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国家,社会,公司,家庭在迎接客人的时候,都会将自己叫做“东道主”,对于东道主的来历你们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东道主”的典故,咱们继续往下看!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一般人们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东道主。

最后“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我们自称“东道主”,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典故,可别不当回事

今天关于“东道主”的分享到这儿就结束了,对于“东道主”的典故你们都有收获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