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偽造太子手諭發動兵變,為何要隱忍?

餘世鋮


由於胤礽之前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康熙覺得“大清的江山絕不能交給無德之人”,這“無德之人”即是指胤礽,又是直擊有心奪權的任何人。

康熙命令狼覃解決了凌普那兩千兵馬,又把皇子都控制在戒得居後,在張廷玉的提醒下,康熙發現了所謂的太子調兵手諭其實是假的,可奇怪的是,康熙除了發了一通牢騷之外,卻沒有下令徹查此事,而是讓這事煙消雲散,不再提了。


康熙為什麼不查這事,其實張廷玉已經說了

康熙已經很討厭太子,可對他來說,國家的穩定比起太子來要重要得多。當晚在戒得居,康熙和張廷玉兩人開了一個小會,康熙主張廢黜太子。徹查調兵一事,可張廷玉卻說:“這事應該從容查辦,廢黜太子容易,可就怕引來後面的奪嫡之爭,蕭牆之禍”。

清朝自後金努爾哈赤起就開始立“太子”,只是皇太極和順治兩位因各種原因才中斷了這種制度,到了康熙朝,深受宗法觀念影響的康熙,在胤礽一出世就把他立為太子,成為了帝國的繼承人長達四十年之久。這一期間各人之間相安無事,雖然政府在太子的管理下可以說是處處漏風,但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大問題。

所以康熙冷靜下來想想,這手諭如果是真的,那太子被廢是肯定的,而皇子逼宮一事該如何處置,康熙害怕了,因為前朝例子: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給逼死在了牢中。如果康熙坐實了胤礽的逼宮,在輿論的壓力下他就算不殺太子,也得把他流放去寧古塔,這樣一來康熙就得背上殺子的名聲,雖然事出有因,但一來康熙不忍,二來康熙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他都不能承認太子真的有逼宮的行為。



既然不能承認太子逼宮,那康熙又為什麼不徹查這事呢?

康熙明白,光憑凌普那兩千兵馬是不能掀起什麼風浪的,所以這手諭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陷害太子,因為凌普一是太子的奶兄,二是老十三胤祥以前的部下,凌普一出毛病,太子和老十三就難辭其咎。胤祥就因為這事被康熙囚禁了起來。

那陷害太子哄後的最終得益者會是誰呢?要是遵循“利高者疑”的原則,康熙此時還暫時看不出太子倒臺後誰能獲得最大利益者會是誰?

不過在把老十三囚禁起來後,康熙開了個大會,告訴眾皇子“大清江山不能交給無德之人,現在太子之位空缺,那應該由誰來繼承這個位置呢?”康熙沒有明確說由哪個人來做太子,而是要讓眾人狗咬狗,讓他們自己給招供出來。果不其然,一向打扮得與世無爭的老三就把老大胤禔魘鎮太子一事給捅了出來,加上胤禔之前過於張揚,康熙一下子就把兩位候選人給排除了出去。


可這兩人都沒有什麼本事能偽造手諭來陷害太子,他們充其量只是兩個落井下石的小人而已,“手諭一事”背後肯定還有一個極大的組織,才能在成功陷害太子,保證自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於是康熙又來了一招:舉薦太子人選。

在康熙看來,陷害太子只是第一步,能讓幕後黑手登上太子之位是第二步,繼承帝位就是最終第三步,所以康熙在回京城當天就宣佈廢黜太子,另立新君,並讓百官舉薦。誰人能獲得最大的擁護,誰就是陷害太子的主謀,也就是最終獲得利益者。

這就是康熙在戒得居所說的“慢慢查”,他不是不查,而是慢慢查,可惜當時胤禩沒聽出康熙的畫外音,論心機、城府他都不及康熙分毫。在康熙要求舉薦太子後,“八爺黨”到處宣傳要擁立胤禩為太子,比胤禔還要張揚,這也就讓康熙確認了:胤禩就是陷害太子的幕後主使,只是他背後勢力過於強大,加上胤礽又被重新立為太子,康熙才選擇“隱忍”,不去追究這事,不過這時的胤禩早已是被排除出帝位人選,他苦心經營的“八賢王”形象也就蕩然無存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康熙之所以隱忍,那是因為他既不著急為太子洗刷被人偽造手諭的事,也不清楚究竟是誰偽造的手諭,這件事不宜聲張,需要慢慢查,暫時先要太子頂著造反的帽子吧,太子本來就比較爛。

來源影視劇照

康熙在張廷玉的提醒下發現,這張調兵手諭是偽造的;著急忙慌的說要現在就查;

劇照
張廷玉說無從著手。的確,當時的皇子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很難一時半會就查清楚。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太子和老十三,因為手諭是太子的,兵是老十三帶出來的,還有所有皇子在戒得居外候旨的時候,唯獨太子和老十三不在。但這個局面還最容易把太子跟老十三排除掉,太子的手諭都是被人偽造的,顯然是被陷害的;而老十三後來也說了,看到二哥憂懼失常,是前去陪他的。康熙其實也排除了老十三,說老十三盡到了一個做弟弟的本分,因為老十三的為人康喜還是瞭解的。但是康熙不知道是誰製造了這個假手諭,也不知道都是誰參與了陷害太子的行動,只能知道太子被人陷害;為了不打草驚蛇,防止上了某些人的套,只有慢慢查清真相,暫時先委屈太子和老十三。

