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勇往直前vvvv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不是說“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能打敗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嗎?

這是有道理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我始終認為,要創業,要做事,必須有一個好老闆。

而且這個老闆是天生的。

劉邦就是那個天生的好老闆。

沒有劉邦,蕭何就是個小縣吏;

有了劉邦,蕭何就是丞相。

沒有劉邦,韓信就是一個四處遊蕩的潑皮無賴;

有了劉邦,韓信就是戰無不勝的大將軍。

我清楚,我這麼說,許多人不服氣。

其實,我自己也很難說服自己。

但我從樊噲身上,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秦末漢初,蕭何、曹參、張良、韓信、樊噲等人,恐怕並不是唯一的,肯定還會大有人在。

之所以他們默默無聞,就是沒有遇到像劉邦一樣的君主,才沒有發揮自己的才能。

樊噲就是一個沿街叫賣狗肉的,最終也成了大將軍、左丞相,還封了侯。

看一下樊噲的人生經歷吧。

劉邦做亭長,樊噲做攤販。

劉邦吃狗肉不給錢,樊噲見了劉邦就逃跑。

君臣沒發跡之前,活脫脫就是城管與小販。

小販的日子自古以來就不好過,老大不小的樊噲一直也娶不到老婆。

劉邦就忽悠樊噲,說自己的小姨子很漂亮,可以介紹給他做老婆。

如此一來,樊噲就屁顛屁顛地把狗肉主動送給劉邦吃。

劉邦還真忽悠的小姨子嫁給了樊噲。

既然劉邦的老丈人呂太公會相面,預知劉邦非等閒之輩,那麼追隨劉邦的人自然也會大富大貴。

要不,呂太公會把女兒嫁給一個賣狗肉的嗎?

當蕭何、曹參共同擁戴劉邦,起兵反秦,劉邦做了沛公,樊噲便做了他的隨從副官。

在前期,樊噲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看一下他的戰績吧。

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時,斬殺十五首級,被封為國大夫;

抵抗章邯時率先登城,斬殺二十三首級,被賜列大夫;

攻城陽,下戶牗,破 李由,共斬首十六級,被賜上間爵;

圍攻東郡守尉,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被賜五大夫;

破秦河間守軍,屢次率先攻入敵陣,斬獲有功,被賜爵為卿,封號賢成君;

攻武關至霸上,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人,俘獲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從這個經歷看,樊噲作戰勇敢,力大無窮。

一般人都殺不了他,只有他殺人家的份。

能殺狗就會殺人。

不過殺人也是個力氣活,連續殺人幾十個,不要說人家還會抵抗,即便不抵抗也不是一般人就有力氣幹這活的。

但也看得出來,樊噲並沒帶兵打仗,就是一個猛士罷了。

除了最後霸上一戰,所殺的人都是一般士卒,最多是級別很低的士官。

沒有誅殺過級別較高的將領。這也是樊噲殺人不少,但提拔很慢的原因。

這麼說,並不是否認樊噲的能力,樊噲還是具備一定能力的,這毫無疑問。

但具備樊噲這樣能力的人,何止樊噲一人?

韓信或許是千年一遇的將才,但樊噲這樣的將領,不敢說比比皆是,但絕對是不乏其人。

都清楚湖北紅安縣一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的故事吧。

樊噲就是類似這樣的情況。

有時候,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施展,就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

樊噲真正的露臉,還是在鴻門宴上。

但也僅僅是一個目眥盡裂的大力士。

真正的工作,是由那些謀士們背後策劃的,樊噲就是勇敢的執行者。

樊噲真正的發跡,是在劉邦做了皇帝,開始剷除異姓諸侯王的時候。

這時候的劉邦,不缺乏出謀劃策的,給他出主意的人多得是。

但劉邦最缺少的是忠心耿耿的執行者。

這就是樊噲在韓信之後,也能成為大將軍的原因,而且還做了左丞相。

如果沒有劉邦,不好說樊噲就一輩子賣狗肉,但是大概率的事情。

起碼成不了大將軍、左丞相。

如果樊噲跟項羽單獨摔一跤,他肯定辦不了項羽。

再說韓信,本事是很大,可項羽不用啊,項羽失敗是他的事,韓信出不名,建不了功;

劉邦不待見,韓信也沒有機會;

項羽、劉邦都不待見,誰敢說別的人就會重用韓信哪?

