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的“碧桂園工廠”:把人性與獎懲用到極致

楊國強的“碧桂園工廠”:把人性與獎懲用到極致

為了儘快將土地儲備消化掉,碧桂園對內推行“成就共享機制”,對項目開發實行“567”法。

文 | 孫春芳 來源 | 稜鏡(ID:lengjing_qqfinance)

在碧桂園這座造房子的機器工廠裡,李雙雙和王貴是兩顆螺絲釘。

作為江蘇區域營銷(二部)某項目銷售主管的李雙雙,近日已經被碧桂園辭退,且不得返聘,理由是李雙雙洩露了集團內部文件。而正是這份文件,將碧桂園這家宇宙級房企的制勝秘笈“洩露”了出去:不惜一切代價高週轉。

對於碧桂園項目負責人,高週轉的獎懲制度是:如(土地)摘牌即開工,獎20萬元,每推遲1天,獎金遞減1萬,20天開工,獎金減為0,第21天開工則罰款1萬,逐天遞減,40天開工,罰款20萬元,如果第41天開工,撤職。而對於設計人員,高週轉要求所有三四五線城市的項目,設計院接到設計要求後,當天內出圖(通宵)。

從網絡上看到上述文件,尤其是關於設計通宵出圖的文件,剛剛入職碧桂園的王貴被“嚇尿”了。

彼時王貴剛剛入職碧桂園江西某四線城市分公司,一聽說這個事情,他趕忙給幾個地產圈內的朋友打了電話,諮詢他們要不要毀約。當得知碧桂園一向就是這種用工強度之後,自己也就釋然了。

王貴已經畢業15年了,碧桂園給他的工資是年薪(稅前)17萬元。

極限壓力下的瘋狂高週轉

“碧桂園設計通宵出圖這事最近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實際上這早就是業內常識了,大家都知道碧桂園就是這種高週轉的節奏。很多人一邊冷嘲熱諷,一邊其實也是羨慕。”某上市房企的營銷總監李德瑞表示,“現在國家去槓桿,房企融資難,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又普遍降低,只有通過提高週轉率來增加利潤擴大規模,其實大家都想學碧桂園,只是學不來而已。”

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對碧桂園的定位就是:標準化方面學麥當勞,薄利多銷方面學習沃爾瑪。每次有新的高管入職碧桂園,楊國強都會推薦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自傳《富甲美國》。

楊國強的“碧桂園工廠”:把人性與獎懲用到極致

碧桂園於2017年在北京南二環邊上拿下永定門外大街地塊,至今工地上還鋪著綠網。攝影:孫春芳

楊國強是用做快消的方式去做房地產,用他的話說,碧桂園的商業模式是:專注三四線城市、低成本拿地,快速開發,低價開盤,拿地的同時,設計基本完成,三個月內必須開工,4、5個月可回收資金。

碧桂園的拿地規則是:拿淨地,面積要大,付款要分期,沒有競爭者。

所有高管和員工都熟知碧桂園的一些公司法則。例如項目實施“4568”法:4個月賣樓,5個月回款,6個月現金流為正,8個月再投資。開盤銷售實施“789”法:新入市項目,開盤一週內去化不低於70%,買地後,首期開工須銷售80%的存貨,新入市項目,開盤當月去化率要達到90%。

在這套打法下,碧桂園從一家地方房企慢慢幹到宇宙第一房企,其銷售額於2013年跨入千億俱樂部,達1060億元,2014年達1288億元,2015年達1402億元,2016年翻番達3088億元,2017年更是高達5508億元,一舉超過恆大和萬科,成為銷冠。

跟其他房企相比,碧桂園的項目多位於三四線城市,使得房源均價頗低,2017年碧桂園銷售面積6066萬平方米,銷售額5508億元,折算一平米銷售單價為9080元。

這種薄利多銷的銷售模式正是楊國強一直追求:每平方米的房子如果能賺100塊錢,他也願意幹。

除了低成本拿地、薄利多銷和高週轉之外,碧桂園從快消行業又學來一個絕技:不惜成本的做廣告和找銷售代理。楊國強不厭其煩地給高管和員工們講述的一個故事是:1995年他借了2000萬元,全部用於廣告,當年賺了5000萬元,第二年又把5000萬元全部做廣告,賺了1億元。

