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漢,春秋...”剛開始學習歷史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背誦朝代歌,第一個字便是“夏”。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夏朝應不應該被記入中國歷史,認為中華的文明在三千年左右,特別是西方學者始終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夏朝文明的存在。那麼,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中華文明五千年”,難道是錯誤的?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是《史記·夏本紀》中的一句話,說的大禹治水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中國可謂是盡人皆知,而這段故事發生的朝代就是夏朝。但這只是西漢人司馬遷記載的“傳說”,跟更往前炎帝黃帝甚至女媧捏人的故事一樣,並沒有相應的佐證來證明是真的。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現在究竟有沒有發現夏朝文明真實存在的直接證據呢?

文明的要素有哪些?目前來說還沒有絕對的統一意見,但有幾點在國際上是被肯定的,首先是要有一定的規模,具備起碼的城市屬性;其次要有一定體系的語言文字,文明的交流與傳承都需要語言文字,語言無法作為證據因為當時沒有留聲機,所以文字證據便至關重要;最後就是應該具有一定的生產力,代表便是青銅器被廣泛的運用,這相比石器時代是一個質的飛躍,也是文明產生的重要元素。

中國最早的城市是在什麼時候,城市的概念是什麼,應該達到什麼規模或者具備哪些職能?這似乎很難被具體的量化,所以會有多個考古遺址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城市。

城市的產生

新石器時代,在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產生了農業經濟,村落也開始出現。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面積近30萬平方米,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臨潼姜寨遺址,面積為5.5萬平方米。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規模。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生產力有進一步的發展,氏族社會走向解體,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日趨激烈,這時出現了城市的萌芽——城堡。

凌家灘遺址

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凌家灘遺址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約5000多年前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通過不同階段的考古挖掘發現,凌家灘遺址以三個臺階為界線劃分成三處功能不同的區域,這也具備了初級的城市“規劃”水平。第一區域是普通部落成員的居住區、庭院區,房子帶有明顯的“城市”規劃和精心設計的痕跡。這個區域出土了大量陶片。第二區域是3000平方米的紅陶土塊廣場,這裡是部落首領的宮殿區和部落會盟、祭祀、操演的場所。 第三區域是大型墓葬區,中央有一處約一米高的祭壇,陪葬品有玉器、石器和陶器等。

也就是說,中國最早的城市出現在距今約五千多年前,與夏朝的存在時間有一定的重合,中華文明五千年似乎有跡可循。

中國最早的文字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賈湖契刻

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賈湖契刻

1962年,舞陽縣文化館文物專幹朱幟在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附近發現了些紅燒土和人骨,拉開了“賈湖遺址”的發掘序幕。在後續的挖掘中發現了刻有符號的龜甲、骨器和陶器共計十七例,“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裡後外,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有些契刻符號的形狀與其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太陽紋等。(來源《洛南清風網》) 根據C14、釋光測年檢測發現,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7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那麼可以下結論中國的文字出現在公元前7000年-5500年左右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應該注意到定義這些“文字”的名字是“賈湖契刻”,也就是說是契刻的符號,並沒有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所以並不能稱之為完整的文字。

中國歷史上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是在什麼時候呢?

甲骨文

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當時在國子監任職的王懿榮深染瘧疾求醫問藥,一名老中醫給開出的藥方中有“龍骨”這位藥材,當他拿到藥材的時候偶然發現這些“龍骨上”有一些奇怪的符號,經過反覆的比對拼合,有一定金石學基礎的王懿榮確定這些大小不一的符號是文字,甲骨文從此被世人熟知。“據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複的單字4500個左右,已識單字在1700個左右,而這些單字還不是當時使用的全部文字。” 甲骨文記載的內容主要有四項:一是經過加工和刮磨的龜甲和獸骨卜官在它們的邊緣部位刻寫上記述這些甲骨的來源和保管情況的記事文字,稱"記事刻辭",二是占卜推斷卜問事情吉凶,三是占卜活動結束後記錄占卜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四是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的六十個干支名稱的干支表,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日曆。由此可見,甲骨文無論從文字規模上還是記錄內容上都具備了一定的體系。《史記·殷本紀》中詳細的記載了商朝的歷史,但在甲骨文發現以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商朝的存在。有學者在甲骨上發現了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王國維經過比對這些名字證實了《史記·殷本紀》的可信性,商朝也就客觀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朝代。

但是夏朝,至今沒有考古發現形成體系的文字。

最後一點能證明文明存在的是代表生產力極大進步的金屬冶煉技術。

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中國最早的青銅刀

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銅製品是陝西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殘片,經過檢驗被認為是冶煉得到的,距今大約有6500-6700年。最早的青銅器物出現在5000年前,是一把青銅刀。而標誌著中國青銅器的製造進入新紀元的則是夏末商初的“二里頭文化”(約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

二里頭遺址

中華文明,有沒有五千年?

二里頭青銅爵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用範法鑄造。範鑄法又稱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圖案、銘文,陰乾後再經燒製,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範,同樣陰乾燒製成陶範,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範範腔裡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成品。範鑄法的使用也說明了青銅器的製造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的青銅時代被認為是商朝,在這一時期青銅技藝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特別是商朝晚期,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器開始大量出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龍虎紋尊等就是出自這個時期。

由此可見,中國的青銅器製造技術成熟於夏末商初,而被廣泛運用則是在商末以後。

中華文明可以有自己的形成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 “西方學術界習慣用城市、文字、青銅作為古代文明的三個標誌。探源工程進行10年,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華文明的形成也許有自己的特殊規律。”

2004年,國家啟動了各學科協同攻關的大規模人文研究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講到“中華文明形成的標準應為國家的產生,它包括農業與手工業是否顯著發展,是否出現明確的社會分工和階層分化,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都邑以及其附屬的大型公共設施是否出現;暴力與戰爭是否成為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等等。” “結合探源工程獲得的中國經驗,現在我們認為,以下要素是文明社會的關鍵特徵:農業與手工業顯著發展,出現明確社會分工,部分手工業生產專業化;重要經濟資源及高等級手工業製品的生產和分配為權貴所控制;社會階層分化顯著,出現了掌握軍事與祭祀權力的權貴階層及其最高統治者——王;形成了維護社會等級制度規範的禮制;暴力與戰爭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人口顯著增加並集中,出現都邑及大規模公共設施等,形成了王權管理的區域性政體——早期國家。這一套新的標準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從而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並非虛言,而是歷史的事實。”

中華文明的起源,你怎麼看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