假如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最大可能就是韓信一直提著劍在遊蕩,就沒有這個大將軍啦。

誰敢說同時期就沒有另一個韓信在遊蕩哪?

沒有了韓信,也就沒有了劉邦,也就沒有垓下之圍,也就沒人辦得了項羽。

但歷史沒有如果,因為劉邦有蕭何,有了蕭何,也就有了韓信,也就沒有了項羽。

再看看張良。

張良的祖先,五代都在韓國為相。

秦滅掉韓國後,張良不服,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沒有成功就隱姓埋名逃亡到下邳。遇到黃石公,得到了《太公兵法》。

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組織了一百多人的隊伍想造反,可由於勢單力薄,難以立足。

聽說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已經成了氣候,就想率眾去投奔。

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劉邦,二人一見傾心。

張良把《太公兵法》說給劉邦聽,劉邦大部分都能領悟。

於是,張良就果斷改變主意,決定投奔劉邦。

如果張良沒有投奔劉邦,而是追隨景駒的話,結果就不一樣啦。

只有在劉邦這裡,張良才充分發揮了其聰明才智。

項羽也有謀士,誰敢說范增就不如張良、陳平哪“

如果項羽採用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殺死劉邦,還會有後來的那些事嗎?

儘管樊噲很牛逼,如果項羽真要殺劉邦的話,不要說目眥盡裂,就是把眼珠子瞪出來也沒用。

有能力的人很多,一是要看有沒有機會,更重要的還是看有沒有一個好的帶頭大哥。

象韓信這樣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更多的人還是需要象樊噲那樣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打拼才能取得成就。

但這也少不了一個機遇。

實際上,劉邦結交的並不都是“狐朋狗友”,蕭何、曹參、陳平等人都不是。

只不過他們都不是安分的人罷了。

亂世之秋,本本分分的書呆子是沒有多少前途的。

不安分的人,往往都是有理想的人。

在合適的時機,遇到合適的帶頭大哥,創造一番事業,既是幸運的事,但也是不足為奇的事。

天分固然重要,但在實戰中磨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豹眼看歷史


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成了漢朝的元勳;劉秀的狐朋狗友,成了雲臺二十八將;朱元璋的狐朋狗友,都成了與國休慼的國公王侯。看起來,似乎人人到了那個位子都可以,其實大不然。

首先,從古至今的農民起義不計其數,大部分都是在規模很小的時候就被撲滅了,偶爾有規模很大的,比如黃巢、洪秀全,也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失敗了,真正能夠成功的改朝換代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而已。

其實每個人最信任的資源,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只有當自己身邊的這些『狐朋狗友』湊巧足夠強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改朝換代。而哪些不夠強,都死在了半路上。所以我們看到的劉邦集團的成功,已經是殘酷的歷史篩選的結果了,自然其集團中大多數都是響噹噹的強者。而黃巢洪秀全呢?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第二,很多時候人們都是沒有機會來鍛鍊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比如樊噲,如果不是劉邦,估計一輩子就是賣肉的;蕭何如果沒有劉邦,終其一生也就是一個縣裡的小官;其他夏侯嬰、曹參之流,也大抵如是,如果沒有劉邦,他們就像普通的小官小民一樣,會非常平淡的度過一生。

但是秦末的亂世,劉邦的起義給了這些小人物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他們也和劉邦共同成長,在漢朝建立之後也成了王侯卿相。

這就像當年淘寶創業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好看淘寶的前景而半途離開了,難道說後來淘寶上市,成為千萬富翁的那些人,就一定比離開的人能力強嗎?當然不是,而是淘寶給了他們發揮的舞臺,再加上早年作出的『留下』這個當時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事後看來無比英明的決定。

