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歐冠聯賽第三輪繼續展開角逐,國際米蘭在主場迎來多特蒙德的挑戰。面對同樣採取三中衛體系迎戰的黃黑軍團,國米彰顯更為成熟的整體發揮和比賽掌控,在徹底遏制對手無鋒陣攻勢的基礎上,憑藉勞塔羅-馬丁內斯和坎德雷瓦的進球在歐冠死亡小組拿下關鍵勝利。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佈陣:三中衛體系的直接碰撞】

本輪歐冠之前,國米還沒有取得一場勝利並在小組墊底,要想從巴薩和多特手中搶到一個出線名額就要在本場比賽全力取勝。同時,客場作戰的多特近期狀態堪憂,在聯賽連續遭遇2-2平局後才於上週末收穫勝利,但是球隊隊長羅伊斯因身體問題沒有隨隊來到米蘭,主力中鋒帕科也因跟腱傷勢無緣比賽。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首先看主場作戰的國際米蘭,孔蒂的球隊毫無疑問以三中衛體系出戰。漢達諾維奇擔任首發門將,戈丁、德弗裡和什克里尼亞爾搭檔三中衛,阿薩莫阿和坎德雷瓦在兩側擔任邊翼衛,布羅佐維奇在中場區域居中,巴雷拉和加利亞爾迪尼在其身前兩側,勞塔羅-馬丁內斯與盧卡庫組成了球隊鋒線。

再看客場作戰的多特蒙德,球隊相應的同樣採取三中衛體系出戰。門將是及時復出的布爾基,戴上隊長袖標的胡梅爾斯與阿坎吉、魏格爾組成防線,阿什拉夫和舒爾茨擔任邊翼衛,德萊尼與維特塞爾組成雙後腰,布蘭特在鋒線居中,他的兩側分別是小阿扎爾和桑喬。

【多特主動變陣試圖正面相對,國米對相同體系掌控更深】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國際米蘭是役在主場採取三中衛體系不出意料,只是多特蒙德選擇變陣並同樣以三中衛體系迎戰則明顯與媒體賽前預測不符。從戰術角度來看,多特主帥法夫爾在本場比賽選擇與國米相似的戰術體系有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出發點,而三中衛體系正是此前英超球隊應對孔蒂球隊的普遍選擇。

與此同時,多特本場比賽還安排兩名防守型後腰德萊尼和維特塞爾攜手首發。在兩名邊翼衛積極退回到防線的基礎上,這樣的人員選擇讓球隊儼然設置多達7人的專職防守力量——根據此前的小組排名形勢,多特本場比賽優先立足防守的思路非常清晰,畢竟一場平局也是球隊所能接受的。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於是我們看到,多特開局後主動讓出球權和中場並明顯採取穩守反擊戰術,球隊在落入陣地戰後的實際站位以541為主,只有布蘭特一人突在前面,桑喬和小阿扎爾也積極回撤到邊翼衛身前協防。只是如同孔蒂所言,“多特改變陣型改踢5後衛,這意味著他們畏懼我們,他們想通過改變他們的戰術來模仿我們。”對於習慣了四後衛體系(多特陣型以4231為根基)的多特而言,這種臨場變陣並不意味著球隊防守就能得到質的提升,球員不適所帶來的諸多隱藏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與多特不同,本賽季的國米在孔蒂的調教下漸入佳境,場上球員顯然對三中衛體系更為熟悉,對職責分工和傳遞配合也有更深刻理解。不僅如此,國米的整體站位其實與多特的雙後腰也有明顯不同。在三中衛身前,布羅佐維奇可以視為單後腰,他的場上作用既是防線的一道屏障,同樣也是球隊進攻的重要樞紐。同時,巴雷拉和加利亞爾迪尼在其身前兩側活動,有效串聯球隊的前後場,而兩名前鋒勞塔羅-馬丁內斯與盧卡庫猶如兩把利劍直接插入多特防線。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如前文所講,多特的三中衛體系搭配了更多的防守力量。在整體回撤防守後,球隊在中前場幾乎讓國米的持球球員不設防。於是,除了布羅佐維奇全場比賽貢獻了65次傳遞和89%的傳球成功率,國米三中衛的傳球成功率全部超過93%,戈丁的傳球成功率甚至達到了97%,由此可見國米本場比賽踢得多麼穩健和輕鬆。

