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44:(西寧馬桂源中計。。。)

陝回白彥虎和崔偉部配合河州回部在太子寺打了個大勝仗,剛剛看見成功的曙光,就發現馬佔鰲等人開始策劃投誠,覺得不妙,立馬腳底板抹油,往西寧跑,找馬桂源去合作了。

馬桂源是西寧的回部領導者。他是虎夫耶花寺門宦創始人馬來遲的四世重孫,按照世襲規矩,很年輕的時候(應該是20來歲)就成了花寺門宦的第六代“穆勒什德”(教*主)。不過,他念經佈道的時候,熱衷功名,出錢捐了個候選同知(知府的副職)。

西寧最早響應陝回起事是1863年5月的馬尕三率眾舉兵。青海辦事大臣玉通無力平息,向省府求援。可甘肅各地亂成一片,沒有兵力可派,只能聽之任之。結果西寧知府也被回軍戕殺。穆圖善代理陝甘總督後,則力主招撫。穆總督一直喜歡低成本來辦事,先招金積堡,別人來個詐降,虛與委蛇;後頭又招撫河州,差點連命都搭進去。

辦事大臣玉通接到總督的命令,左思右想,覺得通過馬桂源的宗教地位來招撫起事回部是個妙計。遂保舉任命馬桂源為循化知府,又任其為西寧知府。馬桂源的兄長馬本源則被任命為循化營遊擊(軍隊官職),又兼任為西寧鎮總兵(軍隊官職)。馬尕三和馬氏兄弟串通一氣,假意就撫,糊弄省府官員。進而借官府之名要挾群眾,滋擾地方,荼毒百姓。這樣一來,西寧回軍獨具特色,居然是打著官府旗幟的起事隊伍。回軍首領又兼任政府官職和清軍將領。玉通被人利用,卻又無可奈何。百姓受了苦來找他告狀,他唯一能幹的就是對著大傢伙嘆氣,陪著百姓流淚。手裡沒兵啥也幹不成,只能委曲求全。馬尕三死後,由馬桂源的堂叔父馬永福繼任回部首領。

歷史的記憶44:(西寧馬桂源中計。。。)

馬桂源久聞陝回威名。白彥虎率部到西寧後,馬桂源看見這麼多能征善戰的隊伍來投奔自己,喜出望外。覺得不用再遮遮掩掩和官府演戲了,直接摔了知府大印,公開揭竿起事。自稱“陝湟兵馬大元帥”。“湟”指的是西寧,意思是他是陝西和西寧兩部回軍的最高統帥。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明知清軍已經重兵壓境,卻放著西寧城池不守,居然帶領部隊出城去東討西伐——過一把兵馬大元帥的癮。馬永福覺得這兩個堂侄子簡直是瘋子,不可理喻。乾脆不理他們了,掉頭幫助西寧的百姓設防守城,以求自保。馬桂源簡直要氣死,覺得這個叔父更加是個瘋子,又掉頭攻打西寧城。於是這爺父子幾個城上城下槍炮相向打得不可開交。

窩裡鬥得正熱鬧的時候。1872年,在金積堡陣亡的湘軍名將劉松山的侄子劉錦棠率部摧枯拉朽般平定收復西寧周邊堡壘,挺進西寧城下。大軍壓境,馬永福自知不敵,率部投降。陝回崔偉、禹得彥等人也率陝回隊伍爭先向清軍投誠。這也比較罕見,城內城外的人打得正熱鬧,清軍一到,大家一起繳械投降。馬桂源兄弟兩個則向南逃往巴燕戎格(今屬青海化隆)。白彥虎沒有了友軍,孤軍西遁大通(今青海大通縣)。清軍攻陷大通後,白部又逃亡肅州(酒泉)。

劉錦棠覺得馬桂源可能是受了白彥虎的蠱惑,於是命馬永福去巴燕戎格招降侄兒。馬永福心裡有氣,認為自己是長輩,不值得紆尊降貴,就讓自己的兒子馬德源跑一趟。馬桂源兄弟心裡對叔父也有氣,不問青紅皂白,就把自己的堂兄給殺了出氣。馬桂源一教之主,行事魯莽、不顧大局,特別是手足相殘的事搞得整個花寺門宦怨聲載道。結果人心離散,麾下各部面對清軍進剿,陸續叛降。

歷史的記憶44:(西寧馬桂源中計。。。)

馬桂源自己撐不下去了,也想投降。可清軍覺得這人忒不靠譜了,沒人理他。馬桂源想來想去,只有找馬佔鰲去斡旋撮合,求求左宗棠了。自己是掌教之人,馬佔鰲是花寺派的阿訇。你不聽我的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馬佔鰲看著馬桂源派來傳遞信息的手下,又驚又喜。驚的是馬桂源如果接受招撫,其憑藉花寺門宦掌教人的地位,肯定會成為清廷管理地方的大員。那自己坐鎮地方、雄霸河湟的美夢豈不是付諸東流,化為泡影了!喜的是馬桂源居然找自己來想辦法投誠,這下可把主動權攥在手掌心了!

無毒不丈夫!馬佔鰲心毒手辣地給自己的掌教人設了一個套。他當即安排給馬桂源回信,表示自己是虔誠忠實的花寺教徒,應該義無反顧地為掌教人鋪路修橋,幫助老人家平安落地。馬桂源大喜過望,按照馬佔鰲的約定,在1873年正月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毫無防備、赤手空拳帶著幾個主要將領來到巴燕戎格城外東山找馬佔鰲商討投誠事項。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馬佔鰲的重兵環伺包圍。結果不用說,馬桂源一眾俯首就擒,“解省磔於市”。“磔”的意思是四分五裂。

歷史的記憶44:(西寧馬桂源中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