歸根結底,機緣和能力,兩者缺一不可。並不是『別人能做,我們也可以做』的。


經史通義


要做成一件大事,人力所佔的比例,與天意所佔的比例,是不相上下的。所以,一直信奉儒學的曾國藩在晚年嘆息道:不信書,信運氣。

運氣,就是天意。

可是我們為何還要努力呢?因為只有努力,才能把人力的那部分做好。一定那天意垂青,就能成事。否則,天意雖然看好你,但你自己的那部分活兒沒做好,仍然無法成事。

就像等公交車,你站在車站,公交車不一定會來;但你不站在那裡,公交車來了也沒用。

運氣、天意,屬於玄學的範疇,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我們通常稱之為命運。

古今中外,大人物的命運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英雄造時勢;二是時勢造英雄。

像劉邦、朱元璋這種天之驕子,屬於造時勢的人。他們能夠在大的時勢之下,引導時勢,讓時勢朝著自己意志的方向發展,直到推翻舊王朝,奪取江山,登基稱帝,號令天下。

而跟隨劉邦、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發小、老朋友,則屬於被時勢製造的英雄。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

第一,他們自小與劉邦或者朱元璋交好,甚至一塊長大,受到他們的影響、薰陶。劉邦或者朱元璋,就是他們的時勢。是劉邦或者朱元璋,早就了他們。

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為什麼?因為“將”會影響”兵“。一直跟隨劉邦或者朱元璋的那些人,自然受到劉邦或者朱元璋的影響。

第二,劉邦或者朱元璋引導的時勢,再次造就了他們。

試想,假如劉邦或者朱元璋沒有造反起義,那麼漢朝或者明朝的那批開國功臣,還能使開國功臣嗎?我覺得未必。

很可能,蕭何被迫賦閒在家,樊噲繼續殺豬,周勃繼續吹喇叭,徐達在家種地。

正因為上天選擇了劉邦、朱元璋,而劉邦、朱元璋又選擇了他們,他們才能建功立業。

所以說,他們是被時勢製造的英雄。


趣談國史


我們先來看一看劉邦的朋友圈,都是些什麼人?

蕭何和曹參是當地的地方官吏。蕭何的職務相對高一點,負責分擔縣衙的日常事務和往來接待。曹參是管理監獄的一個低級官員,文化水平不高,功夫還可以,對領兵作戰有一些經驗。

劉邦的妹夫樊噲,是一個屠夫。平時在鄉間也就是殺豬賣狗肉。力大無比,有些拳腳功夫,對劉邦非常忠誠。

周勃和劉備一樣,都是編草蓆的。這個職業很難吃飽飯,所以他還兼職,去喪禮上吹簫,掙點外快。

夏侯嬰是一個管牲口的,因此對牛馬管理比較有經驗,所以經常親自幫劉邦駕車。

盧綰劉邦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忠厚老實,最聽話的一個。

這些人都處在當時社會的底層,最終卻因風雲際會,共同成就一番大業,成為青史留名的人物。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跟對了人。

我們經常說,選準行業、進對公司、跟對人是人在找工作中間的三件大事,尤其是跟對人最重要。

比如說你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你跟了共產黨,將來可能就是開國元勳;你跟了蔣介石就只能,流亡臺灣;你跟了汪精衛就只能是漢奸可民族罪人。

因此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你大學一畢業就跟了李嘉誠,或者馬雲,就很容易成就一番大業,至少能夠賺到不少錢。如果你跟了一個小老闆,就只能勉強養家餬口,活在社會的邊緣。

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之所以能夠最終發達,就在於他們相信跟著劉邦不吃虧,至於能不能成大事不知道混口飯吃是沒問題的。而劉邦天生就是人中龍鳳,成就一番事業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些人跟著劉邦就是跟對了人。他們和劉邦相互成就了對方,共同創立了漢朝,給我們留下了漢族的這個名稱。

