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市場規模或超百億元,濟鋼廠區項目被看好,這座“富礦”誰來採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即墨報道

22日,青島國際博覽中心二樓會議室,第八屆生態山東建設高層論壇暨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下稱“綠博會”)分論壇之一——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管理、汙染調查評估修復技術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後面站滿了沒有座位的聽眾。

這場論壇的火爆是有原因的,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書鵬也明顯感受到了今年以來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隨著多個配套政策文件的出臺,土壤修復市場持續升溫。”

李書鵬所在的公司於2007年實施了國內首例土壤修復項目,同時他也是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汙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據他預測,今年的土壤修復市場,資金量將超百億元。

“其中,濟南的濟鋼廠區土壤情況調查評估項目堪稱2018年國內最大,其後期修復市場空間被行業內看好。”李書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舉例說。

市場正在摸索難以形成壟斷

今年1月1日起,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土壤修復市場商機開啟。“全省土壤修復市場潛力可觀,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和產業前景廣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處二級調研員範斐朗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繼水、大氣汙染治理之後,土壤汙染治理和修復在密集的政策引導下,開始成為環保市場上被關注的熱點,並吸引了大批新生力量加入。中科華魯土壤修復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華魯”)就是其中之一。

國資背景的中科華魯由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德州市政府共同出資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科華魯的股東單位已在濟寧、濰坊、煙臺等多地,有過土壤汙染修復工程的實操案例。

不過,中科華魯董事長、總經理李波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公司起步階段,要求穩,重點會立足於技術研發,希望能在土壤汙染治理的成本上有所突破——眾所周知,土壤汙染修復項目的成本高,耗資大。

“這個市場正在不斷摸索中,一些技術也在不斷被淘汰。同一個工廠釋放同樣多的汙染量,因地質條件不同,汙染情況也會迥異,比如下面是砂礫層就利於滲透,而黏土層則不利於滲透。土壤修復技術複雜,每個項目都不可能照搬。”對土壤修復行業技術提升的必要性,李波說。

“土壤汙染修復產業的特點是,市場分割性較強,具有較強的區域性。每個區域土壤汙染的類型、程度不同,適合修復的技術選擇也不同。”範斐朗說。

他同時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行業難以形成壟斷格局,反而有利於企業建立自身的發展優勢。

省外企業看好山東市場

除了本地企業,山東土壤修復市場的可觀潛力也吸引了不少省外企業的目光。

“這樣的採樣機今年我們生產了20臺,目前已賣出12臺,可以達到20米的挖掘採樣深度。”在綠博會室外展場,南京貽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呂奕晗,指著一臺用於土壤汙染場地修復採樣的大型機器設備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呂奕晗表示,自去年以來,就能明顯感受到土壤修復市場在升溫,這帶動了公司相關設備銷量的迅速增長。這次來山東參加綠博會,也旨在預熱山東市場,為公司下一步深入佈局做準備。

“此前我們在山東多地參與過多個土壤汙染修復項目,這次在政策預熱下,也期望在山東尋得更多的商機。”上市公司高能環境(603588)的市場經理董天昊,也看好山東市場。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業委員會、汙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近日發佈的《土壤於地下水修復行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全國實施的工業汙染場地修復項目數量約200個,涉及資金額80餘億元。

“目前,國內這個行業做過5個修復項目的企業只有15家,全國的修復治理企業也不超過200家。隨著相關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土壤修復市場將持續升溫。今年的市場資金量將超過100億元。”李書鵬預測。

關於山東的市場機會,李書鵬特意提道,2018年,國內最大的土壤情況調查評估類項目就在山東,為濟鋼廠區環境調查及修復方案項目。“這個項目土壤情況調查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後期的修復市場空間很大。”

與大氣、水治理的最大不同

山東土壤汙染治理修復市場潛力大,產業前景廣闊。但不容忽視的是,“土十條”提出,土壤汙染治理要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加強風險管控。把“風險管控”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提出來,這是土壤汙染治理與大氣、水治理的最大不同。

在李書鵬看來,目前風險管控仍缺乏具體管理文件和技術導則的支撐。此外,在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階段也仍存在一些有待理順的問題,比如,調查評估階段缺少全過程有效的分類分區域指導的行業監管和技術規定。

另外,有的修復項目也就一年,而針對項目的環評就要做半年,少的也要兩個月。“土壤修復項目的環評到底該怎麼做?設計環節常常缺失,實施方案又是什麼?”

範斐朗則認為,山東應大力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關注並投入土壤修復市場,促進本地相關產業發展。同時,還應借鑑先進省份的相關經驗,“借梯上樓”。

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針對相關風險管控,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已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省工信廳發佈了《關於做好山東省建設用地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對相關地塊修復利用的各個環節的管理提出具體要求。下一步,山東將建立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定土壤修復行業從業規範要求。 (編輯:李師全 陳德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