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聯怡枇杷生態園門景​

“你怎麼看果園裡建農家樂這種形式?”我問鄭潔。她原來是上海市林業總站果樹科副科長,對上海市的果園都比較熟悉,尤其是像上海滬香果業專業合作社這樣的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

這家果園我來過3趟,而且每次來都住了一晚。綠蔭下的小木屋,晚上安靜得很,算是上海這樣一個繁華城市中難得的一塊靜土。餐飲也做得很好,一個可以容納上千人的仿生餐廳,有山水,有樹木,每當餐點時人流攢動,非常熱鬧。以至於我從來沒有把它當做是一個果園,連合作社的名字都沒記住,只記得入口大門上寫著的“聯怡枇杷生態園”,4A級景區。

“果園裡能建農家樂當然是最好了,但是現在政策不允許。”鄭潔是山東人,說話直來直去。從去年到今年,整個上海市都在拆違建,重點整治大棚房,很多農家樂都被拆得面目全非。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上海滬香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振興

“我們還好,餐廳和客房都保住了,你去年來講課的那個會議中心被拆了。”這家合作社的負責人沈振興跟我說,“我們這個園區已經被列為上海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試點單位,全市只有4家,我們是其中一家,這裡面有12畝的規劃用地,所以影響不是很大。”

“那對你們來說還是一個利好麼。”我笑著說,已經沒有剛進門時的那種擔憂。

<<<

這個季節沒有枇杷,沈振興帶我們去熱帶水果種植園逛了一圈,香蕉、芒果、木瓜、菠蘿、火龍果、蓮霧、番荔枝......應有盡有,還都做得有模有樣。

“種這些熱帶水果有沒有效益?”我略顯擔心地問道。我在很多地方見到的熱帶水果園都是花架子,賠本賺吆喝的那種。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沈振興和園區裡的熱帶水果

“我們這裡還可以的,像剛剛轉的這一圈大概有十畝地左右,一年也有十五六萬元的產值。效益最好的是香蕉和芒果,採摘20元一斤——番荔枝的產量高,但是口感不是那麼好——鳳梨最簡單,可以多種點,我種了10畝地……”沈振興一一介紹了各種熱帶水果的優缺點和效益情況。

“你現在除了300畝枇杷園之外,其它的果園還有多少面積?”

“將近六十七畝,還有葡萄、無花果、桑椹等等。”沈振興說:“我們的目的也是為了一年四季都有果子,畢竟單一枇杷的產季太短了。”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沈振興向客人介紹蓮霧的烹飪方法

“葡萄賣什麼價格?”因為其他水果的價格沒有可比性,我選了一個上海最常見的果樹樹種。在距枇杷園40多公里的嘉定區馬陸鎮,有一家也是4A級景區的果園——馬陸葡萄主題公園,那裡的有機葡萄賣到50元一斤。

“2元一斤。”沈振興說了一個嚇我一跳的價格,然後解釋說:“2元是我給餐廳的價格,餐廳就送客人當餐後水果,如果客人要買葡萄,我們也就五六元一斤,包括現在上市的玉米,3元錢;還有火龍果,採摘價10元錢一斤……”

“那倒挺便宜的麼。”我轉身問鄭潔:“浦東新區合慶火龍果莊園的火龍果賣什麼價格?”

“那個貴了,一個小小的就10元錢。”鄭潔說。

“這個就是農家樂模式有別於其他果園的銷售策略,他們可以把一級農產品的價格放到最低,吸引消費者來;其他果園就只能靠水果來掙錢,必須要把水果賣出高價來。”我跟鄭潔說。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枇杷園的加工品——枇杷膏和枇杷飲料

“我們一產的主要目的是敞開大門吸引客人,讓三產賺錢。”沈振興介紹說,目前整個生態園一年的總營業額在6800萬元左右,上交利稅400多萬元,其中餐飲的營業額4800~5000萬元,客房的營業額500~600萬元,農產品的銷售額不到總營業額的10%,還包括了枇杷膏、枇杷飲料等加工品的二產收入。

<<<

“青浦有多少家類似這樣的農家樂?”我問陪同我過來的青浦區林業站業務科科長邵文慧。

“以前有個十幾家,但規模不都大。現在的話……”邵文慧仔細想了想,接著說:“現在吃住行都具備的就他一家,其餘就剩幾家搞採摘的。”

“如果拋開這次大棚房整治行動的影響,原來那些農家樂能不能獲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我繼續問道。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聯怡枇杷生態園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用餐的餐廳