另一方面,我們永遠要記住陳勝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人的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在起點落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彎道超車的能力,和持續學習進步的意願。

劉邦在沛縣老家時,狐朋狗友應該很多,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人。

那些人到哪裡去了?要麼戰死了?要麼跟不上形勢發展,被社會淘汰了。

而蕭何曹參這些人卻能根據形勢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超越自我,最後登上人生巔峰。

如果你是阿斗,就算有十個諸葛亮輔佐提攜你,也沒有用。因為阿斗就是一個不上進的傢伙,就算上帝也救不了他。

我們活在這個年代,也非常需要向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學習,出身低不要緊,學歷低不要緊,要緊的是要有一顆上進的心和強大的行動能力,不斷推著自己向上走,最終會遇到最好的自己。


新知傳習閣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劉邦的那班“狐朋狗友”都是有才能的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些人能成為治國大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劉邦會用人

相比之下,項羽就不會用人,導致韓信、陳平等人都跑去了劉邦那裡。而劉邦如果不會用人,那麼韓信也不可能在楚漢爭霸的歷史上添上一筆。其實這個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有沒有人用你,是否會用你,是否有個平臺能讓你展現自己是很重要的。

其次,劉邦起兵之時身邊人才稀少

這是一個對沛縣人來說有利的條件,劉邦一個泥腿子,起兵的時候只有同鄉的這些小夥伴們跟著他,劉邦也無人可用,只有用他們,這樣就給了他們很多的鍛鍊機會,也更容易在歷史上留名。往後看看劉備,起兵之時也沒什麼人,因此關張趙都脫穎而出。也正因為人手少,不管是劉邦還是劉備,都特別愛惜人才,特別需要人才。而項羽則不同,一呼百應,帳下人才濟濟,在這種人的麾下,想要出名首先要經過人才的競爭,才能脫穎而出,而人才一多,身為主公要分辨人才就更不容易了。

再次,本身也要有所能力

沛公的這幫小老鄉,本身也是有所能力的,沒有能力的也在征戰中被淘汰了,這是硬件要求。比如樊噲,那功名都是刀口舔血賺來的,不容易。所謂能在歷史上留名的人,必非泛泛之輩。

以上就是沛縣集團能成為“治國大才”的幾點原因。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跟著劉邦起事的同鄉好友,最後成為國家高級管理人才的非常多,包括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王陵、灌嬰等好幾個。這裡列舉的六個人中,除樊噲外,其他五個都當過宰相。

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奇怪,這些人也都是跟著劉邦“操社會”的狐朋狗友,而且都是一些下層人物,為何最終成為治國大才了呢?他們的本領從哪兒學來的呀?



(蕭何)

我是這樣認為的:這些人是下層人士沒錯。但要說他們是劉邦的狐朋狗友,還真不是。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他們不是劉邦的朋友,而是說他們不是像劉邦那樣,是個混吃騙喝心思複雜的無賴。這幾個人的身上,反而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純正。同時他們能夠成為治國大才,還在於他們有兩個很好的導師。

先說蕭何。蕭何是個很純正的人,他一生行事,始終堅持三點:一是奉劉邦為主公,二是搞好後勤服務,三是認認真真學習。

最初舉事的時候,沛縣的人都在商量著讓誰來當主公。大家爭執不下,蕭何說採用抓鬮。他搞了十幾個紙團,然後讓劉邦第一個抓,結果劉邦第一個就抓到了。然後蕭何把剩下的幾個紙團全吃掉。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蕭何寫的那些紙團,全寫的是劉邦的名字。從那時候開始,蕭何就堅決以劉邦為中心。

韓信是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的,後來當劉邦懷疑韓信造反的時候,蕭何雖然非常捨不得,仍然積極幫助呂后,誘捕韓信並殺掉。這些都是他嚴格以劉邦為中心的表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邦最後能夠戰勝項羽,都是因為蕭何兢兢業業補給糧草的緣故。劉邦在戰爭中,多次打成了窮光蛋,而每次都是蕭何不厭其煩地把軍隊再組建起來,交給劉邦,重新戰鬥。也正是在這樣一些過程中,訓練了蕭何當一個宰相的基本素質。