碧桂園內部有個口號:沒有銷售,一切為零。

碧桂園某離任高管表示,2014年他入職的時候,碧桂園與全國2800多家的中介機構簽訂銷售代理協議,佣金不菲,且效率奇高。該高管曾目睹碧桂園與香港一家銷售代理簽約當日,就有20萬人可為碧桂園賣房子了。

農民出身的楊國強,對於企業的規模有著幾乎偏執的追求。上述高管回憶,楊國強曾經會見過小米董事長雷軍,兩人在一點上達到了高度共識:搞企業,規模很重要。

2014年4月1日,在中建和旗下中海乾了近30年的吳建斌加盟碧桂園,作為財務線上的一員老將,吳以穩健著稱,其自稱來到碧桂園後的一個任務就是降低企業的負債率。

然而,在擴大買地規模還是降低負債率上,楊國強有自己的考量。

2014年正是房地產行業的小年,市場進入寒冬期,楊國強提出逆週期操作:按他的說法:在行業的冬天,政府有求於碧桂園,會開出很好的條件,譬如買地時可以分期付款,那碧桂園一定要去,要繼續買地,要買好地,有價值的地。

2015年吳建斌不斷向楊國強提出公司戰略調整的一些方案,然而那一年行情好轉,公司上下全在談銷售和資金迴流,楊國強還特意送給碧桂園總裁莫斌一幅字:“乘風破浪正此時”。

意思很清楚,碧桂園2015年的任務就是加速賣房拿地。

如今,碧桂園的土地儲備已經達到天量,截至2017年年底,其土地儲備2.8億平方米,如不算容積率因素,按照2017年的開發進度,足夠它再賣4年多的房子。此外,碧桂園另有基本鎖定但尚未簽約的潛在土地儲備約1.4億平方米,還可讓它再賣2年多的房子。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土地儲備,碧桂園即使從此不再拿地,也還可賣6年多時間的房子。

三四線城市紅利枯竭

楊國強如今需要擔憂的是,接下里的6年多時間裡,碧桂園的房子還能賣得跟2017年那麼好嗎?

在制定2018目標時,莫斌表示不設定銷售目標,楊國強追加一句,雖然沒有具體目標,但還是要在2017年的基礎上有所增長。

為此目標,碧桂園在高週轉的路上繼續策馬揚鞭並達到頂峰:(土地)摘牌即開工。

某上市房企的營銷負責人李德瑞稱,很多房企也想這麼幹,但是做不到,因為從拿地到報建開工,需要走很多程序,環保的、規劃的、消防的、水利的等等,幾乎跟地方政府的所有部門都要打交道。

然而,碧桂園就能做到,它靠的是在地方的強大政商關係。

例如2017年11月23日,碧桂園進入廣西永福縣,拿下了239畝土地,承諾投資24億元。

一個月之後,永福縣就成立了碧桂園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掛帥,成員囊括了從住建局、國土局到縣電信、聯通、移動公司的總經理,下設綜合協調辦公室、徵地拆遷組、維護穩定組。其中,維護穩定組的組長是縣委政法委副書記。

再如2013年8月,為了讓碧桂園順利拿到土地,海南省海口市澄邁縣成立碧桂園美浪灣項目徵地拆遷小組,時任澄邁縣副縣長周領軍任組長,縣國土局環境資源局長、旅遊委副書記等任副組長,7個相關的職能部門人士都是組員。

楊國強的“碧桂園工廠”:把人性與獎懲用到極致

碧桂園於2017年在北京西北五環外拿下一地塊,目前已經作為北京的共有產權房項目,預計於2019年年底交首期房子。攝影:孫春芳

李德瑞說,像碧桂園、恆大去年銷售業績那麼好,吃到的是三四線城市房價暴漲、交易量猛增的紅利,這個紅利還得持續多久,大家都吃不準,所以土地儲備多也是把雙刃劍,如果紅利持續時間久,誰手頭地多誰就有好業績,如果紅利馬上消失,誰手頭地多誰就背上巨大的包袱。