劇照

劇照

大阿哥當晚的表現更像個跳樑小醜,急不可耐的想拉下太子。

劇照

劇照

其實這張調兵手諭是老十四偽造的,老八是對此知情的;正是通過這件事,感覺老十四才真的是大智若愚,權謀高手。連老八都不是對手。

康熙知道老八黨勢力很大,一直想把太子扒拉下來,當有人想害太子的時候,康熙心裡自然會把老八列為懷疑對象。而老十四要老八看這張假手諭的時候,還要老八感動的以為老十四為了自己連自己都不顧了。其實這就是老十四給老八挖的坑,坐實康熙對老八的懷疑。

其實老十四坑老八不止這一回,還有在舉薦新太子那一會,康熙反感朝臣舉薦太子的結果,結果老十三跟老十四直接打了起來,誰都不服誰。康熙前去,老十四要跟康熙要一個為什麼不可以舉薦老八的理由,康熙說你這是要和朕打擂臺;老十三鼻子一橫,直接來了一句國有諍臣不亡國;康熙說照你這麼說沒你大清還要亡國了?!老十四直接來了倆字:難說。這下懟的康熙血壓飆升,要當場劈了這個逆子。表面上看是在為老八鳴不平,是給老八說話的,其實是在坑老八,要老八徹底與太子無緣。康熙其實在戒得居說過,大清朝決不能交給無德之人。

劇照其實是意有所指的。康熙早已經看透了老八,註定與皇位無緣。


過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的戲碼讓我們大呼過癮,在這場康熙中晚期的長時間的政治風暴中,各種勢力無所不用其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中有一段劇情,橋段的設計頗讓人感覺疑惑,就是在廢太子前後,有人偽造太子的手諭調兵,此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最後卻不了而知。



為什麼康熙明知事情真相,而要選擇隱忍呢?

  1. 康熙不予追究,是想看出最後的幕後主使!假傳太子手諭這件事發生在康熙帶著一眾皇子熱河圍獵的時候,在這次圍獵的時候,各種爭奪皇位的勢力開始角逐,這個時候,又正好有人用太子的手諭調兵把皇帝住的山莊給圍起來了,明顯一副要逼宮的意思,經過張廷玉的提點和康熙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是有人假借太子之手開始權力的更換。康熙沒有點破,就是想看到誰會在這場“表演”中獲利,那麼自然這個人就有可能是幕後的主使者!
  2. 康熙隱而不發,是因為他廢太子的心意已定!在這次圍獵的時候,發生了幾件事,導致太子之位不保,主要是太子胤礽開始了作死之旅,先是與外族過於親密,引起了康熙的反感,然後是偷情鄭春華――康熙的妃子,被康熙撞見徹底讓康熙下定決心廢掉太子。此時,發生了太子手諭逼宮的事情,康熙沒有徹查這件事的真偽和涉案人員,是因為康熙已經決定要廢掉太子,有沒有太子手諭這件事都無法決定最後的結果。

  3. 康熙不了了之,是此事牽扯各個皇子勢力,容易打破當前平衡!我們可以試著分析假傳太子手諭調兵逼宮這件事誰是幕後主使。首先拿著手諭調兵是大阿哥的人去幹的,而手諭的字跡是十三阿哥的,而十四最擅長模仿他人字體,字是十四阿哥寫的,也就是說,如果徹查這件事,各方奪嫡勢力都會受到影響,最後可能會出現一個康熙卻不願意或者說康熙無法把控的局面出現,所以此時這件事“以不變應萬變”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康熙在假傳太子手諭這件事上選擇隱忍,是因為康熙想看的更清,他仍然要把控全局,所以選擇“順水推舟”。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追查牽扯太多

偽造太子手跡調兵謀反,這事情查起來牽扯麵實在是太大。有人膽敢這樣做,肯定有很多手段掩飾,線索估計也不是很多,要是從蛛絲馬跡開始查找,會牽扯到親王重臣,說不定一下子能動搖國本。

派誰去查也是個問題,謀反這樣株連九族死無葬身之地的事情,背後主使肯定會不顧一切誤導、阻止案件的調查。到時候也會弄得半途而廢,與其那時候落得個不明不白的結局,還不如現在不去調查,可以維護皇帝的權威,避免將這層窗戶紙捅開。

