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天津青年京劇團的老旦演員,也是全國戲迷心中最愛的,最牽掛一位京劇演員。中老年戲迷都喜歡叫她“蘭子”而青年戲迷都親切的稱她為“蘭大姑”。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這是12年在梅蘭芳大劇院清唱行路訓子的照片

1987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由中央電視臺向全國現場直播,天津報送的《望兒樓》(片斷)響起了鑼鼓與胡琴,當四位宮女引出“竇太真”時,劇場和屏幕前的觀眾並沒顯出多麼激動,而當這位小老旦引吭高歌了第一句唱腔後,臺底下一下子炸開了鍋,掌聲、喝采聲一齊迸發,幾乎能頂破房蓋兒!人們紛紛議論:“哎呀,太像李多奎啦!”“不錯,女老旦能唱出多爺這味兒的,還真不多見。難得難得!……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這是當年蘭文雲一舉奪魁的截圖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竇太真劇照

這折戲演下來,掀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評委們不約而同地為這位23歲的姑娘打了最高分,使她在老旦組裡拿了冠軍。她,就是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優秀老旦演員蘭文雲。蘭文雲出生在天津,自小就喜歡聽京劇,尤其是喜歡聽老旦唱腔,《紅燈記》中李奶奶、《沙家洪》中沙奶奶的唱段,沒用人教,她就全聽會了。別看是個小孩子,可唱起來那板眼字兒味一兒還滿是那麼點兒意思。大人們、聽了都說這孩子聰明,是塊唱戲的材料兒。家長本來就是戲迷。看到自己的愛女天份如此好,也想幹脆讓她吃碗戲飯。就這樣,爸爸領著女兒試探性地到了天津市戲曲學校,豈知人家當年不招新生。怎麼辦?既來之則安之,成不成讓老師們先聽聽,然後再做決定。沒成想,當一位琴師一連才為小文雲伴奏了幾段之後,老師荃一舉們喜出望外,破例收下了這個插班生。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剛進學校不久17歲時演出劇照

進人天津戲曲學校後和天津的另一個老旦成為了同班同學她就是孫麗英,本來在蘭文雲沒有進這個班以前孫麗英一直都是第一名後來蘭文雲就後來者居上了孫麗英就一直沒有出頭了。蘭文雲入學後正趕上“四人幫”倒臺傳統戲得以恢復的好時候、學校開始恢復教授傳統戲,從“鬧工潮”而轉為“叫張義”,這對那時蘭文雲說來無異於邁進一個新世界。從那時起,她象著了魔似的天天聽傳統老旦戲的錄音,學聲腔。別看她那時候是個小孩子,可竟然有極強的比較與分辨的能力,她從眾多名家的演唱中,越來越覺李多奎先生的聲腔渾厚有力、腔飽味濃,於是她便刻意描摹,瞄準了“多派”做為自己進擊的目標。在校期間,他先後從雷振環、何佩森和北京的王玉敏、孫玉祥等老師習藝,這些老師也有意識地按照李多奎先生的路數傳授她技藝。畢業後經過三年進修,她隨同班同學一起成了新改建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演員。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天津青年京劇團最初的人員

在這個小字輩兒劇團第一次公開向津門觀眾“亮相”的演出中,蘭文雲在《四郎探母》中扮演的佘太君令戲迷們大吃一驚!那“一見嬌兒淚滿腮”的聲腔,亞賽一把利劍,衝上天際直入雲霄。唱者酣暢淋漓,聽者如痴如醉,“蘭文雲”三字兒很快就傳開了。從那時起,無論她演什麼戲,只要一出場,必有“碰頭好兒”,俗話說這叫“唱紅了”。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1986年蘭文雲和張克演出京劇【四郎探母】

