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陳廷敬

陳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人,現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歷任康熙朝經筵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

陳廷敬生活在康乾時期,先後任職於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侍讀、侍講學士,直至文淵閣大學士。在掌管戶部期間,陳廷敬曾爬梳積弊,令錢法一清。他發現,當時一些奸商紛紛毀錢鑄銅,使制錢數量日減而質量日差,威脅到國家的 金融基石,於是提出制錢改重就輕,並停收採銅稅,以增加銅源,杜絕毀錢鑄銅的現象。這一舉措無疑有利於維護幣制穩定。在掌管吏部時,陳廷敬要求考察督撫須以養民教民為稱職,督撫保薦州縣官吏,無加派火耗、無贖貨訴訟等劣跡的方才獲准。在擔任左都御史時,陳廷敬發現雲南巡撫拖欠國家軍用錢糧90萬兩,便毫不姑息,令部嚴懲。一時之間,京城內外官吏為之惶恐,吏治得以整肅。

一代名相陳廷敬

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託,禁饋遺。”陳廷敬出自書香門第,素習儒風,特別注重個人修養。他胸懷寬廣,公道正派,且口風極嚴。官居相位,不端架子,與周圍的同僚都相處得很好。周圍有才能出眾者,他均極力舉薦。康熙曾召各部大臣舉廉能官吏,陳廷敬舉薦的靈壽縣令陸隴其、清苑縣令邵嗣堯皆清官,頗有政聲,康熙遂將他們提拔為御史,又升為尚書。有人告訴陳廷敬:這兩個人廉而剛,剛易折,而且都是刺兒頭,有股怨氣,說不定將來會怨到你頭上。陳廷敬表示,剛一些,提意見多一些,有什麼不好,我不在乎。康熙對陳廷敬的為人為官都非常讚賞,誇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

陳廷敬生平好學,詩、文、樂皆佳。與清初散文家汪琬,著名詩人王士禎皆有往來,“皆能得其深處,而面目各不相假”。康熙對陳廷敬有“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的評價。乾隆皇帝親書“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對陳廷敬及其家族予以褒獎。

一代名相陳廷敬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命張玉書、陳廷敬領導編纂一部大型字典。後張玉書病逝,陳廷敬獨任總裁官。陳廷敬編纂《康熙字典》付出了極大的心力,親自審閱文稿、編訂目錄、考校典籍、查閱大量古代辭書。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彙》和《正字通》的基礎上補充而成的,共收四萬七千多字,是清代最大的字典。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陳廷敬還是個頗有成就的學者兼詩人。他為文功底深厚,有思想,見地深遠。他詩宗杜甫,語多沉鬱頓挫之氣。他曾隨康熙下江南,眼見沃野千里,鶯飛草長,留下不少帶有靈秀之氣的作品。他寫歷史風雲,大氣磅礴;寫自然景物,清新俊逸;無論是寄情寓理、熔辭煉句,都匠心獨具,被稱為“燕許大手,海內無異詞焉”。平生勤於寫作,幾無擱筆,有《午亭文編》50卷問世,其中詩20卷、雜著4卷、經解4卷、奏疏序記及其他文體20卷、《杜律詩話》2卷。他曾將《午亭文編》送呈康熙御覽,被康熙誇為“擬諸姚房李杜”,所作各體詩“清雅醇厚,非積字累句之學所能窺者”。到晚年,他又手定《尊聞堂集》以及《河上集》、《三禮指要》、《午亭歸去集》等。可謂著作等身,成就斐然。陳廷敬多次主持編撰國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鑑古輯覽》、《三朝聖訓》、《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統志》、《佩文韻府》、《方輿路程》、《康熙字典》等。

一代名相陳廷敬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詔,命令張玉書、陳廷敬領導編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張玉書病逝,陳廷敬獨任總裁官。這部大字典組織了三十多人的編輯班子,陳廷敬的兒子陳壯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於一書,一時傳為美談。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彙》和《正字通》的基礎上增補充實而成的,共收四萬七千多字,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收字最豐富的字典。後來定名為《康熙字典》。雖然字典問世時,陳廷敬已經去世,但他為編纂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貢獻,為後人所敬仰。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陳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醫前往診視。四月病卒,終年七十三歲,康熙率大臣侍衛奠灑,並令各部院滿、漢大臣前往弔祭。康熙皇帝親筆寫了輓詩,賜祭葬典禮,十分隆重。諡曰文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