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1》

“贵”。

时常购物的资深剁手党李麻花,嘴里最常出现这个字。

然而,念叨着“贵”,这位购物狂魔也始终难以停下付款的双手。

说到底,即使“贵”,只要她愿意,其实依旧在她的承受范围内。

高价,亦是贵的意思。

《孟子》中写贵,“用下敬上,谓之贵贵。”

《释名》中解释贵,“归也,物所归仰也。”

往前追溯,贵字在小篆字形时期,与当时的金钱“贝”同意,表示物价高。

“贵”,也不仅仅是高价的意思。

珍贵的物事,同样用得上“贵”字。

在村姑陈心中,一些茶,往往是“珍贵”的意义,高于“高价”。

但,偶尔翻看私信,常常无奈——

“米针太贵了吧?茶不就是树叶,这么贵?”

“荒野白茶不就是炒概念?凭什么那么贵?”

这些茶的本质如何,究竟当不当得起“高价”如此?

今日,便来好好说道说道。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2》

头采米针,产量稀缺

开春,临近春茶季的开始。

众所周知,春茶季,白茶最先采摘的品类,当是白毫银针。

然而,在白毫银针如此拔尖的白茶品类中,头采米针,最先诞生。

能被称为“头采米针”的白茶,极少极少。

头采米针,必须是一片茶园里,当年第一次采摘的芽头。

一年中,也只有冬季过后的春季,能成为头采的舞台。

此时,沉睡一冬的白茶树积累的养分,等待着第一次蓬勃的绽放。

酝酿一冬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厚。

当接收到春天的信号,茶树上冒出尖尖的嫩芽。

你甚至不能错眼,必须盯紧这瞩目的鲜嫩鹅黄芽头——

它的采摘时间,只有短短一到两天。

极短的采摘时间,使得头采米针,如同昙花一般,转瞬消逝。

同时,头采米针之“米针”二字,限制了芽头的大小。

米针,顾名思义,意味着白茶芽头的大小,小如米粒。

春季,茶树上第一次冒出芽头。

头采米针的季节,春寒料峭。

因此,头采米针,成长成“浓缩的精华”:身子虽小,内物质极其丰厚。

它蕴含了一冬的茶树积累,也饱含茶树第一次苏醒的精华。

同时,头采米针上的白毫密度,前无来者后无古人,远超普通白毫银针。

细密的白毫不仅包裹它的身躯,帮助御寒,更为头采米针增加了绝妙的滋味——

极稠、极鲜。

稠,是白毫遇见沸水,融入茶汤,为茶汤增添三分稠度。

此时,头采米针小小的身躯中丰厚的物质浸入水中,茶汤更是稠滑淳润。

鲜,是白毫蕴含的丰富茶氨酸,为茶汤平添几多鲜爽滋味。

白毫的鲜,加上头采米针本身蕴含的物质,鲜上增鲜,双重的交织,一饮忘俗。

只有真正喝过头采米针茶汤的人,才懂得它的“贵”,究竟来自何处——

它的贵,并非轻飘飘的属于价格的“贵”。

而是头采米针极少的产量,加上它极其珍贵的“滋味”,才酿出了属于头采米针的“贵”。

人力不能扭转天意,属于头采米针的时间,依旧只有短短的两天。

它的绝妙滋味,哪一类白茶,都不能轻易复刻。

头采米针的“贵”,当之无愧。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3》

荒野白茶,采摘难,只选嫩叶

荒野白茶,承受了诸多的误解——

“凭什么那么贵?”“没人打理的茶也好意思拿出来卖?”

“我喝不出什么差别啊?还不如买普通白茶!”