蕭何除了在後勤保障中獲得鍛鍊以外,他還有一次特別的進修培訓。在劉邦攻下咸陽後,別人都拿金銀珠寶,只有蕭何去拿宰相府裡的那些書本典籍。可以說,正是這些典籍,讓他學到了不少本領,治國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樊噲)

樊噲的純正是勇直。

因為他的勇直,鴻門宴上他獲得項羽的好感,也為劉邦最終脫險加了分。

後來劉邦入咸陽,陳奐生上城,鄉巴佬沒見過大世面,劉邦泡在秦朝皇帝的後宮裡就捨不得出來。別人都不敢說,都顧慮重重。而勇直的樊噲直衝進去,質問劉邦,你想得天下嗎?你想得天下就趕緊出來。

當然了,他這樣勇直的人,不適合當宰相,但是隻有他敢於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直截了當地提醒劉邦。

曹參的純正是他很聽話,執行力強。在戰爭年代,曹參一直是韓信的副手。韓信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根本不用考慮。只需要堅決把任務完成就可以了。而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的安排大抵沒錯,因此曹參指揮的戰鬥大抵是勝利的。

後來建國,蕭何去世,曹參成為宰相以後,他一切都又跟著蕭何學習,按照蕭何的辦法來做事。所謂“蕭規曹隨”,就是這樣來的。

曹參很純正,也很幸運。他遇到了韓信和蕭何兩個好的導師,他只要按照他們的辦法做就是了,最終他也成為一代名相。



(曹參)

周勃、王陵和灌嬰,他們也是很純正的人。和曹參一樣,他們也有蕭何與韓信兩位導師,也是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所以後來,呂后想亂政,也是在他們的主持下,力挽狂瀾,讓漢王朝重新走上正軌。

只能說劉邦運氣好,他遇到了一批忠肝義膽的好哥們兒,最後他獲得了成功,不只是建了國,還讓江山順利地延續下去。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從舉事開始,直到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邊,確實是一群“狐朋狗友”在為他或出謀劃策,或衝鋒陷陣。試看看那些謀臣武將的出身: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遊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而這群“狐朋狗友”卻極不簡單,他們出身不顯,卻各有優長,所以,後來他們都成了治國大才,試舉二人為例:

比如樊噲。樊噲與劉邦同鄉,沛縣人,他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後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二人成了連襟。然而,就是這個屠狗出身的人,卻在劉邦面臨人生和事業關鍵抉擇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劉邦提建議,那建議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噲也因此而顯示出大臣之風。

前207年,劉邦西征拿下了咸陽,進入秦都,頓時被秦朝府庫裡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後宮三千佳麗迷亂了眼睛,他進入後宮,竟然陶醉於溫柔之鄉,不願意出來了。在項羽手握重兵之時,在諸侯虎視眈眈之際,這時為財色所迷,肯定會功虧一簣,一個屠狗的樊噲,不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瘋搶秦宮珠玉珍寶,反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到了這個高度。

於是,樊噲闖進內殿,力勸劉邦趕快還軍灞上,不要貪戀奢美色。劉邦不聽,他又拉來張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諫,才最終讓劉邦清醒起來,還軍灞上。在關鍵時候,他能考慮到如此長遠,真是非尋常輩所能比。

又如蕭何。在秦朝時,蕭何任沛縣主吏掾,一個職小吏,他卻是個無論學、識、才、幹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辦事穩妥:在沛縣,蕭何辦事熨貼是非常有名的,當時,秦朝一御史來監察郡政,因工作需要,與蕭何一起辦公,蕭何事事妥當,大獲御史賞識,事情辦完後,蕭何因此被委任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謀遠慮:劉邦西征進入咸陽後,手下那些謀臣悍將紛紛奔向秦府庫瓜分金銀財寶,唯獨蕭何趕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將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既懷大局,又有遠見。

