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还记得当年洛阳“青年宫”那份繁华的青葱岁月?以及那份炒面

导读:记得第一次踏进洛阳,目的地就是老城的青年宫,当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初次踏入青年宫,只见一条街里两边都是各种小吃,还有当时来说比较时尚的录像厅,游戏厅等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看的内心都充满激动和好奇之心,以至于当天就在青年宫玩了一个酣畅淋漓,痛快而归,从此以后青年宫就成了我青年时代的娱乐之地。


青年宫简介

青年宫:曾经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与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福王府遗址,明神宗给了他这个儿子38万两银子还有丰厚的俸禄,并且在洛阳给其建立了福王府供其居住游玩。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青年宫,这样说来,话说青年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游玩之地,一点不为过。只不过这个朱常洵天生就是一个皇家子弟,被安排到洛阳以后,天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祸害百姓,搞的当时洛阳民不聊生。据说当时朱常洵生活奢侈,每天海吃海喝,导致身体肥胖。后来李自成攻取洛阳后,朱常洵为了躲避李自成,想从下水道逃跑,结果被因为太胖被卡在下水道出不去,后返回王府躲藏。最后被李自成的大军给砍头结束了生命。

以上就是青年宫的历史了,后来经过历史变迁,王府逐步被毁坏,只留下一个狮子,最后被民俗博物馆给收藏了。至此青年宫关于王府的历史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谁人还记得当年洛阳“青年宫”那份繁华的青葱岁月?以及那份炒面


90年代的青年宫是这样的

随着时代的开放,90年代初期,青年宫逐步演化成,洛阳老城区的一个聚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之地。也是多数70后80后当年在老城区为数不多的能尽情玩乐的地方。

90年代的青年宫可谓是热闹非凡,各个店家基本上都是通宵达旦的持续营业中。街道呈现南北巷。两边一家挨着一家的露天大排档摊位。二十四小时中,无论什么时间段,只要你顺着街道往里走,各个店家老板都会喊叫你,进他摊位吃饭,甚是热情的经营方式。在当时,为青年宫增加了不少特色。小吃摊位中间夹杂着台球室,游戏机室,录像厅,小卖部等各种摊位。杂乱无章中又透露着青年宫的繁华时代。

谁人还记得当年洛阳“青年宫”那份繁华的青葱岁月?以及那份炒面

走进青年宫文化广场,可谓进入了一个小世界。里面有各种美食,其中最为有名气的莫属炒面了,那味道正宗的让人沉醉,以至于至今每次吃炒面的时候都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青年宫的炒面绝对是标准的青年宫夜市挑大梁的小吃,每每去青年宫看通宵录像的时候,总会在后半夜出去吃一份炒面,一份炒面一瓶汽水就是当时奢华的消费了。

看一晚上录像在吃一顿夜宵,这一切都是在去之前都算好的支出,每一分钱都是花在意料之中。(大家可以猜猜一晚上消费多少?)

(清晨的青年宫已经褪去了繁华的嘈杂,给人的感觉完全是杂乱中透着专业的感觉了,这种感觉就很奇怪了,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街道两边的夜市摊位,灯火通明,偶尔传来几声勺子碰锅的声音,摊位上稀稀拉拉的坐着几个食客,老板在忙活着给他们准备凌晨的美食,因为当时的干夜市的都知道,凌晨会有一波吃饭小高潮,因为多数看通宵录像的伙计,都会出来吃了早饭才回家。)

我每次都是吃完以后,还会继续跑进录像厅看到天亮,然后早晨天蒙蒙亮,录像厅就会结束通宵场,大家都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的回家,吃饭的吃饭。青年宫此刻就会再次开启一天的热闹繁华。

谁人还记得当年洛阳“青年宫”那份繁华的青葱岁月?以及那份炒面


青年宫运行模式

随着天越来越亮,录像厅老板也打扫完夜晚的尘埃,开启了白天场的营业。青年宫当时的所有营业场所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一天24小时不间断营业,有的店家甚至从开业起,店门都没有关过。以当时录像厅为代表的青年宫夜市,基本都是送走一批顾客,迎来一批顾客,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创造着青年宫的最为辉煌的时代。

当时的年轻人也是乐此不疲的一次又一次在青年宫,度过自己最为花季的青葱岁月。那个年月青年宫文化广场真的是引领时尚的一个地方,有的看,有的吃,还有的玩。男男女女都愿意闲暇之时,结伴前来玩耍。

谁人还记得当年洛阳“青年宫”那份繁华的青葱岁月?以及那份炒面

此图为洛阳新小吃大街


结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新生事物总是在不知觉中就会取缔一批时代象征的物件,在社会的发展中,录像厅被家庭影院给代替了,以录像厅为代表性的青年宫也逐渐的落幕了。人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彻底的冷清了。

我也因为生活所迫,离开了洛阳城市好几年,等再次回到青年宫时,一切都变的很彻底。一个崭新的青年宫出现在我的眼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城市改造中,老青年宫这个曾经,年少时相伴之地消失了。

站在青年宫的广场上,望着周围的一切建筑虽然很是陌生,但是脑海中却不断的闪现着,青年宫当年的那份繁华。

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因年代久远,图片难以寻找,本文配图并非青年宫原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