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導語:吳三桂,歷史上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是明朝抗清的主力軍,是堅定的抗清派,可是也是他接引清軍入關。在清朝入關後,他因戰功被封王,可是又在削藩之際反叛。有人說他衝發一怒只為紅顏,英雄氣短。那麼真實的吳三桂真的是屢次背叛朝廷的賊子嗎?

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堅定的反清派,被迫投降

吳三桂是明朝抗擊清軍鐵騎的主力軍。他的父親在遼東靠著祖大壽起家,與祖大壽是姻親。吳三桂年輕時就在軍中嶄露頭角,屢次抗擊清軍有功,得到了封賞,在軍中屢屢升職。在當時遼東軍是鎮守明朝北邊疆域的一道重要防線。

因為明朝崇禎皇帝的錯誤決策,袁崇煥被殺。大將斬殺,明朝抗擊清軍的戰爭又更加的艱難了。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也在彈盡糧絕之際,開錦州城門投降皇太極。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祖大壽走投無路下的無奈之選。祖大壽曾詐降過一次,這次因為崇禎帝的錯誤決定還是無奈投降。

隨著明朝抗清不利,漸漸的吳三桂成為了孤軍。當時明朝處在內外交困的境地,外有清軍的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的起義軍。吳三桂雖然孤軍奮戰但是一直沒有投降清軍。最後是李自成的起義軍佔領了北京城,吳三桂無奈想與清軍合作鎮壓李自成,這才接引清軍入關。

清軍入關後,吳三桂連北京城都沒有機會進入,接著就被派去驅趕鎮壓李自成了。面對清軍入關,明朝崇禎帝自殺的境地,吳三桂也只能投降了清軍了。

從吳三桂經歷來看,他投降清軍主要是當時的時勢造成的。明朝的將領雖然有些選擇投降,但是抗清的時候也是竭盡全力的,可惜在種種因素下無力迴天。面對滿清入關,這不僅僅是兩個王朝的戰爭,更是滿族與漢族兩個民族的爭鬥。吳三桂投降,也是實在是走投無路下的無奈之選。

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清王朝對藩王的打壓

吳三桂自歸順清王朝後,被封為平西王,而且清王朝為了鞏固對新領地的統治,重用吳三桂。吳三桂為了向清王朝表示衷心,對起義軍與朱明殘存勢力展開了殘酷的鎮壓。後來在1662年殺害南明永曆帝,徹底的清除了明王朝的政權,吳三桂也在同年權力達到頂峰,成為了平西親王。

南明隱患已除,在清王朝統治得以穩定後,被分封王爵的吳三桂也開始受到了清王朝的打壓。在吳三桂成為平西王之初,被清王朝賦予了極大的自主權,遇到事情可以便宜行事,不必請示政府。他在人事、財政、軍隊上都有很大的行使權力的。

可是在吳三桂剿滅南明後,康熙帝利用軍事行動已經結束的理由,收回了他的軍權,而且慢慢的削減了他人事任免和軍隊財政的權力。康熙帝種種措施已經漸漸觸及吳三桂的底線。吳三桂利用朝中勢力希望能打消康熙帝削藩的念頭,自己也主動上疏請求移藩來試探康熙帝。結果康熙帝順勢答應了撤藩的請求。

一個國家是不允許藩王獨大的,撤藩也是勢在必行的。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他的理想是能夠效仿沐英世鎮雲南,而且他自認為是忠於清王朝的。若是不忠於清王朝,他不會對南明趕盡殺絕,不會出兵緬甸迫使其交出永曆帝,不會揹負上貳臣罵名。

但是吳三桂的意圖顯然與康熙帝的統治方針相佐。吳三桂是漢臣,即使他絞殺朱明顯示忠心,也不能獲得康熙帝的完全信任,更不能阻擋康熙帝撤藩的決心。

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質子吳應熊被殺

吳三桂與清王朝一直是相互懷疑的關係,清廷對吳三桂也從沒有放下戒心。早在多爾袞時期,為了拉攏吳三桂,多爾袞將皇太極的女兒嫁與吳三桂嫡子吳應熊為妻。而且吳三桂去雲南就藩的時候,吳應熊也沒能一同前往,而是作為質子留在了北京。

在康熙想要削藩的嚴峻時刻,吳三桂曾派人聯繫吳應熊想將其接回雲南,但是遭到了吳應熊拒絕。康熙撤藩,吳三桂接回自己的兒子,從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吳三桂並不是老實等待撤藩的,他做好了充分的打算,若是康熙帝執意撤藩,那麼就武裝反抗。

吳應熊拒絕回雲南,也可以看出他是知悉自己父親的打算的。他留在北京是為了迷惑康熙皇帝,為吳三桂爭取時間,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實現吳三桂的野心。

吳應熊先是被康熙帝關到獄中,後來在吳三桂起兵反叛後,吳應熊與其次子遭到了殺害。質子吳應熊被殺使得吳三桂與清廷徹底決裂,二者之間的姻親聯盟遭到了破壞。吳三桂在六十多歲的年紀,再一次走上了反叛之路。

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二度叛主,吳三桂稱帝

吳三桂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對清兵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吳三桂起兵反叛後,得到了各地藩王的響應,當時的形式對吳三桂來說也算有利。吳三桂在與清軍的戰鬥中屢屢得勝,吳三桂也興兵北上與清形成對峙形勢。

在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稱帝。不過吳三桂年事已高,稱帝后僅五個月就病逝在了衡州。吳三桂病逝後,反叛清廷的軍隊人心惶惶,清政府趁機發動反擊,吳三桂一方兵敗如山倒。在康熙二十年,清軍徹底擊敗了吳周,吳世璠也被逼自殺,由吳三桂引起的叛亂徹底被平叛。

二度叛主,為何降清近三十年後吳三桂再度叛主

結束語:吳三桂的一生也是時勢造就的一生。崇禎皇帝對吳三桂有知遇之恩,吳三桂也是堅定的抗清力量,然而明朝大勢已去,吳三桂獨木難支,無力迴天,最後只能引清軍入關,他自己也揹負了罵名。歸順清朝後,為清朝平定天下立下戰功,可惜自己想效仿沐英的想法遭到了康熙帝的削藩打擊,在歸順近三十年後又再度反叛,最終英雄遲暮,大事未成自己遺憾病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