“可以的,很多果園都是通過餐飲來帶動的。”邵文慧舉了一位在趙巷的錢姓老闆為例,“他原來承包了一塊將近80畝的枇杷園,由於技術不到位,很多枇杷樹都死掉了。後來他就弄農家樂,因為枇杷園正好在高速出入口的旁邊,生意挺好的,也把整個枇杷園的效益帶起來了。但現在不行了,他的房子在這次整治過程中都被拆掉了。”

這兩年類似的案例我見過和聽過的都不少,有國家的大政方針做指引,也不好多說什麼,於是便問沈振興:“如果沒有餐飲,你這個枇杷園能不能運行下來?”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門口的榮譽榜​

“不可能弄得這麼好,這家枇杷園我們2009年剛轉讓過來的時候,一年的產值只有30萬元。我們青浦區曾經發展了8000多畝枇杷,現在有規模的枇杷園真正存活下來就我們一家。”

“青浦枇杷產業的萎縮,主要是效益問題還是有其它問題?”我來上海這麼多次,居然不知道上海曾經發展了這麼大面積的枇杷。

“效益問題。”邵文慧應道。

“都有,”沈振興補充說:“效益,技術,最大的問題還是凍害,還有銷路也沒有打開。自從我們把枇杷的價位提上去後,農民的枇杷價格和銷路都帶上去了。”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沈振興在查看枇杷的花芽情況

“你們的枇杷現在賣什麼價格?”

“我們這裡3.5斤裝的一箱130元,還有16顆、20顆的精品盒,賣120元,差不多是8元一顆。”沈振興應道,“價格不低,但產量低。我們300畝枇杷園一年的商品果也就30噸,這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還有品質的進一步提高。”

<<<

“現在全市78家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有餐飲的還有幾家?”我繼續關心這個問題。

“……馬陸葡萄公園……農家苑……前衛農場……前小桔……”她一邊想一邊說,把還不是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的前小桔也數了進去。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建在水溝上的小木屋

“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裡面有沒有被拆的?”見她絞盡腦汁的模樣,我把問題反轉過來,可能她的印象會更深刻些。

“被拆的多了……”鄭潔嚷嚷道。

“青浦就有一家,不過他做的是活動房,下面有輪子的,所以房子沒拆,但餐飲停掉了。原來餐飲搞得蠻好的,而且是剛剛營業不久,就被停了。現在整個上海就聯怡枇杷園的生意是最好了,沒有一家能超過他的。”邵文慧指著沈振興說。

“我們生意最好的時候還是在枇杷成熟的時候,那段時間人山人海,包裝都來不及,弄得頭痛的。像今年的5月25日,還下了點雨,我們一天賣了1000多箱,採摘了5萬多元,枇杷地裡到處都是人,餐廳一天接待超過3000人次,這說明老百姓還是喜歡這種消費形式的。”

“是因為上海沒地方玩嘛。”鄭潔笑著說。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每逢節假日也愁帶女兒去哪裡玩。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國字號標牌

“農家樂想把餐飲做好,你覺得需要哪些條件?”上海有農家樂的果園我也去過不少家,但是鮮有像聯怡枇杷生態園做得如此火爆的,我每一次來裡外的停車場都停滿了車子。

“一是老闆要懂業務,做餐飲非常講究原料,對製作烹飪的方法,一定要熟悉;二是要有個團隊,我弟弟沈振明(公司董事長)他從1980年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徒子徒孫很多……一定要有專業團隊。”沈振興解釋道。

“就是說餐飲也不是給你政策,你就能做得起來的。”我基本上明白其中的道理,接著又把問題提升了一步:“那農家樂怎麼去跟市區的酒店競爭呢?”

“我們主打土菜,除了果園之外,我們還有43畝的水稻和100畝的蔬菜,這些都是為餐廳服務的,包括散養的土雞和水養蔬菜茭白,這些都是原料。另外我們走的是大眾消費路線,人均消費只有100元左右。像我們大的餐廳一次可以容納1000個人同時用餐,週末和節假日的時候要翻檯,有時候到下午3點鐘還在排隊。”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沈振興在查看菠蘿的長勢

“如果沒有枇杷園……”

“不存在,不可能,餐飲開不起來。”沈振興迅速明白我的意思,而且連用了三個“不”字,接著說:“所以我們還是立足一產,如果沒有一產的話,二產不能做,三產更不好開。”

<<<

毫無疑問,聯怡枇杷生態園是國家提出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成功代表。但對眾多小規模的果園來說,這種模式似乎還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期待的。

清揚,1991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高級農藝師,《中國果業信息》專欄作者,2014年12月創辦《花果飄香》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入駐《今日頭條》,2018年11月獲“2018年度十大三農頭條號”稱號。

從年產值30萬元做到6800萬元,這家果園憑的什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