在荒野白茶的“高价”面前,不少的茶友难以理解,口伐笔诛。

然而,荒野白茶,本身便集深山的独有气息于一身,珍贵无比。

它的珍贵,在于采摘艰难,也在于产量极低。

所谓的荒野白茶,生长于荒野,无人照料。

不管是被抛弃已久独自生长的荒野茶树,还是随风落地而生的真正荒野茶树,它们生长的地方,人烟罕至,杂草丛生。

甚至有些地方的杂草,比茶树更加茂密,比采茶人的身高更高。

因此,采荒野白茶,非经验丰富的茶农不可。

即使是经验老到如S师傅,采荒野白茶之前,也得换上他的装备——

长裤长袖遮掩裸露的肌肤,鞋子必须换成雨靴,手上,还得拿上一根竹竿探路。

唯有如此,荒野野蛮生长的枝叶,才不会划破肌肤。

有了竹竿探路,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眼前之间杂草丛生。

采荒野白茶的小路,一路荆棘,李麻花曾有体会。

她跟着S师傅采荒野白茶的时候,便差点陷入荒草堆中,身陷囹圄。

然而一路坎坷,找到了荒野白茶树,采摘荒野白茶,依旧困难重重。

茶树生长得十分野蛮,意味着茶树的高度极高。

身高不够的人,连看清芽叶的茶青都难。

好容易借助各种方式压下树枝,接近荒野白茶树的芽叶,采摘依旧艰辛——

荒野白茶树的芽叶,太过不均匀!

一棵荒野白茶树,这边可能有饱满的芽头,那边的芽头,则干瘪细瘦,根本达不到采摘标准。

荒野白茶树的营养极其有限,导致了这供给不均的局面。

它的营养只来自于天地,需要与周围植物不断抢夺。

营养,也是荒野白茶“珍贵”的另一写照——

对于荒野白茶树,营养供给给春季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春寿眉便难以孕育。

同样,营养供给给春季的白茶,秋季的荒野白茶树,同样没有茶可采。

在诸多制衡下,荒野白茶形成了如今这个局面:只采嫩叶,只采春白茶。

芽叶少、采摘时间短、人工人本高,种种要素,是荒野白茶“珍贵”的说明书。

物以稀为贵,荒野白茶,采撷这样一颗深山的明珠,“贵”,同样受之无愧。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4》

老白茶,昂贵的时间成本

曾有茶友,认为老白茶的风行,不过是茶商炒作。

然而炒作,按照字义,是一种利益群体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混淆视听的举动。

这个武断的词语,只能放在那些宣传和实情不符的事物上。

从国外火到中国的一种食物——牛油果,便是挂着“健康”的名头炒作。

几乎所有的新式餐厅,都有牛油果入菜的菜色,健身菜肴里如果没放几片牛油果,都不好意思说是沙拉。

牛油果一度成为了高端、健康、营养食物的代表,可事实呢?

打着“保护心脏,降低胆固醇,健康食材”的牛油果,它的热量高得惊人,脂肪含量,几乎赶上了猪肉的脂肪含量。

它炒作“高级”的生活方式,贩卖“健康”的谎言,包装成水果中的奢侈品。

这,才是真正的炒作。

但老白茶,又“炒作”了什么呢?

老白茶的珍贵,是时间成本,也是老白茶本身珍贵的药用价值所奠定的事实。

一份白茶,要成为老白茶,起码得跨越三年的时间沟壑。

三年的时间中,白茶的仓储成本一路飙升。

白茶,本就是一种需要精心储存的茶类,需要远离水汽、杂味、光照、高温等等。

而为了保证它的良好储存,三层包装,仓库改造,抽湿机和空调控温控湿……

诸多种种,都是附着在老白茶中成就它“珍贵”的成本。

老白茶的珍贵,更在于它独有的药用价值。

随着时间陈化,白茶与氧气不断进行着酶促作用。

渐渐,老白茶的叶片中,逐渐转化出独有的“药”——黄酮类物质。

根据研究,老白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陈放了20年的白茶,其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高达13.26mg/g,是新白茶的2.34倍。

这一味老白茶独有的“药”,能够提高人体毛细血管的活性。

同时,黄酮类物质还能做到“三降三抗”,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菌的活性。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正是出于老白茶的特性才流传的俗语。

老白茶的珍贵,贵在时间。

老白茶的珍贵,贵在药效。

它的由来难能可贵,却不是人人都能了解。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这三种白茶凭什么卖这么贵?看完介绍,就能知道缘由

《5》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头采米针、荒野白茶、老白茶,它们的“高价”,并非本意。

四季不为人力所动,再高深的科技,也难以逆转属于头采米针的短短一两天。

荒野的环境不为人力所扭转,再勤勉的茶农,也无力让荒野白茶树凭空冒出更多的芽叶。

而时间,更不受人力所控。

老白茶的“高价”,是时间奔腾不复返,人生难逆旅,老茶成定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高价”,尚且能留住珍贵的事物,是人间乐事。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课堂(baichaketang)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