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文 / 胡抗美

世上之事,就這麼奇怪,信則真,不信則假,就像書壇那些匪夷所思的認知,我們曾經深信不疑,細觀竟是莫大的“黑洞”。

諸如,書法就是寫寫字,獲幾個獎就成了藝術家等等,在大多數人眼裡本無可厚非,但在有識之人看來卻是為之嘆息的流弊,阻礙著書法藝術的進步與希望。

——施晗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在不少人看來,書法就是寫寫字而已。於是乎,一些人,不管以前是幹什麼的,都湧到“書法家”這個隊伍中來了。

他們有的對傳統技法非常生疏,甚至過去根本就沒有拿過毛筆。有的則雖然也曾寫過毛筆字,但也只是隨手揮寫,對書法的審美規律幾無所知。此外,還有一些“江湖書法家”,沒有一點傳統功底,任筆為體,還熱衷於宣傳造勢,其行徑近乎江湖術士,滿紙粗率,格調低俗。

這種沒有經過嚴格書法訓練的塗鴉之所以有市場,與目前普通觀眾對書法缺乏審美能力有直接關係。歷史地看,普通觀眾與書法藝術隔膜的討論,自上世紀上半葉就開始了。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胡抗美 唐 · 祖詠詩 77×46cm

沈從文在一篇題為《談寫字》的文章中說,書法雖然在進入民國後被承認為一個藝術門類,但社會上的許多人,對書法“本身美惡毫無理解”。

他舉了一個例子,民國初年的山東督辦張宗昌不識字,但某藝術雜誌上竟還刊載過他一筆寫成的“虎”字。沈從文感嘆道:“多數人這麼愛好藝術,無形中自然就獎勵到庸俗與平凡。標準越低,充行家也越多。”

在沈從文看來,要想挽救書法這門藝術,使其免於墮落,可能的辦法之一就是尊重社會分工,讓真正懂書法,在書法上有造詣的人來向社會宣傳普及書法審美知識。如此一來,“真的專家行家方有抬頭機會,這一門藝術也方有進步希望”。

沈從文的這個意見,對於今天的書法環境而言,仍然極具針對性。我們已經看到,他所嘆息的流弊,在今天非但沒有消失,甚至更嚴重了。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胡抗美 唐 · 李群玉詩 139×35cm

書法家無疑也是在寫字,但書法家的書寫是以嚴格的書法藝術訓練為基礎的。簡單地說,實用中的寫字只需讓讀者知道寫的是什麼字就可以了,但書法創作卻需要通過筆法、墨法、結體、章法等綜合性的創造,來構成一個審美世界,表現出創作主體的審美情趣。這二者的差別是巨大的。

沈從文認為,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有很高的專業門檻。由於有門檻,在一個觀眾對書法傳統產生隔膜的時代,“提出‘向傳統學習’的口號”,就極有必要了。他的這個建議又可謂正中肯綮。在今天,不單是普通大眾,就是書法家隊伍內部,在向傳統學習這一點上,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向傳統學習,是中國書法審美的基礎,這就首先要認識建構書法審美價值的著眼點。中國書法是講究用筆、點畫、結體等法度的,只有掌握了這些法度,書法才能呈現出豐富的美感。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胡抗美 李白詩二首 69×23cm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法度的意義。“一”字是中國漢字裡最簡單的字,誰都認得出來。但要在書法創作的意義上寫好“一”字就不簡單了。

古人所謂“橫如千里陣雲”,可以理解為怎樣寫“一”字,我們來細讀這句話。首先,“雲”是什麼?團團塊塊的墨雲?薄如輕紗的淡雲?嫋嫋娜娜的一線之雲?宛如飛天靈動的飄逸之雲?都可以是,也都可以不是。

其次,“陣雲”即雲的陣勢、動勢。如果“雲”講的是“形”的話,那麼,“陣”講的是“勢”。有“形”必有“勢”,必須賦予“形”生命;點畫能否活起來,關鍵在於“勢”。“形”是“勢”的載體,沒有“勢”,“形”就沒有靈魂。“勢”講佈陣,陣出神採。

雲在天空中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橫如千里陣雲”意味著,書寫可以無窮變化。在寫“一”字時,書法家筆力的強弱、字勢的構架、線條的律動,墨的濃淡枯溼,以及個人的學養、個性和書寫時的情感,都直接決定著“一”的形態、動勢和表現的意趣。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胡抗美 宋 · 歐陽修《採桑子 · 畫船載酒西湖好》 146×67cm

向傳統學習還意味著,認識到傳統的生命力在於創新。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法,從表面上看,的確很繁榮,全國各級書法家協會的在冊書法家人數加起來,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但從當前書法創作的現狀來看,情況其實是不容樂觀的。

從當今書法展覽的主流看,似乎創造的東西少了一些,而模仿卻幾乎成風。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甚至模仿當代人。更低劣的模仿甚至是,直接用電腦集字,然後反反覆覆臨寫,就名其曰創作。

胡抗美:大多數人所謂書法創作,不過是模仿古人

胡抗美 唐 · 清江《可止詩》 69×23cm

另一個問題是書法家的傳統視野問題。書法的傳統是多元的,帖是傳統,碑是傳統,經典的是傳統,民間書法也是傳統,遠非一種書風所能囊括。自清代中期以來,隨著碑學的興盛,書法史上出現了新一輪的創新高潮,碑帖結合的書風在晚清已成為書壇主流。

但現今的書法大展上,卻難看到沿著這一創新路向所作的新探索。整體來說,當今的書法審美趣味不高,傳統視野狹窄,“書法家”特別多,但品味較之前代卻明顯下降了。

要進入書法藝術的高境界,是一個是積學漸修、厚積薄發的漫長過程。如果僅僅能提起毛筆寫字,就自譽為善“書法”,何其陋也!

————

胡抗美(1952—),湖北襄陽人,號鹿門山人、一席堂、得天廬、三覺翁。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四川大學碩士、博士生導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