2、年紀不允許

要知道康熙自己的年紀也大了,這件事情要能水落石出,說不定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結果。自己身體能否承受這樣的打擊還是個未知數。深究下去,在康熙行將就木的時候,就一定是逼著滿朝文武去站隊了。這樣對康熙晚年的人事佈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政治權力隨著政治家的生命終結,一定會發生轉移,這在古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動盪中權力的轉移會更快,更加不可控,到時候康熙能否善終就不得而知了。重新來一輪人事佈局,文官人員還可以,武將就很容易擦槍走火了。康熙可能控制局面,但是對於未來的新君而言,就會損失一大批能臣,這些人或許是站錯隊,或許是說錯話做錯事。

3、保護十三阿哥,和其他阿哥

康熙晚年的奪嫡爭鬥中,雖然發生玄武門之變那樣的事情可能性不大,但是明槍暗箭還是很多的。像十三阿哥這樣的,很容易就成了炮灰。其他的阿哥自認為聰明,也難免聰明反被聰明誤,到時候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可能康熙希望幾個派別之間權力制衡,但是禍起蕭牆,兄弟相鬩,更不是他願意看見的。

眾阿哥各自逞能展才可以,如果將聰明才智都用在奪嫡中,一是勝者無心思考慮國家長遠的計劃,二是秋後算賬,就沒有兄弟們的勠力同心了。康熙不追查,偽造手諭者,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也就沒有什麼風浪可以興了。到康熙大壽時,他們送死鷹上去,也是希望鬧大,但是康熙偏偏不給機會,安靜才是權力移交的最合理方式。


文史哲趣味談



憑藉太子手諭,太子心腹凌普率領兩千兵馬來到了康熙的八大山莊,康熙知道後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害怕,難道太子鋌而走險,真的想謀反?此前發生的幾件事,使得康熙對太子非常不滿。


很快冷靜下來的康熙就下令,調狼覃部隊過去對付這兩千兵馬。同時心裡還在罵太子這個畜生,居然想謀反。可是在張廷玉的“提醒”下,康熙瞬間明白了調兵的手諭有可能是假的,是有其他皇子想栽贓誣陷太子才出此下策。可最後康熙卻選擇了隱忍,沒有徹查到底。


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康熙不是不查,而是“急事緩辦”。偽造太子手諭不是一件小事,背後肯定是一個集團在活動。雖說太子無德無能,廢了也不意外,但這件事是誰所為呢?該如何找出這個人呢?所以,與其這樣,不如先把太子放在前面擋一下,看誰才是躲在背後的那個小丑。



所以當前的第一要務就是穩定,穩定壓倒一切。康熙安排完之後就把所有在八大山莊的皇子召集到自己的住所前,發現只有太子和老十三胤祥不在。看到老十三不在,無疑也加重了康熙的疑慮,畢竟老十三行伍出身多年,在軍隊系統頗有人脈,如果老十三胤祥真的捲進了這場風波,對於康熙來講就真的不得不防了。


面對所有皇子,康熙還沒有發話,皇子間的爭鬥就開始了,康熙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老大胤褆最積極,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太子胤礽謀反,還說要替康熙宰了太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說出來後,立馬被康熙訓斥,居然想殺自己的弟弟,這種人還想當皇帝?


而此前從未有奪嫡之心的老三胤祉也加入了這場“盛會”,他指責的不是別人,而是老大胤褆,說他曾經“魘鎮”過太子胤礽,對皇位早就是垂涎已久。老三原本以為會得到康熙的表揚,沒想到還是一頓臭罵。



康熙對老大和老三一頓訓斥,尤其是老三。你之前就知道老大做的這個事,為什麼早不說晚不說,偏偏現在說,頓時對老三的好感煙消雲散。康熙這才明白,皇位的誘惑實在太大,連一向只埋頭讀書的老三都覬覦皇位,可見其他皇子呢?這也讓偽造太子手諭這事變得更加複雜,使得康熙更要從長計議,他要看看誰是幕後的真兇。不過顯然,老大和老三不是偽造調兵手諭的人。


當然,在現場,康熙封了老四、老八等四位皇子親王銜,把老大、太子和老十三全部圈禁,算是有獎有罰,也讓眾皇子明白,只有跟著康熙才有前途,跟著太子是死路一條。似乎此事已經被康熙處理完畢了,其實康熙的大招還在後面。而且,康熙對於調兵一事,表面上並沒有識破調兵手諭是假的,還是認為調兵手諭就是太子胤礽發佈的,但私下裡卻是按照與張廷玉商量的計劃來。


什麼計劃?就是舉薦新太子。偽造太子手諭,無非是為了拉太子下水,自己上位。誰能在舉薦太子中勝出,那他就是偽造太子手諭最大的嫌疑人。



無疑,在百官中有巨大威信的老八立馬露出馬腳來,利用親信在百官中上躥下跳,積極聯絡,使得老八胤禩成為新太子的呼聲最高,而老八胤禩卻成為了康熙心裡第一個被排除掉的繼承人選,但是康熙不動聲色,老八集團卻異常激動、矇在鼓裡。


可是很快,胤礽又成為了太子,使得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看不出康熙的真實用意。不過有一點大家都知道,太子與老八集團已經勢同水火,其實這也是康熙的用意,不是有句話嘛,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就是康熙的高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