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永州周家大院坐落於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始建於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大院坐東南朝西北,佔地面積7800平方米,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充分顯於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是民間古建築的傑作。

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坐東南朝西北,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共有48根木柱,大小房屋51間,鼎盛時期居住著180多人。縱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被譽為中國湘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周家大院典型地體現古代建築的“風水”思想:大院三面環山,前景開闊。周家大院古建築群時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狀分佈,規模龐大,由六個院落組成,佔地百餘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佈局井然有序,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從整體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渾然一體,既各自獨立成院,又相互和諧勾連。

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周家大院鳥瞰

大院前有樓房3間,門臺為青石鋪地。拾級而上,一對石獅相對雄視,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座巨型屏風,兩邊精雕有盤龍篆體字的上馬石,東西兩側的看牆上各有別具一格的磚刻浮雕。這些磚雕不憑丹青,不借金玉,以巧匠們的智慧和雙手在樸實無華的磚牆上鏤刻出了豐富多彩的立體圖像,它的技藝和風采不失為現代裝飾的借鑑。

穿過二門,兩邊廊房門格上雕刻內容豐富多彩,東雕有陝西著名的“長安八景”及“八蠻進寶”等畫面,反映了房主人深究學問,逸情於自然及乾隆年間太平盛世周邊民族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情景。西雕有著名的名勝古蹟,“漁、樵、耕、讀”及古代著名大詩人的傳說典故等,反映了主人高雅的文化涵養。穿過廊房,便是大廳,廳房鑲嵌十二扇格子門,門上雕有“介子推剮肉奉君”、“岳母刺字”和“郭子儀大拜壽”等典故戲劇圖案,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大院木雕藝術精湛,線條圓潤流暢,栩栩如生。大廳後是寬敞的退廳,這裡過去是房主人待客奉茶的場所。走過退廳,便是後樓,後樓建造在青石疊鋪的高臺階上,樓中懸掛巨幅匾額,上書“懷古月軒”四個大字,站立在樓上眺望四方,使人心曠神怡。

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周家大院古道

周家大院是汝南第周氏德埴和妻沈氏雲英率五子常桂、常樹、常槐、常材、常橋耗時三年建成,故又名“五美堂”。周氏後裔在此生息繁衍,人才輩出,歷經宜、後、作、孚、彥、立字輩,現已傳至第八代。據《汝南周氏譜》記載,周德埴(1831-1898),忠厚質直勤儉起家;沈氏雲英(1830-1919),治家嚴肅井井有條。

周德埴系周瑜第52世孫,周敦頤第23世孫。周敦頤(1017-1073),又叫周茂淑,別號周濂溪,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我國理學的開山鼻祖,在永州市度過了人生成長最重要的15年。以故里濂溪河為名,後人稱之為濂溪先生。

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周家大院民居

他創立的學術思想被稱為濂溪學。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永州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盛夏,他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寫下膾炙人口的名作《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既是周敦頤人生境界的寫照,也是千百年來志士仁人修身養性的寫照。

古建探微:精巧周家大院,傳頌名作愛蓮說

古建周家大院院落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這座大院的保護,多次撥款維修彩繪,徵集民間馬拉轎車、描金木櫃等生產生活用具在此陳列布展,並於2006年將該民宅正式更名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館”,使其發揮更大的參觀、科研、教育價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