三四線城市房價暴漲,源於棚改的貨幣化安置。興業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貨幣化安置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8.5%,佔當年住宅銷售18%,拉動當年銷售增速8.7%。2017年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比例約在 60%左右。如剔除棚改貨幣化的作用,17年住宅銷售增速或僅為0.58%。

目前,地方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國開行的政策性貸款。

然而上述研究報告顯示,由於過去幾年對棚改等項目的支持力度較大,國開行生息資產的收益率下降較快,去年年報已經不足 4%,淨息差僅 1%。發債成本的上升對國開行的壓力還是會增加。出於自身能力考慮,國開行也可能不會繼續強化對棚改以及貨幣化安置的支持力度。

河南省南陽市某地方房企營銷負責人黃龍表示,在南陽市區,棚改貨幣化比率已經超過50%,而下面的有些縣已經達到了100%。這對拉動南陽地區房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碧桂園前兩年在南陽市裡兩塊地,但面積比較小,售賣光了之後,現在連售樓處和景觀場所也要拆了蓋兩棟樓再賣。

在嚐到甜頭之後,碧桂園想繼續在南陽拿地賣樓。然而,南陽市的土地資源又變得非常稀缺了。

黃龍說,前幾年南陽政府搞農運會,搞了大量BT項目,政府給不了企業錢,就把一些周邊的土地開發權給了企業,但這些土地和項目涉及大量的拆遷安置和債券債權糾紛,難以短時間成為淨地。

碧桂園等外來企業要想拿這些地或者跟南陽本地企業合作,情況非常複雜。

為此,碧桂園不得不在南陽城西北很偏遠的地方拿了塊地,該地塊起拍價3.68億元,經過740輪的漫長車輪戰,碧桂園以7.14億元的價格拿下,溢價93.88%。拍到地後,碧桂園找了河南本地開發商——建業,合作開發,由建業操盤。

黃龍稱,在目前三四線城市非常火爆的情況下,碧桂園要像之前那樣沒有競爭方低價拿地已經不可能,這從上述高溢價拿地的白熱情況可見一斑。

除了南陽市區之外,各大品牌房企繼續深入到縣一級地區。黃龍稱,恆大等房企都制定了下鄉的戰略,就是要搶佔這部分市場,割掉這部分的韭菜,一般都是一次性買賣,因為他們也知道,縣域的人是往外流的,也沒有產業基礎,靠的就是棚改貨幣化釋放出來的需求,而這部分的需求是短暫的。

黃龍判斷,縣域的住房需求最多能支撐1年左右,三四線城市則稍久,但也就兩三年左右而已。

畫大餅的激勵機制

在三四線紅利還沒消失之前把土地儲備消化掉,這是擺在楊國強面前的頭等大事。方法則是:不顧一切的高週轉。如何激勵這些執行的人,農民出身的楊國強有他自己的小算盤。

碧桂園是在2013年進入千億俱樂部的,這部分要歸功於2012年8月推出的成就共享機制:公司項目稅後利潤的20%給碧桂園區域層面和項目層面。

在每年的頒獎儀式上,不乏一些區域總和項目總拿到幾千萬成就共享獎金的案例,這是在原有工資和獎金基礎上額外增加的獎勵。

列入成就共享的地塊和項目必須滿足“567”法;買地之後,地塊必須做到5個月開盤銷售,6個月現金回籠,7個月達到資金收支平衡。

吳建斌在加盟碧桂園之後,很快就發現了這一機制的問題:一是如果項目進行融資,融資額也算成現金流,這種考核方法是不科學的,必須是銷售回款形成的現金流才算,不能算上項目融資形成的現金流。二是集團規定,項目公司買地成功,每畝可獎勵1萬元,有土地,就有成就共享的衝刺機會,但一旦買地失敗,最後會形成巨大損失。

總之,成就共享機制的弊端是:共富貴易,共患難難。

由於中國對外匯管制進一步收緊,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投入巨資開發的“森林城市”項目銷售受到嚴重影響。

