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姓名是我們一生的標籤,古時候的姓名尤為講究,字字斟酌不說還需要生辰八字,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還要論資排輩。記得小時候常聽爺爺說,名字裡都分別用不同的字來代表輩分,而這些字都是祖輩早就定好的,取名的時候應該要有什麼字都是有跡可循,深刻體現了認祖歸宗的樸素思想。猶記得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對方明明比自己年輕,但按輩分稱呼的話總是讓人忍俊不禁。不過如今很多人怕是已經忘記這一傳統,各種名字五花八門,所謂的輩分也漸行漸遠了。雖然現在不講究名字,但姓氏這一根本卻從未間斷,尤其是古時候,同姓的人陌生人都會被感親切,而那些名門望族也通通以姓代稱,人們也都以此看到自豪。說明名門望族的姓氏就不得不提久負盛名的“五姓七望”,看看這裡面有沒有你的姓氏?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首屈一指的便是李姓,“五姓七望”裡佔了兩望,分別是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前一支源遠流長,最為出名的便是老子李耳,戰國時期先後還有李崇的兒子瑤、孫子李信等等達官顯貴。漢朝李廣家喻戶曉自不必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於亂世脫穎自西涼王李暠以後,隴西李氏更是人才輩出,高官累世不斷。隋唐時期的李淵更是舉足輕重,隨後唐朝宰相接連10位都來自隴西李氏,所以自古就有“言李者稱隴西”的說法。後一支雖然此語前者,但同樣人才輩出,與前者同屬於祖先李曇血脈。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其次便是崔氏,分別是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兩支,又佔了兩望。崔氏的原本姓姜,與姜尚同源,後來到了姜季子這一代對爵位辭而不受,便被胞弟封到了崔邑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章丘西北一代,季子在此繁衍生息,後來更將此處名稱作為姓氏,代代相傳。自此以後崔姓春秋時期便是世代公卿,秦朝崔意如又封東萊侯,其子崔業在漢朝承襲爵位在清河定居,其弟崔仲牟在博陵定居。此後二人子孫相繼在魏晉南北朝成為顯族,後來因為崔氏繁衍眾多,加上仕途遷徙,到唐朝的時候已有10房分支,並先後除了29位宰相。在當時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博得了“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美名。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第三就是范陽盧氏,與崔氏同出一脈,都是姜姓,因為封地而受姓盧氏。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東漢盧植,其後盧氏更是在三國曹魏時期累居高官,魏晉南北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再次成為北方一流名門。到了李唐時期,山東士族備受排擠,范陽盧氏見狀沉寂,中唐時期復出,先後出了8位宰相。值得一提的是范陽盧氏在婚姻上尤其注重門第婚姻,文中提到的其餘四支姓氏以及各個朝代的皇室是他們通婚的主要對象。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第四是滎陽鄭氏,這個姓氏的特點是多元化,因為大多源自於其他姓氏改姓而成,最初可以追溯到周朝分封的鄭桓公為其始祖,以滎陽為郡望,以此流傳。從東漢鄭渾、鄭泰開始逐漸發展為一方大姓,直到唐朝科舉的興起,影響力開始銳減,但依舊是天下鄭氏最為顯赫的一支。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最後一個是太原王氏,百家姓氏繁多,郡望最多的還是要數王姓。王姓的郡望雖多,但太原王姓是王姓中最早擁有一流門閥的地位,這和東漢王允當時的功勞密不可分,因其力挽狂瀾使得太原王室一舉成名天下皆知。隨後文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出將入相卻又坎坷多舛。到了唐朝太原王氏更是孕育了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一批頂尖詩人,為大唐詩歌深深地烙上了太原王氏的印記。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難發現這五大望族似乎都南北朝時期崛起後一發不可收拾。這其實與當時的政治制度有關,因為東漢開始按門第高下選拔與任用官吏,使得他們有了滋生的土壤。他們當時的規模不可謂是舉足輕重,在唐太宗強制干預的環境下,魏徵、房玄齡、李績等名臣依舊爭相與這些名門聯姻。正是由於這幾家在社會上的顯赫也使得他們目空一切也為以後的衰落埋下了伏筆。後來唐高宗還專門頒發了禁止他們自相婚配的命令,不過也是毫無意義,反而抬高了對方的身價。據說當時這些名門不僅蔑視諸姓,皇室也是等閒視之,他們甚至還認為當時的皇室李家有胡化之嫌並非隴西李氏。使得唐文宗向宰相滎陽鄭覃為太子求婚都被拒絕,鄭覃最後把孫女嫁給了九品官崔皋。

李世民都無可奈何,“五姓七望”什麼來頭?你的姓在裡面嗎?

不過,過度自負導致了士族自身的腐朽。加上後期皇權為了加強庶族寒人的選拔而將士族逐漸趕出了政治樞紐,隨著科舉制度的確立,門閥制度開始逐步走向了消亡,直到唐末農民起義的爆發,五代十國亂世的到來,門閥制度在政治上的影響蕩然無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