照說年紀不大的姑娘家也該“飄飄然”一陣了,可那時的蘭文雲並不那樣,她覺得雖然觀眾捧自己,可畢竟自己還懂得少,會得也少,最重要的是還沒把李多奎先生的藝術學深學透,她一心盼望的是再能找到好老師,為的是取到“真經”蒼天不負有心人,好機緣終於降到蘭文雲的頭上。張君秋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後,認定她大有可為,於是動議請當年為李多奎先生伴奏的著名琴師周文貴先生親授她“多派”劇目。記得那是1986年夏天的事,當時派人去北京接周先生,老人在聽了介紹後將信將疑,看得出,他不敢相信一個剛20出頭的閨女家會唱出深沉凝重的老太太味兒來,他說:“這麼著吧,我跟您去趟天津,如果這孩子果然像您說的那麼好,我就教她;反過來說,如果我聽著不行,那我就打道回府!”就這樣,周先生到了天津。下了車之後立即親自操琴讓小蘭子唱了《遇皇后》、《釣金龜》等唱段。聽完後老人笑了:“雖說小節骨眼兒還有毛病,但是意思對,真沒想到!”當人笑問周先生“還打道回府不?”老人說:“不但不走了,還得把老伴兒接來!”當年初冬,蘭文雲正式拜周文貴先生為師,經過周先生的悉心傳授“心有靈犀”的蘭文雲豁然開朗,如幻仙境,很快便領悟了“多派”藝術的真諦所在。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拜師後蘭文雲和老師周文貴的情景

周文貴想必大家可能知道他是李多奎合作了一輩子的琴師了,而且和多爺也是師兄弟。為什麼是師兄弟呢因為他們當年一起拜了陸彥庭(龔雲甫的琴師)。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年輕時的李多奎和周文貴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另一個老旦名家“呂昕”因為她也是周文貴的弟子,因此她們兩個是師姐妹。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可以說周文貴在培養老旦演員上面算是“一把手“他根據兩位徒弟先天條件傳授呂昕龔雲甫的唱腔而蘭文雲則傳授李多奎的唱腔。兩位弟子都是現如今京劇老旦行裡面的”佼佼者“。

而後蘭文雲又參加了1994年的梅蘭芳金獎大賽以兩出在那時的冷戲”目蓮救母和五鬼捉劉氏“奪得金獎!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參加大賽時目蓮救母的截屏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五鬼捉劉氏的截屏

在《五鬼抓劉氏》中,她不僅有繁難的唱工,還有“搶背”、“甩髮”、“跪磋步”和水袖等技巧的發揮。簡直就是老旦裡面的金錢豹!

在90年代那時候由李瑞環組織的音配像工程,蘭文雲自然而然的就成為為老旦宗師”李多奎“配像的第一人選。蘭文雲把李多奎那些個大戲都配完了。配像時蘭文雲下了苦功夫了的從錄像就可以看得出來簡直就是自己唱一樣動作神情都拿捏的非常到位,可以說”嚴絲合縫,不差分離“!蘭文雲配得最後一出是98年的”秦香蓮“。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蘭文雲就開始息影舞臺,期間也是斷斷續續的登臺演出但場場爆滿。一直到07年在中國大戲院成立70週年的晚會上蘭文雲出來唱了三段”打龍袍,三進士,打龍袍的西皮流水“戲迷那個熱情啊,一直叫好,臺下也一直叫”蘭子“可見戲迷對蘭文雲的想念!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07年當時的蘭文雲演唱時的照片

到了2009年蘭文雲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戲遊六殿,當時的叫好和掌聲毫不誇張的說可以”掀翻房頂“可見蘭文雲的藝術功底和戲迷對她的喜愛。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當時蘭文雲謝幕時照片

一直到2013年正月十七的那臺演唱會是目前出現在全國戲迷眼前的最後一次我也附上兩張照片。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演出最後謝幕照片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天津戲迷對蘭文雲的喜愛

蘭文雲她的演唱字正腔圓,韻味醇厚,行腔老道,神完氣足,尤其可貴的是她那“嗖音”,運用得當,恰到好處。每聽她演唱,都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李多奎。

「天使譚」梨園軼事:蘭文雲——曾經的“第一老旦”

蘭文雲的名字已經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和港澳臺地區。毫不誇張地說,蘭文雲在哪裡演出,都能引起轟動效應。聽過她演唱的人總想一聽再聽。中國的京劇藝術是耐得起重複欣賞,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藝術,而一個演員也會令觀眾有重複欣賞的需求,作到“百聽不厭”,那可是不容易的。能達到這一層的演員可謂鳳毛麟角蘭文雲卻能臻此佳境,實屬難能可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