於是,2014年下半年,碧桂園在不廢除原有成就共享機制的情況下,推出同心共享機制:所有新買入的土地均組成了合資公司,碧桂園佔比大約85%,集團高管佔比5%(所有項目都要投),區域人員佔比約10%(投區域所在項目),其中區域總裁對轄下的每個項目的出資不低於項目總出資額的20%或80萬元,項目總經理對自身管理的項目,出資不低於項目總出資額的30%或50萬元。

然而,這種機制,在實行之後,問題凸顯。

一是部分高管和區域項目總拿不出那麼多錢,一位新加盟的集團副總裁按規則要投資500萬元,只好抵押了北京房子來融資,一些人沒錢跟投就欠賬,這對按時跟投的人不公平。二是個人想要在短期內拿回本金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因種種原因要提前退出,退出時,公司給予高出貸款利息的最低迴報。按照測算,按照年報披露的數據,碧桂園這幾年地產項目的年利潤率都在50%-60%所有,這對提前退出者是極不公平的。

事實上,早在設計這一制度之初,楊國強在討論階段就提出自己的意見:不應把現金提前分給員工。

上述碧桂園離職高管表示,這一跟投制度,對短期離職的高管很不公平,因為前期投入那麼大一筆錢,退出的時候只給了略高於銀行貸款利息的本息,根本沒分享到高利潤的紅利。這筆錢拿去投資其他領域都比放在跟投上強。如果真要算賬,有些離任高管的損失可能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楊國強,這位18歲之前都沒有穿過新鞋襪的農民,如今已可比肩他的偶像——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富甲中國。

不過一位早年跟楊國強有深交的地產策劃人則喟嘆道:商人都是涼薄的。

1994年,出道不久的楊國強在順德建造了近4000套別墅,根本賣不出去。於是找到該地產策劃人,策劃人出了個點子,就是在別墅區蓋國際學校,一下子別墅就賣出去了。

作為回報,楊國強以成本價賣給策劃人一套別墅,同時策劃人的兩個孩子在國際學校上學。

“一開始說孩子上學不要錢,後來又要錢了。那個房子我不住了,三年後讓他們按原價140萬回收,他們的人後來就找楊國強,楊國強的處理方式是原價收回可以,但是三年的物業管理費要交。”該策劃人說後來兩人就絕交了。

沒想到,幾年之後,碧桂園在廣州拓展市場遇到了困難,楊國強就託人想請該策劃人吃飯再續前緣。“我就跟中間人講,告訴楊國強相見不如懷念,不見了,飯也不吃了。”該策劃人說。

最近兩人的會面是在星河灣老總黃文仔的60歲大壽上,黃文仔把許家印、楊國強等圈內大佬都請到了。“我那次跟楊國強就是簡單地打了個招呼而已。”該策劃人說。

楊國強的公司越做越大,然而碧桂園的高管人數卻越來越少了。

2014年4月,吳建斌加入,彼時的碧桂園成為職業經理人治理房企的典範,加上2010年7月從中建五局來碧桂園擔任總裁的莫斌,2014年從富力地產空降擔任碧桂園聯席總裁的朱榮斌。碧桂園進入“三斌”時代。

3年過去,“三斌”只剩“一斌”。

2017年4月,吳建斌從碧桂園離職,2017年6月,朱榮斌也走了。

此外,區學銘、蘇汝波和謝樹太也相繼辭職。碧桂園原先的13位執行董事,離任5人,只剩8人,而8人中,有4位為楊氏家族:楊國強,其女楊惠妍、楊子瑩,其侄楊志成。

您是否正在思考以下問題:

企業家們,你應該有聽說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為什麼投資大學生的項目,而咱們為什麼拿不到融資呢,差到哪裡?

他們的項目不如你,他們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敗的經驗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們沒有經歷過成功失敗,他們就是拿資本的能力比你強;

咱們的思維和投資人為什麼總是不同頻,好項目融資為啥這麼難?...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慄

(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楊國強的“碧桂園工廠”:把人性與獎懲用到極致

峰會價值

【項目升級】: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股權融資】: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