北京名醫團隊到龍巖考察師帶徒基地,專家服務在人數規模、專業類別、專家層次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

當前,脫貧攻堅是一項最重要的歷史性工程,越到緊要關頭工作越艱鉅,龍巖市正在持續推進精準扶貧“師帶徒”幫扶模式,我們正在加緊與省人社廳的溝通匯報,計劃於今年11月初,組織一批30餘人有意向在龍巖老區“師帶徒”創新創業的“千人計劃”“百人計劃”、企業領軍人才,前往龍巖市開展人才、項目、資本、產業對接活動。下一步,我們將在持續開展精準幫扶“師帶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配套、豐富幫帶內涵,積極探索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專技人才“師帶徒”模式,推動人才、技術、項目高位嫁接,助力龍巖扶貧攻堅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邱小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