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辣椒红油


青山羊是鲁西南的特产,用青山羊肉熬出来的羊肉汤,肉香汤鲜。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下过饭店,如果一年能美美的喝上几次羊肉汤,也算是满足了自己对美食的渴望。

进入冬天,卖羊肉的就多了起来,因为鲁西南农村习惯冬天喝羊肉汤。冬天天冷,羊肉汤有温补的作用,冬天也是农闲的季节,农村人有时间熬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正处在上小学的阶段,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每餐每顿都能吃上带油水的饭菜,还不太现实。冬天是蔬菜贫乏的季节,在鲁西南地区的主菜就是大白菜,白菜猪肉炖粉条,是一道家常名菜,但是那个年代我家生活还不富裕,一月能吃上一次猪肉就不错了。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羊脂油做的辣椒红油


那时候农村做饭不太讲究工序和营养搭配,也不太讲究色香味,做熟能吃就可以。母亲做的最多的就是“假羊肉汤”,其实就是没有羊肉的“熬(ao一声)白菜水”,农村人之所以起了个名字叫“假羊肉汤”,是因为在熬白菜时里面加些羊油,有的时候还加点羊血,沾点羊肉的边,不是真的羊肉汤。

母亲做的假羊肉汤还是有真羊肉汤的味道。老家的村庄是个农村集市,逢二、八成集。母亲从集市上买回羊油,把一种滑皮的干辣椒去掉种子,放在锅里面煮透,然后混合着羊油在石头“对窑子”(有图)里面反复搉几遍,辣椒便把白色的羊油沾染成了均匀的红辣椒颜色,做成了辣椒红羊油。熬白菜的时候,就用筷子拨进锅里一块红油,遇热一融化,再加上粉条,便有了老家羊肉汤的味道。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墩舀子、囤窑子还是对窑子?


假羊肉汤里面虽然没有羊肉,但也算是有了点油水,总比清水煮白菜要好吃的多。小时候中午放学回家,有时候远远就闻见了辣椒羊油的清香味道,知道是母亲又做了“假羊肉汤”,便飞快放下书包,端起一大碗,再拿上一个黄面馍,既当饭又当菜,狼吞虎咽,即使没有羊肉,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实在找不到不带羊肉的“假羊肉汤”图片,就配这个吧,里面的羊肉可以忽略不计


滑皮的干辣椒和羊油应该是绝配,我们叫“专门做羊肉汤的辣椒”,这种辣椒晒干后表皮光滑,皮相对较厚,辣味不浓,不适合炒菜用。如果只用羊油下锅,不和辣椒混搉在一起,就没有一点羊肉汤的味道。这个也是老百姓实践经验的总结,老百姓有智慧,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就是正确,凡事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制作红油用的滑皮辣椒


现在距离我们国家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已经很近了,我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天天吃肉不再是我们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是少吃肉多吃青菜。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单位有食堂,我经常给厨师说,如果能把青菜做出来肉的味道,既好吃又健康,你就是最好的厨师。

回忆过去,珍惜当下!

感谢菏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梁雅 友情朗读

鲁西南味道—假羊肉汤

梁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