精明強幹: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中,蕭何以漢丞相留守漢中,全面主持大後方的事務,鎮守地方,徵收賦稅,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給養,確保了後援的充足。楚漢戰爭最艱難的那幾年,蕭何輔佐年僅五歲的太子劉盈,坐鎮櫟陽,制定法令,管理郡縣,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井井有條。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線不斷拉長拓寬,後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後方想方設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供應,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可以說,劉邦如果沒有蕭何的後勤保障,他是打不過項羽的,更不可能奪取天下。

因此,可以說,是這樣一群“狐朋狗友”,把劉邦抬上了皇帝的寶座。


帝國的臉譜


其實這些人都應當感謝劉邦,都是在劉邦的關懷、培養下成長起來的。

就象馬雲當年創業期的手下的“十八羅漢”。當時他們的能力並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子出家,七祖昇天”,最終也能做到笑傲商海。所以說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現實的,只要有發展、待遇好,不會看領導是不是出口成“髒”、賭博、婚外情。

史書上說劉邦一天吊兒郎當、無所事事,到處瞎晃,不過飯局酒局不斷,什麼人都結交為朋友,在沛縣黑白兩道都很吃的開。這樣的人放在今天,一定是個“社會人”,還是大哥級別的。但在劉邦時代,他這樣的人有一個很牛的叫法————————遊俠。

劉邦四十七歲還在混社會呢,可以說什麼樣的人沒見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做為沛縣黑社會大哥,其人的情商可說是超高的,多年帶領黑社會小弟時所練就的御下能力超強,用書面上說法就是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

劉邦善於用人特長的領導,盡力做到人盡其用,而且一旦有成績馬上果斷提拔。

如比像韓信,在其它地方怎麼混都不被人重視,想出人頭地太難了,投奔劉邦來了,即使韓信過去只當的是下級軍官,在劉邦手下要求還不低,不過試用期還沒過,劉邦感覺他真的有本領,幾下子就提拔成實權大將軍,只要有能力,不愁好待遇。

比如六出奇計,一統天下的陳平,有一次查實了陳平收受賄賂,證據確鑿。正常處理一定是降職、關起來,抄家。要劉邦卻反而給了他四萬兩金子,用其心機發揮特長,去到敵人營地行賄對方重臣去。

比如當時起家就在劉邦身邊的小弟樊噲,身手不錯,劉邦用其勇武,你看他每一次打完仗,所有功勞一絲不錯的記下來,殺人了幾個敵人,都是什麼級別,沒事就時不時再給點意外的獎賞啥的,這樣獎賞被賞的人滿懷自豪,別人看著也口服心服。

劉邦做為領導,懂得量材為用,所有前期後期的追隨者也全都得到了好處,並且在追隨的程中自我能力得到的飛速發展,這才都成為一代“牛人”。


歷史黑白灰


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劉邦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朋友們,最終留下大名的,都是治國大才,這一點,不會是巧合,也不是人人到那位置都可以,他們是和劉邦等人一起成長的,之所以能成事,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個看似最沒才的領導者,劉邦,或者朱元璋。咱們說說劉邦的朋友,為什麼都是大才。

首先,有個倖存者偏差的說法。革命不是請客打飯,是很危險的,今日不知明日事,能活下來的,當然都是好樣的,因為死了的,就不用看了嘛。如果眼光還不夠長遠,腦子還不夠靈活,身體還不夠強悍,都活不到最後,活下來的,自然就是最傑出的,就是咱們後人能夠看到的,哇,都是大才,其實呢,是因為不怎麼厲害的都掛了。其次,是他們本來就能。劉邦起兵造反時,願意追隨他的,首先是有能力有膽識的。咱們想啊,其他人造反,多是舊貴族,原本就有影響力,又有錢,一呼百應的事辦起來並不難,可是劉邦呢,一小亭長,比芝麻還小的官,他本家跟著他的,就一個劉交,其他人都不敢跟,因為跟著他造反成功的機會小,失敗的可能卻很大,萬一失敗了,腦袋不保啊。這就很考驗眼力了,樊噲夏侯嬰等人能跟著一起幹,可見眼光和膽識,他們都超過一般人。

