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梦》最重要三大主角。他们的情感纠葛总能让红迷们欲罢不能。三个人的悲情和悲剧结局赚了我们太多的眼泪、同情、愤懑和嗟叹。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以宝黛钗的情感脉络为主线的,由此,也把《红楼梦》归结为爱情作品的范畴,这么理解也没有错,但是,屏山想说的是,这么理解显然太小格局了,哪怕仅仅停留在感情的这个层面,也太狭隘了些。
黛玉和宝钗都是极其美丽的青春少女,是封建社会上层阶级闺阁小姐的杰出代表,才华横溢,有智慧有才具,是万里挑一般的存在。这是小说两个女主角的共同点。
可是想要准确的理解曹雪芹笔下的宝、黛、钗, 问题的重点在于差别:
先说林黛玉——
林黛玉身上最重要的标签是“咏絮之才”。黛玉是一个诗人,红楼人物里,若要选一个最高文化代表,一定是黛玉,黛玉不但在集体活动中作诗,更重要的,诗是她生活、生命里的重要组成。《葬花词》《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都是黛玉私下所作,是有感而发的生命状态白描。
曹雪芹的女主角林黛玉,她的每一点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比如让她姓“林”,就是取自“殷比干避难长林山”的典故,比干是济世的贤臣,也是民间百姓口中的文曲星。再比如她遍植翠竹的潇湘馆,就是封建文人士大夫隐世哲学的一个象征,林黛玉,她其实是身在俗世、心在别处的隐士。还有这个“黛”字,文中写:西方有石名黛,可为画眉之墨。这个黛石很特别,用它画的眉很容易清洗,更不会污染手或衣物,取此墨石而不染之意……
黛玉身上的文化符号,每一个都令人遐思神往。
黛玉进贾府,在和贾府众人的第一次见面和互动里, 小小的年纪,气定神闲,处处展现大家风范。与之相比,凤姐用力过猛,邢夫人有失周全,王夫人失礼又狭隘,三春略显平庸。而黛玉凡行动言语的得心应手、内心笃定的通身气派,令人感佩。这里表现的是黛玉驾驭世俗的能力。
还有更重要的,毕竟绛珠仙是目下无尘的,这个无尘,是她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核和追求。
宝玉说“世法平等”,黛玉嘴上不说,行动上却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潇湘馆的婆子们不但可以旁听主子们的闲谈,还可以插嘴,让薛姨妈去找老太太给宝玉黛玉保媒,没有什么体面的小丫环和粗使的婆子为黛玉服务也能得到不菲的赏钱,尤其是黛玉和女奴紫鹃的超出主奴的感情令人动容。再有香菱名为侍妾,实为奴才,黛玉悉心教她学诗,可曾考虑过她的身份?这些,在那个社会、在贾府,除了潇湘馆,别处绝对看不见。
林黛玉拥有最好的人缘,她可以和李纨凤姐顽笑;探春可以拿她潇湘妃子的名号开涮;迎春嗔她是个睡懒觉的懒丫头;湘云多次当面背地里讽刺挖苦她,你可曾见过黛玉有过一次生她的气?新来的宝琴岫烟常到潇湘馆和她闲话;清高如妙玉,也独对她格外看重。
这些黛玉身上的特质,很独特也很平实。黛玉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众人,而这个吸引人的核心,就是黛玉的本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就是真、善、美!
很可惜,黛玉的本色却不是封建正统所推崇的。让主流价值观真正奉为楷模的,是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优秀不输黛玉的女孩,她身上最重要的标签是“入份随时”“藏愚守拙”,这是封建社会对一个女子安守本分最高的评价。
宝钗才华比肩黛玉,可她却笃信女子文化无用论,不但无用,还可能起反作用,就是容易移了性情。宝钗管家比王熙凤更胜一筹,可她却不露如凤姐般的锋芒。她特别懂收买人心,更善于缓解阶级矛盾,她的怀柔、她严苛的自我管理,都是她树立好主子人设和统治的需要。宝钗的等级观念比探春更甚,可她不会像探春般坦诚,她认为香菱不过侍妾,本职是做好姨娘,学什么诗呢,可她会笑着说她是得陇望蜀,不致引人站在她的对立面上。
统治者角色的冷酷和欺骗本质,宝钗一样也不少,宝钗平日的温和待下相当有迷惑性,其实对奴才,宝钗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一个奴才的性命,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金钏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达到目的,宝钗是会耍手段的,比如她会认真甄别可以为己所用之人,她利用收编一批,如袭人、湘云;拉拢一批,如老叶妈、茗烟一家;统战一批,比如赵姨娘之类。
其实宝钗的这种做法,并没有错,作为上层阶级的主子,她维护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有什么问题呢?她比贾赦贾珍们要慈悲的多,她比邢夫人王夫人们也要善良的多。她一切的行为,只为自己的阶级服务,她的所做所为有刻意的表演,也有虚伪,但这并不妨碍宝钗也有她自己定义的真诚,像她帮湘云、帮王夫人、帮黛玉、帮袭人、帮邢岫烟……只是我们要明白,宝钗的帮不是热心,不是情感的自然发散,她都有自己的目的。如此,样样完美的薛宝钗,才被曹公定位“任是无情也动人”,才在自己亲表姐那里获得一个“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评价。
有目的的帮助别人,总比冷眼旁观的好,所以,这点读者要客观看待。
宝钗是封建正统的代表,她是当权者或者说是《红楼梦》背景统治者的最佳娶妻人选。可惜,曹公写《红楼梦》,他反对、批判、讽刺的恰恰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他一屁股坐向了黛玉。在曹公特有的语境之下,读者对薛宝钗多有微词也就容易理解了。
薛宝钗的悲剧就在于她将目标定在了荣国府宝二奶奶的位置上,因为,贾宝玉,他不容于世的思想和林黛玉高度契合,和薛宝钗背道而驰。宝钗嫁给他,两个人南辕北辙,怎么可能会有结果?薛宝钗应该选一个类似贾雨村那样的立志功名之人,则一定会夫妻同心,琴瑟和鸣。即便如此,因为官场就是一个魑魅魍魉的大染缸,贾雨村之流也落得获罪的悲剧结局,宝钗一样不会有好结果。
其实细想,贾宝玉即便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顺利实现,仍然不会有好结果,两个人的感情当然没有问题,可是,那个世界怎能容得下她们,人是社会的人,大观园不可能一直给予他们庇护,终有一天当他们独自面对这个社会,各种打击也会纷至沓来。
所以,林黛玉死了,宝玉的精神支柱也就塌了,人世再也没有懂他的人,并不仅仅只因为爱;他弃薛宝钗而去,也并不是不爱那么简单,俗世里,他的生命再也无法点亮,他去当和尚,给灵魂一个安放之所。这并不是宝钗的过错。所以,千万不要讽刺宝钗说宝玉宁当和尚也不愿要你。只能说,宝钗所托非人,或者说,是一股家族力量的裹挟,而宝玉宝钗成为了这裹挟的牺牲罢了。
曹雪芹就想说清楚一点,无论这个路你如何选,只要这个腐朽没落的统治存在着,都会被它埋葬,成为它的殉葬品。曹公本质上他不批判任何的个体,他要控诉和诅咒的,只有那个吃人都不吐骨头的末世!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上下册)》(庚辰底本前80回)
閱讀更多 屏山品紅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