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知是死還是活著的皇帝——朱允炆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

道理是這麼說的,但這得看相當得多的史書經過多少日夜的思考才能得在史中窺得一絲面貌,得出興亡的規律。

目前是還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大家可以一起悟一悟,說出你們的高見。

比較好奇的是那個急躁冒進又急於求成,腦子有點進水的朱允炆到底是在靖難之變中死了還是活著的?

那個不知是死還是活著的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

  • 朱允炆

出生年月1377年12月5日

朱元璋嫡孫 , 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爺爺太橫活太久了,他爸憋太久了還沒有成功登帝就去世了,於是爺爺讓位給他。朱元璋當皇帝31年,而朱標當了太子25年,等不下去了先走一步,拜拜了你吶……

雖然各種說法是立嫡,可是如果直接立朱棣,那不是更好的麼?都省了這一段打來打去,兵將死,皇帝皇孫又緊張又不安的,沒過一天好日子,專門打打殺殺,叔侄互殘。畢竟相對來說,朱元璋的各個兒子是從十來歲開始就跟著他南征北戰,軍事經驗豐富又有為國家付出,而立朱允炆這個啥也沒有的,自然,不服。朱元璋也是這個說法,但是啊,大臣們不讓,硬是要嫡來嫡去的要一脈相承。於是朱元璋只好退讓,畢竟也有點道理,那是他與馬皇后的孫子。而朱棣則是不知名的女配角所生的。

朱允炆於是在朱元璋去世後登位,那年,他22歲。

那個不知是死還是活著的皇帝——朱允炆

朱棣

全世界都知道,燕王朱棣最有可能反,也只有他會反,朱允炆是無能但不是傻,他也知道。不但知道,還很怕朱棣。

於是才繼位一年,皇位還沒有坐熱,掌權還沒有掌好,陣列還沒有擺好,一慌之下,他就想要削藩,並且他要削的主要目標就是燕王朱棣。但是,愣是一慌,他就先對準別的藩王一切狠削,於是,給了朱棣時間準備。腦子一充血就派了個李景隆領兵,果然,60萬大軍就被朱棣全滅了。貪生怕死的李景隆他自己跑回來了,還和黃子澄一起撒謊說全勝了。

朱允炆性急眼瞎下,就為他的失敗埋下了地雷,專炸他自己。

在各個戰役裡面,朱允炆還吩咐不要傷到朱棣,不然打了那麼久,有幾次被好多人包圍差點一使勁都會被射成篩子或箭草人了,也用不著打那麼久了,還死了那麼多人。

接著朱棣攻南京城的時候,是李景隆開門讓他進來,根本不用打,反正換哪個皇帝對他來說都一樣,開城門讓朱棣進來還可以邀功,既安全又快捷沒有生命危險。

內城沒有攻打,朱棣是想讓朱允炆自己投降的,鄙視得徹底,想要嚇死他的。

他等來的是發現皇宮火光沖天,衝進去的時候,朱允炆下落不明,有幾具分不出面目的屍體。後來,他繼位後,就一直派人去找朱允炆的下落。

這就是歷史上的靖難之役,這衝到北京來他是藉口幫朱允炆處理奸臣的,而在他起兵的最開始,朱允炆就已經把他削為庶民了,他假裝啥也不知道,往前衝,開戰。

那個不知是死還是活著的皇帝——朱允炆

  • 疑問?

因為早在這之前,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某次與朱允炆對話時,朱允炆覺得藩王手握重兵不安全又不好明說,於是:

朱允炆問:“外敵入侵可以讓藩王守衛,但如果是藩王造反,那他怎麼辦?”

朱元璋反問:”那你覺得該怎麼辦?“

這麼艱難的問題啊,他回:“用德行感動他們。”

朱元璋說:“也只能這麼辦了!”

另外某次朱元璋問劉伯溫把太子之位傳於朱允炆是否合適,大明江山是否一片大好前途光明時,劉伯溫說:“可以,但恐燕飛來!”

而在袁天罡的《推背圖》中也有關於這一則:

草頭火腳,宮闕灰飛。

家中有鳥,郊外有尼。

頌曰:

羽滿高飛日,爭妍有李花。

真龍游四海,方外是吾家。

這最後的兩句的意思是朱允炆沒死,去遊四海去了麼?

更有傳說在宮中起火的時候,有太監拿出一個鐵盒子告訴朱允炆,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打開來看可救一命。打開一看,意思是告訴他裝成和尚跑出宮。因此民間有各種版本的他還活著的傳言,直到明末都有人借他的後代的名義起兵造反。

結論是,大家都知道朱棣有可能要反,朱元璋也知道,但那是他的兒子,還是很優秀的兒子,就算是知道,也不可能自己親自下手。朱允炆也知道,但他還太年輕了,還沒有經歷過戰場的血腥,於是以為人性是美好的,起碼朱棣不會要他的命,所以一錯再錯。而朱棣是一直和朱元璋上戰場殺敵的,親自砍過不少人頭的,也和朱元璋一樣,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絕,只要是他反了,肯定是輪不到朱允炆好好活著的了。

朱棣是鹽吃的都比他米吃的多的那種,自然鹽吃多了心醃黑了。

這種情況下,朱允炆在他出兵反了的時候還特意吩咐別傷了他的人,他只是想削他的藩不要他的命,最後,只好把自己的命搭了進去了。

那個不知是死還是活著的皇帝——朱允炆

事實上,我們都年輕過,都對別人誤判過,都不想要別人的命反而被別人害了。都在這裡吃過虧,心軟被狠人欺。只是帝王之家的是一誤判,就要了人命,所以部分善良的人都希望建文帝是跑了,而不是在大火中死去了。

人性幾千年來還是那樣,只是換了披著的衣裳與形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