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有段時間,朋友圈瘋狂刷屏“美國媽媽育兒法”,其中“哭聲免疫法”等神奇的方法被不少中國家長奉為圭臬,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真的會“冷靜成熟懂事”嗎?

——別一廂情願了,你們的錯誤育兒方法,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風行美國一代人的“育兒方法”

哭聲免疫法是什麼?

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其核心觀點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放任嬰兒哭鬧,家長並不予以理會,直到TA們“意識”到哭鬧無用,形成不哭不鬧的“條件反射”。與此配套的“完整睡眠訓練法”,也是通過將孩子的哭泣置之不理的方法,在TA每次睡醒哭鬧後延遲迴應,直到TA不再哭泣自行入睡。據說這樣訓練出來的孩子更加“冷靜理智”。

聽起來真是一個“完美”的方法,

家長省心省力,

收穫一個“不哭不鬧”的“乖寶寶”,

那麼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這種育兒方法最近的來源是刷屏朋友圈的《美國媽媽帶孩子的17個絕招》,作者是一位在美國南加州的華人兒科醫生JANE GU,在美國網絡上可以說是“惡評滿滿”,

但是漂洋過海之後卻鳥槍換炮變成了“育兒聖經”了。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網紅的美國媽媽育兒法▲▲▲


這種育兒方法的源頭,可以追溯至心理學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在1928年出版的《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中,倡導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 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約翰.華生

這本書改變了美國兒童的養育實踐,整整一代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這種風格的教養實踐中長大的,可以說產生了很糟糕的影響,孩子們並沒有因此“冷靜懂事”,而是畏縮和膽小,嚴重的有很多心理問題。

華生引起爭議的阿爾伯特實驗

1920年,約翰.華生做了一個令他聲名大噪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

他從一所醫院挑選了9個月大的阿爾伯特進行這項研究。在實驗開始之前,小阿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基礎情感測試:讓他首次短暫地接觸以下物品:白鼠、兔子、狗、猴子、有頭髮和無頭髮的面具、棉絮、焚燒的報紙等,結果是他對所有的都不感到恐懼。大約兩個月後,華生和他的同事開始進行實驗。起初讓這個小男孩接觸小白鼠,他並不害怕。然後工作人員在他觸碰小白鼠時,敲響掛在房間裡的鋼軌,發出巨響,小男孩有了顫抖和躲閃的恐懼反應。過了一週,又重複相同的過程。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在總共7次小白鼠和響聲同時出現後,僅僅向阿爾伯特呈現小白鼠而不發出響聲,都會讓他極度恐懼。在實驗的最後,不僅小白鼠會讓阿爾伯特恐懼,兔子、狗、皮衣、棉花甚至聖誕老人的白鬍子都會使他哇哇大哭。這說明阿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已經泛化到一切帶毛的東西上面。

實驗的結果證明了“情緒行為可以通過簡單的刺激-反應手段而成為條件反應”,夯實了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成為華生育兒方法的基石。


“父母永遠不要擁抱和親吻兒童,永遠不要讓他們坐在你的膝蓋上。如果必須的話,那麼當他們說晚安的時候親吻他們的額頭一下”——約翰.華生


那麼華生育兒法成功了嗎?——華生的3個孩子,大兒子多次自殺後,於三十多歲時成功自殺身亡,另一個兒子成為流浪漢,依靠華生接濟生存,女兒多次自殺,甚至影響到外孫女酒精成癮,多次考慮自殺。而迷信此道的美國家長們,培養了一整批畏縮害怕的孩子。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被哈洛犧牲的“恆河猴”推翻了“華生育兒法”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它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布料媽媽的身上。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 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其實也很殘忍▲▲▲

哈洛的研究發現告訴我們——孩子健康成長不僅僅是被父母餵養就行,而是需要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安全感。

愛護交流和溝通才是有效的育兒方法

哭鬧不是需要矯正的毛病

嬰兒和兒童,由於各方面發育尚不齊全,哭鬧可以說是惟一的交流手段,是與他人溝通和表達不適的方式之一。愛哭鬧與不愛哭鬧的孩子是天生的,是TA們的感受性與表現欲不同,不是因為養成“抱的毛病”,更不是育兒失敗的表現。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不良的條件反射對於兒童危害很大

華生的實驗證明兒童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也很容易受到外在影響,同時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暗示性強。我們在傳統教育中,經常會採取嚇唬乃至恐嚇的行為對待“不太聽話的孩子”,比如說“狼外婆的故事”、“吃小孩的故事”等等,從而讓孩子恐懼和服從。其實這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創傷,如果在這個嚇唬過程中還代入一些刺激,有時候回來帶遠超想象的惡果。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愛、陪伴、溝通對孩子至關重要

哈洛實驗告訴我們,身體的舒適接觸對依戀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應當避免與孩子長久的分離,同時積極回應孩子的各種信號,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形成,以及未來健全開朗自信人格的培養。


細思極恐:“哭聲免疫法”對抗寶寶哭鬧?你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