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太湖,碧波万顷

盈育了江南盛地

无锡的勃勃生机

无锡一棉

2019年金秋迎来了

建厂100周年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随着市委书记李小敏宣布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百年纺企以拥抱“新丝路”的时代新姿,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起笔书写新的百年辉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专题报告。市长黄钦,荣氏家族代表荣智健、陈氏家族代表陈永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分别致辞。会上,无锡一棉纺织大学揭牌,无锡一棉纺织研究院揭牌。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项目

正式投产

这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

无锡国有企业

第!一!次!

走出去”的实践

项目概况

无锡一棉埃塞投资项目

位于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市

将打造成为目前埃塞俄比亚

棉纺织业最大的生产基地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项目征地51公顷,规划投资建设30万纱锭,总投资约2.2亿美元。首期10万纱锭项目于2018年6月28日开工建设,经过400多天的紧张建设,纺部车间、气流纺车间与仓库施工已基本完成;400余个集装箱,212台细纱机(10万锭)及配套络筒机、28台粗纱机、30台并条机、24台精梳机等设备已完成安装。

投产后

主要与国际一线品牌合作

生产配套高档色织、针织、家纺产品

也将配套非洲民族服装生产线

同时与国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项目的落成可为埃塞俄比亚

提供3000人左右的就业机会

牵手埃塞

具有百年历史的无锡一棉

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

积极进行“走出去”的探索和尝试

2017年无锡一棉埃塞项目正式签约

2018年正式破土动工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通过无数建设者不舍昼夜共同努力

历时一年多

一座座崭新的厂房

终于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熠熠生辉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无锡一棉建厂100周年,

从民族纺织典范到行业领军标杆长立于时代潮头——

一根纱,一匹布,一百年

“保存得这么好……”今年国庆节期间,荣德生的孙女荣智安到访无锡一棉。看到祖辈、父辈曾经使用过的办公桌椅,置田建厂时的地契立柱,工厂管理的规章文书,眼眶不由湿润;与这些“老物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棉现代化的智能工厂,她在感动之余更露欣喜:“那时建的厂,历经百年,现在发展得这么好。”

缔造一家百年企业

本身就是一项壮举;

更难得的是

以“一根纱、一匹布”穿越百年

始终初心未改

1919年,中国著名民族工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当年荒凉的梁溪河畔建起了申新三厂,成为中国民族纺织业典范。

蹚过历史的长河、历经数代人的接力,当年“实业报国”之志向,在如今的锡山区团结路,演变成无锡一棉“高度专业、高端立足”的抱负。更展传承与创新之悠长意蕴的是,一棉选择在16日启动万里之外埃塞俄比亚工厂的“投产键”,30万纱锭即将在非洲大陆上舞动。

百年一棉,丝路全球——实业纱线从梁溪河畔到“一带一路”,正勾勒出第二个百年“丝路全球”新图景。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百年实业

“实业救国”的初心之志刻入基因,成就一代代人坚守主业的专注与精进

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够专注。

即便在历史悠久的纺织业,百年企业也不多见。无锡一棉为何“还是这么好?”

“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主业,纱、布,”无锡一棉董事长周晔珺说。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棉,身为企业的第十七届、十八届“掌门人”,她深切地知道,创业先辈们“实业救国”的志向,至今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一根纱、一匹布走过百年,初心之志刻入企业发展的基因,一代代的“相似选择”诠释了坚守实业背后的精进追求和自我革新。

比如对一流设备的投入。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申新三厂,引进的英国、美国设备,建成后纱锭50000枚、布机500台,可年产棉纱3万余件、棉布30万匹,在国内规模无二、同业瞩目,为成为民族纺织典范夯下基础。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这些设备,就是世界最先进的,”目光注视着企业百年展示厅内那台标明“1920”年份的纺机,周晔珺由衷感叹。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来看看一代代创业者的选择:1979年,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5920锭全流程纺纱设备和部分织造设备;1985年受纺织工业部委托进行棉纺全流程成套新技术工业性实验,全面实施老厂改造设备大规模更新;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率先引进烧毛机;2000年就成立了计算机信息中心,构建起初步的信息化网络,15年间用几十万个传感器与数千台设备串联成传感网络。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率先的,不仅仅是设备。从中国近代民族纺织业典范走来,无锡一棉在时代之中总能够瞄准时代趋势“敢为人先”: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第一个开展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率先与外企合作;1993年成为全行业首批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如今出口销量已多年稳居国内棉纺行业第一;1999年,一棉开始思索:传统产业如何融进新元素、赋予新生命力。次年开启信息化征程,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最早的探索实践者。到今天,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工业园建起新工厂,再次成为棉纺行业国企当中的“第一个”。

多年来总有人劝一棉的领导,“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领导层深思后给出回答:“篮子如果不拎在自己手里,仍然不保险。棉纺市场那么大,我们只需做自己擅长的事、努力成为行业最顶端的那个。”专注实业、敢为人先是无锡城市工商基因,百年一棉便是最好的样本。

百年风雨

“逢难更进”的自信韧劲深入肌理,每遇困境必以创新强力穿越“涧道之峡”

一百年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发展路上难免荆棘,一棉历史上遭遇困局又走出困局的事不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年,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确实是很困难。”周晔珺当时是常务副厂长。然而那年,一棉没有流失一个国际客户,还开拓了新客户。助力并非只有政策——之前筹备已久的高支纱线正式投产,开拓了欧洲高端市场。而2001年引进的最先进的紧密纺纱技术,也适时延伸出质优价低的新产品,成功引导市场。老工人们回忆,行业虽不景气,仍有后道制衣厂带着千万现金来提货——创新的力量在困局中愈发明显。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一次困局,让技术创新推动品牌的跃升。一棉TALAK品牌成为中国名牌,国内市场上与福田、雅戈尔、海澜之家等国内著名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国际市场上,成功配套国际高档服装面料和家纺产品。今天无锡人身着BURBERRY风衣,可能还不会想到,布料就来自于身边的这家百年企业。所以在一棉,你能看到一面“光芒耀眼”的墙,光芒源自刻在墙上的那些世界顶级品牌:HERMES、CHANEL、LV、BURBERRY、HUGO BOSS……作为它们稳定的供应商,一棉被欧洲客商誉为全球最优秀的棉纺织工厂。

