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上海林果乡土专家 傅建军

“五亩……”

自从“五亩阳光玫瑰换大奔”的案例被广泛传播之后,只要一听到“五亩”,我就会会心一笑。今天遇到的“五亩”果园是在上海浦东新区傅建军的桃园,一年的效益还买不起大奔,不过也挺不错了,18~20万元,而且从2011年到2018年一直都很稳定,收益最少的一年也有16.8万元。

五个品种:“大团蜜露”“新凤蜜露”“春晓”“川中岛”,还有一点“锦绣”黄桃,眼下只剩下一些“锦绣”黄桃,摆放在马路边上叫卖。

“你就通过这种形式销售的吗?”我指着马路边很不起眼的摊位问道。

“不是的。”傅建军应道:“我都是小包装卖老客户,今年是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把这片桃园承包给他们了,他们就放在马路边上卖。”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军(左)在指导新承包者种植桃树

“能卖完吗?”我指的是承包者在马路边设摊销售的模式。

“能卖完,但今年有点压力了。”傅建军提到今年新出台的“土地减量化”政策,绝大多数的民办私营企业都被拆迁,往年川流不息的马路已经变得空空荡荡了。

“以前像我这一条路上有十几家企业,一个小老板一年来三五次很正常的,他们要送客户。比如每次拿个10箱,一个老板拿个50箱,10个老板就500箱了,也很快的。你不要小看这个,也是很大的量。”傅建军补充道。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路边摆着的广告牌

“包括工人的消费量也挺大的。”我的思维还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路边摊的销售模式,附近的工人是这种模式的主要消费群体。

“对,关键是厂都搬走了。不光是政府团购没有了,小企业这一块也没有了。”虽然傅建军已经置身事外了,但对这几年市场的变化依然心有牵挂。

<<<

傅建军是2000年开始转入这个行业的,用他自己的话,是纯粹因为生计建果园种果树的。除了这5亩桃园,他还同时种了7亩葡萄。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很会专研,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技术老师,2014年被上海市林业总站评为“上海林果乡土专家”。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墙上挂着的“乡土专家生产示范园”牌子

我从他这片已经19年的桃树依然健壮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你来看看我这几棵桃树有什么不一样?”他蹲下身指着面前的桃树问我,我没看出端疑,只是觉得这片19年树龄的桃园依然维持这幅生机勃勃的园相着实不容易。

见我没啃声,傅建军跟我说:“这几棵桃树是我在2011年的时候做的第一批更新试验,我在根部萌发的根蘖上进行嫁接,然后慢慢把旁边老枝条锯掉,基本上三年时间就能完成老树更新了,所以你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主干有点斜。如果第二年就把老树锯掉,新树冠会长得更快,也不会长偏了。”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在更新过程中一大一小的主干

“你是逐步更新的。”经他这么一解读,我发现其中奥妙了。不仅是有些树体的主干有点斜,而且有些树体还保留着一大一小两个主干。

“对,我是看到哪棵树快不行了就嫁接上去,这样对产量就没有任何影响。前几年市里搞老果园改造项目,每亩补贴5000元,要求把老树全部砍掉,灌水几个月,再放干翻耕重新种,我说我不要补贴,如果砍掉了,三年就这2.5万元的补贴,但是如果像我这样改造的话,年年都在生产。”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2011年新种的桃树明显生长不良

说完,他转过身指着身后的几株看上去明显瘦弱的桃树说:“这三棵桃树是我在2011年砍掉老树后重新把小苗种上去的作对比用的,你看就是长不起来。我大哥那片桃园就是按照市里的方法在2014年更新的,种到现在已经是第6年了,这种方法比直接种好一点,但树体还是长得不整齐,产量一直上不去。”

<<<

“这么多年种下来哪几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是‘八项规定’前面几年吗?”这是上海绝大多数果园主的共识。

“我一直很稳定。”傅建军说:“他们在2014年以前都很好,靠的是政府团购嘛,我是依靠我的老客户,所以这几年的效益是很稳定的。”

“那价格呢?”

“价格我也8年没变过了,12个装的一盒120元,特级的8个装的也是一盒120元,半斤以下的10斤装100元,10元一斤。”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采用灌水翻耕重新种植的桃园

“那8年以前桃子是什么价格?”我追根问底。

“8年前是12个卖100元,这个价格大概持续三四年;再前面是80元,2004~2005年的时候是60元。2010年后基本就120元,一直维持到现在。浦东新区农协的指导价是140元,我没有按指导价卖的,都是老客户,就像朋友一样的。”

“那这么多年的生产成本有什么变化吗?”

“主要的成本变化还是在人工。”傅建军回忆道:“从2005~2010年,每年最多涨个10%左右,但从2010年之后涨幅就特别快。最开始我们一个人工就15元,现在一个小时15元都找不到人。而且最可恨的是他干到一半给你说,老板我不干了,这个活累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让你给他加工资,你想得通他就干;想不通他就走了,因为有下一家在等他。”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军向上海市林业总站果树科负责人介绍葡萄园的情况

“你的园子刚进入丰产期的时候,劳动力成本占多少?”我继续问道。

“不多的,这个成本我每年都会核算,像最早的时候种‘藤稔’,一串葡萄的成本0.8元,两年过后涨到1~1.2元,能卖6元一串;现在一串葡萄的成本差不多要3元多,我一直卖12元/斤,7亩地每年的收入基本稳定在20~22万元之间。”

2017年的时候,由于老伴要回家带孙子,傅建军一个人管不过来,又请不到合适的工人,就先把这7亩葡萄园承包出去了。已经转给他人的葡萄园也改接了一部分“阳光玫瑰”,产量留得很高;变成“夏红”的“夏黑”还挂在树上,大穗大粒。因为葡萄园的承包者和桃园的承包者都不是本地人,在上海没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所以都采用路边摆摊的销售模式。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傅建军在了解葡萄园承包户的行情

“他们这二年的效益跟你原来的效益相比如何?”我好奇地问道。

“那肯定要差,像葡萄园第一年的效益差不多只有我的一半。”傅建军接着说:“在这个片区里,我的面积是最少的。像桃园,这里有10亩的、有20亩的、有40亩的、有80亩的,但是我5亩的产值是要超过10亩的,效益是要超过20亩的。这个差距在2013年之前还没这么大,2013年以后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我始终保持这个收益水平,而他们的收益却越来越低了。”

“如果让你来经营10亩或者20亩,效益也是这个比例吗?”

“不行。”傅建军非常痛快地应道:“销售方面会有问题,我掌握的客户群就对应我这点面积。”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大穗大粒的“阳光玫瑰”和“夏黑”葡萄

“5亩对你是最合适的?”我又提到这个曾经让无数人心血澎湃的面积。

傅建军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数量不够,我情愿到外面去采购,我只要挑好的,我指导过的,或者我熟悉的……所以刚才讲的这个效益里边还有一部分是商品买卖产生的差价。”

“面积不会扩大?如果再回到你身强力壮的时候。”我继续追问道。

“不宜大。”傅建军坚定地说。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一位乡土专家的忠告:若想果园效益好,做小做精是王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