【國米主攻防線身後取得成效,多特試圖反攻卻難尋力量】

以布羅佐維奇為中心,國米場上球員的分工和跑位非常合理,進而在開局階段徹底掌控球權的基礎上,通過耐心控制不斷找尋進攻機會。特別是面對多特這種相同陣型,國米顯然更善於找尋邊中衛和邊翼衛之間的空間,同時主攻多特防線的身後空當,而同時兩名前鋒的交叉換位和牽扯傳遞也頗為積極,這讓多特死板且不適的防線如臨大敵。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通過本場比賽的球員實際站位圖可以看出,國米球員在三中衛體系下踢得非常順暢和清晰,而多特在突然變陣後則明顯站位混亂,不僅在於攻擊線的球員職責不清近乎擠作一團,後防線同樣未能展現應有默契。特別是邊翼衛在兩名邊鋒位置回撤後,反而進一步壓縮了活動區域,與邊中衛之間的互補性也未能有效體現。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於是,國米在耐心的進攻推進中突然給予了多特當頭一棒。來到比賽第22分鐘,德弗裡持球來到多特半場後居然始終沒有遭遇防守,隨即發現空當後送出一記身後傳球,勞塔羅-馬丁內斯心領神會的插入禁區胸部停球后剷射得手,國米就此取得領先。

回顧這粒進球,正是多特左邊翼衛舒爾茨拖在最後面,因此勞塔羅-馬丁內斯在隊友傳球時並不越位。顯然,多特的這種防線站位犯了致命錯誤,特別是邊翼衛在陣地防守落位時怎能拖在防線的最後位置?再看看多特防線在對方傳跑配合時的整體木楞,可見球隊並沒有針對國米的進攻戰術做出應對——對於本場比賽選擇變陣的多特而言,這粒失球可謂把球隊問題全部展現出來。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在收穫進球后,國米自然開始有意識回收並穩住防守,反觀此時更應在進攻端做出回應的多特卻沒有未見任何改變。看看下半場伊始這個鏡頭,當國米三中衛在後場不斷彼此傳遞以消耗時間,多特攻擊線的多名球員卻在遠處持觀望姿態。看上去,好像多特才是此時比分領先的一方,而這自然與球隊本場比賽屯兵後場的人員選擇有關,進而導致球隊在反攻時根本沒有充足力量。

【無鋒多特難以創造威脅,國米反擊鎖定比賽勝局】

如前文所述,羅伊斯和帕科的缺陣對多特影響不小,而主教練法夫爾在本場比賽採取三中衛體系的同時還排出了一套無鋒陣,並安排邊鋒出身的布蘭特頂在最前面。在由守轉攻時,布蘭特的踢球風格自然是頻頻回撤拿球,進而為兩翼前插的隊友送出疏導傳球,只是當多特兩側邊鋒完成持球推進後卻發現在對方門前區域根本沒人接應和搶點,這便導致球隊進攻只開花不結果。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縱觀全場,多特的邊路進攻比例達到85%。可是在沒有中鋒的人員佈局中,縱然邊路持續撕破對方防線又有何用?在不斷的進攻嘗試中,多特最終的進攻選擇唯有不停在禁區外圍傳遞,就是沒有球員能在對方門前站出來完成接應和射門,這對落後局面的多特而言無疑是個致命問題,而國米在全線退守後的密集防線則沒有遭到太多衝擊,進而輕易把多特攻勢阻攔在禁區之外。其中,中場球員巴雷拉一人便完成了6次搶斷,而多特全隊不過才12次。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於是多特在全場控球率達到58%的情況下,完成了多達635次傳球,但是換來的射門數卻只有5次,甚至其中3次是在禁區外完成的,可見這種無鋒陣讓球隊進攻近乎作繭自縛。對此,法夫爾在下半場先用達胡德換下德萊尼以增加中場組織,後用拉爾森換下阿坎吉後把陣型調回到熟悉的4231,只是球隊鋒線位置始終無人,這些進攻嘗試看上去根本無法取得質的改變。

與此同時,退居防守的國米則在進攻端不斷豐富思路。特別是看到盧卡庫在與胡梅爾斯的對抗中難言優勢,孔蒂大膽的選擇年輕球員埃斯波西託替換盧卡庫登場,以此增加反擊的速度和威脅。果不其然,這位17歲前鋒登場後彰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不講道理的突破讓多特本就缺乏速度的防線倍感吃力,甚至在比賽第81分鐘為球隊創造了一粒點球。

覆盤:面對國米的成熟體系,模仿對手的多特作繭自縛般自找苦吃

在布爾基成功擋住勞塔羅-馬丁內斯主罰的點球后,背水一戰的多特全線壓上,甚至頻頻採取最簡單的衝吊式打法以在進攻端做出嘗試。只是這些努力根本無法撼動國米的強韌防線。與此同時,主隊的反擊則不斷打出威脅,進而在比賽第89分鐘由坎德雷瓦在前場接隊友直塞後突入禁區面對門將射門得手,比賽就此失去了懸念。

【結語:國米拿下關鍵戰役,無鋒多特付出代價】

自孔蒂接手球隊後,國際米蘭的持續進步有目共睹,而這場2-0的關鍵勝利這為他們的歐冠賽程贏得了主動,有望在死亡小組成功完成突圍。反觀多特,球隊再度為今夏未能簽下一名中鋒而付出代價,這般致命缺陷讓他們的賽季之旅充滿危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