其實他們在造反之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劉邦的團隊裡,殺狗的殺狗,趕車的趕車,的確是屬於人們眼中的狐朋狗友。但是看他們後來的表現,可不只會那麼一兩樣,關鍵的在於什麼呢?在於劉邦的眼力,他能發現這些身份低微的朋友身上的光華,能讓他們的優點發揮出來,也能容忍他們的缺點。

再者,他們也在不斷地成長。周勃等人最初的確都是一腔熱血要革秦朝的命,沒受過什麼專業的訓練,但隨著仗越打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軍事能力強悍了,連政治也能玩幾手了,看看殺狗的樊噲,在鴻門宴上,玩得多溜。會不斷成長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咱們說的英雄不問出身,為什麼不問?因為英雄會不斷進步,老是以老眼光看人,就不對了。

劉邦的能力並不最強,他自己也承認很多地方不如別人,但是他最能的地方就在於有自知之明,會用人,什麼人安排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安排,做得相當出色。就如韓信,咱們都知道,早年就是臭要飯的,到了項大王那裡,就是個親兵,到了劉邦身邊,一直混,混到了王——雖然最後也劉邦咔了,但那也是有原因的,在知人善任這一塊,劉邦的能力遠超同輩。唯有他這份能力,能讓所有人都各展所長,他們一起,在風雲際會的時代,把握住了機遇,創造了輝煌。

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它原本就是天鵝,經過它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讓人羨慕的存在。換隻小鴨子試試?肯定不行的,再努力也只是變成大鴨子,當然了,它們都得碰上好的機會,否則被人一鍋燉,也沒天鵝什麼事了。

就此拋磚引玉吧,期待您關注葉之秋的頭條號哈,謝謝。


葉之秋


有個詞叫攀龍附鳳,說的是劉邦的“狐朋狗友”因為依附劉邦而成為大人物的,周勃原來是給人辦喪事的,樊噲是屠狗的,夏侯嬰是馬伕,蕭何、曹參是小吏,只因為攀了龍,附了鳳就成了大人物。其實是他們趕上了風口,在歷史的關鍵處又創造了歷史。

<strong>

一攀龍附鳳是有歷史機遇的

那是個創業的好時代,有很多值得剷除的弊政,有秦帝國的殘暴,一切不公正都是英雄們奮鬥的目標,樊噲拿起了屠狗地刀,蕭何拿起了寫字的筆,夏侯嬰穿起了辦喪事的衣服,從田間、從集市、從尋常舊陌,一群又一群人走出來,他們沒有學歷,沒有經驗,不是驚天大人物,春天在哪兒,是花總會開的。


二在幫助領導上位的時候,劉邦的狐朋狗友強於項羽的親戚故舊

樊噲在鴻門宴上領導擋酒,蹬得眼珠子都快掉來,喝的洗胃,也要救劉邦,蕭何在關中治理百姓累的吐血,從而給劉邦一個可靠的根據地,而項羽團隊都在依附於項羽,沒什麼創造力,項羽讓幹活就幹活,加班又不給加班費,也沒有股權激勵,高管們項伯是他的叔叔,想的是不得罪人,留後路。范增格局有限,看不出未來發展的大勢,只是讓殺了劉邦,再沒好話。天下放在那裡,天下又失在哪裡?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從抗秦到楚漢相爭,一路走來,有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團隊、有田榮、田橫的舊貴族團隊、有張耳、陳餘的刎頸之交團隊、有項羽的力拔山兮團隊、全比不上這個狐朋狗友團隊,無疑最後的勝利是實踐的勝利,是劉邦的勝利,是狐朋狗友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