另一次困局,则让管理创新推动价值的跃升。1999年,无锡一棉要压缩3万纱锭,既要缩编减员,还要新添设备,同行之中有“不改等死、早改早死”的说法。周晔珺回忆道,厂里还是决定早改,挨个解决好工人的出路,顺利压锭,顺利完成新车间建设。新车间建设以及日后率先退城进园,都成为了管理提升的契机。2000年启动信息化后,智能车间成为行业样本。同样11万纱锭最早用工要8000多人,如今只需用工1700多人,全厂万锭用工达到了25人的国际先进水平,劳动效率一直保持全行业第一。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越是困难的时候,根基稳健的实体企业越能成为中流砥柱。一棉有这份自信。周晔珺说,不管哪个年代的企业领导班子都思想统一:“所有的困难都要靠我们自己解决”,而且百年当中无数次事实证实了:困难时的危机感更能激发企业去创新、去突破,穿越“涧道之峡”。

漫步企业的展示厅,一棉集团党委副书记毛建新介绍,重温百年当中那么多次的逢难而进,是对员工一次非常好的主题教育,面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更有斗志、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

百年新梦

“世界一流”的雄心韬略谱入新篇,“第二个百年”沿着“一带一路”再攀巅峰

下个百年,还是一根纱、一匹布。

无锡一棉自诞生起,就与世界接轨。第二个“一百年”,“世界一流纺织企业”的雄心韬略,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新的篇章。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从去年6月28日动工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就安装设备,今天正式投产,无锡一棉这一步迈得坚定而高效。“在异国他乡四百多天的奋斗,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一棉派驻现场的集团工程部部长包晓东,站在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国家工业园,眼前已是一栋栋厂房,装了400个集装箱的设备已经安装到位,“为企业的海外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豪。”随着埃塞新工厂的正式投用,无锡一棉“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批布,将在非洲大陆织出。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纵观百年,这家企业全球化布局很早就有,不仅起初就购买英美先进设备,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荣氏企业在全国各大都市均有支点和联络点,海外也有近则港澳、日本,远则英、德、美等,交易已呈全球化布局。

这一次有所不同。“以前是产品全球化,而埃塞俄比亚项目是生产全球化的新支点。”周晔珺介绍,随着埃塞俄比亚一期项目的竣工投产,加上智能改造、技术改造,无锡一棉加快迈向“高度专业、高端立足”,打造高档纱布生产基地。

迈向下一个百年,无锡一棉站在时间的长河里书写自己的命运,书写者是一代代的人。在百年回忆册里,创业者、劳动模范一一被记录,这也彰显出百年企业的另一个秘诀:时刻依靠人。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关于人,这又是不同时代的相似选择。早在1929年,荣氏兄弟开办“申新纺织总公司职员养成所”,招录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招录五批学生,培养了97人,学员都在申新纺织及其他企业成长为中坚力量。在1980年,无锡一棉与江南大学联合办班,专门培养纺织机械人才,周晔珺正是当年联合班的学生。彼时联合办班实属少见,还需到教育部去申请批准。几乎是一以贯之,如今无锡一棉与江南大学建立了强有力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院,无锡一棉成立了工厂纺织大学,设立劳模、技师工作室等等。

对人的持续注重,为第二个百年埋下伏笔。不少正在埃塞俄比亚工厂的一棉人久久未归,有位员工已经一年半没有回无锡的家,今年春节领导让回来过节,他说:不,等项目建好再回来。

人与企业的和谐,也是这家百年企业的另一个启示。

新百年,正启程

百年一棉 砥砺前行

1919-1949:申新三厂

1919年,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建了申新三厂。申新三厂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营销策略和人才管理等方面自成特色,成为中国民族纺织典范。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荣宗敬先生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荣德生先生


申新三厂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营销策略和人才管理等方面自成特色,成为中国民族纺织典范。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发电厂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纺纱车间


1950-1978: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后,申新三厂积极稳定生产、改革管理体制,1954年工厂实行公私合营,荣毅仁先生担任合营后的首任董事长。1966年起受“文革”影响,企业发展滞缓。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公私合营后厂门一景

1979-1991:改革开放

无锡一棉进入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签约开展全国棉纺织业首个来料加工补偿贸易项目(江苏省在1979年的第一个外资项目),1984年又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再度合作创办了无锡市棉纺织行业首家合资企业,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转换企业领导管理机制,实行厂长全面负责的企业经营责任制。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新建纺三车间

1992-2002:全面创优

无锡一棉以创建先进纺织企业为目标,实施外向带动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使企业逐步做强,进入了中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之列。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实现自营出口

2002-2015:转型升级

无锡一棉推进退城进园、开启新厂园区建设,并于2005年进入国联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占地800亩、拥有50万纱锭和360台布机的现代先进纺织企业。同时,国联集团整合纺织板块资源,组建了以无锡一棉为主体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合作研究工艺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倍捻机


2016至今:营造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在新旧百年交接之际,无锡一棉以集团化起步,外拓内强并举,营造转型发展新动能,努力开创永续发展新局面。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告慰荣公:无锡一棉,一百年,一根纱,穿越“一带一路”

无锡一棉埃塞项目签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