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历史热点纵横


司马徽那是东汉末年名士,曾长期客居襄阳,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为友。

司马徽与庞德公亲如兄弟,他去庞德公家做客,即使庞德公外出,他也毫不避讳,跟在自己家一样。而庞德公的家人,也待之非常的恭敬,视其为尊长。

庞德公可是当时的名士,虽然躬耕山野之间,天下时事却是了然于胸,且精通医术,通晓奇门遁甲之术,颇有声名。庞德公数次为刘表所请,而不为所动。

当时,庞德公、司马徽和庞统等人的庭院,隔水相望,所以,常常荡舟涉水相聚,交往甚密。庞统与庞德公关系更加亲密,乃是庞德公的侄子。而另外一位大隐士诸葛亮的姐姐,则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原来,他们两庞一诸葛,三人竟然都是亲戚。徐庶游居襄阳时,也是慕庞德公的声名,成为了他们的好友。

庞德公自己无心仕途,却希望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可以有一个好的前程。庞德公为了增加司马徽的声名,称呼司马徽为“水镜”,而司马徽则称庞德公为“庞公”。而更有名的“卧龙”、“凤雏”的称号,也皆由庞德公所起。

名号有了,下一步就是将“产品”推销出去了。庞德公先安排徐庶投奔了刘备,一探刘备虚实。再由徐庶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招牌广告发放给刘备,给刘备先留下一个印象。当刘备偶然经过他们的隐居地时,司马徽适时出现,再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两大名士都推荐诸葛亮,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当时“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天下人皆知的话,那诸葛亮和庞统家的门槛,恐怕早就被人踩破了。但是,除了刘备之外,很少人去请他们,甚至庞统还要自己去投奔周瑜,这就说明这个广告就是给刘备量身定制的。庞德公的计划就是向刘备推荐徐庶、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自然会不遗余力了推荐三人给刘备了。

那为什么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呢?

我们先要确定一下,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不是叔侄关系。从史料上看,司马徽是颍川阳翟县人,即现在的河南禹州人。而司马懿则是河内郡温县人,即现在河南焦作温县。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很近,仅有不到200里的路程,但是还真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证明两人是叔侄关系。如果两人真的是叔侄关系,史料上应该会写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吧。

司马徽之所以能够跟庞德公、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当时都是布衣,而且都选择隐居在襄阳的山野之间。再看司马懿呢,那可是出身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呀。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这可不是一个小官了。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绝对的省部级高官;其高祖父司马钧为征西将军,也是正规的重号高级将领。

如果司马徽是司马防的兄弟,史料上总该有个资料吧。那样子的话,司马徽应该投靠自己的兄弟司马防才是呀。司马防是东汉的正式官员,可以向东汉朝廷(实权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手中)推荐自己的儿子司马懿,也同样可以推荐司马徽。怎么看,也是司马徽可以借力司马懿的父亲,而司马懿并不需要借力司马徽呀。

更何况,司马懿的声名,相比司马徽更大,当时的尚书崔琰都夸赞司马懿聪明,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曹操听闻了司马懿的名声,立刻派人去召司马懿。结果呢,司马懿还看不上曹操,装病不去。这怎么看都不需要司马徽的推荐呀。

反观当时的刘备呢?只是一个被打的到处乱窜,暂避荆州的所谓的汉室宗亲而已。以当时的刘备,想招纳司马懿到自己的麾下,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司马徽应该知道司马懿,但是根本就没见过司马懿,所以,他根本就没法跟刘备推荐司马懿。

假设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司马懿有什么用呢?当时司马懿应该在都城许昌,是曹操的地盘。而刘备和司马徽在襄阳,即使推荐了司马懿,刘备也请不到。既然如此,司马徽当人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了。


奕天读历史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小小嬴政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历来现实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史官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徽为颍川人,司马懿为河内温人,两人并无交集。司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刘备访司马徽,司马徽向其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后来司马徽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马懿出身士族,博学洽闻,少时即被名士杨俊,崔琰赞许,以为非常之器。建安中为曹操主簿。

当时庞统,诸葛亮皆在荆州居住,归刘表统辖,不属于曹操统治区,司马徽可以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区居住,早年就追随曹操,可谓是名分已定,根本无法推荐给他人。


鲁庙之器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不过这个问题也有点瑕疵。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首先司马徽和司马懿根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现在禹州和温县相距120多公里,在古代算是一段不短的距离。此外,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字建公,司马徽字德操。从名和字上来看,两个人的字相距甚远,不像是兄弟关系。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不是叔侄关系,他们有可能多多少少有一点关系。司马家本来就不是一个大姓氏,而且司马这个姓氏祖先也比较明确,司马懿和司马徽的家乡又距离不远,所以他们有一点血缘关系也非常正常。另一点,有的史料并没有记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徐庶。徐庶也是当时有才能的名士,和司马徽关系也不错,但他是主动投靠刘备。刘备在得到徐庶之前并没有得到司马徽的推荐。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名士,也是一个不贪图名利的隐士。司马徽知识渊博,精通道学、经学、兵法等,是一个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不过和其他才能相比,司马徽在识人方面的才能更是当时一绝。司马徽和当时名士庞德公是好朋友,两个人都有识人之能。司马徽把先后把当时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和号称凤雏庞统推荐给了求贤若渴的刘备。

虽然当时有“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之说,不过刘备并不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及他们的能力。刘备在新野期间曾经前往拜访司马徽,和司马徽讨论当时大事。司马徽知道刘备是一位天下英主所以非常愿意为刘备推荐人才。当刘备询问谁是天下贤才的时候,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后来徐庶也在刘备面前推荐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刘备不仅请出了诸葛亮,而且还请出庞统。刘备得到卧龙和凤雏之后,他的事业开始走向正轨,刘备最终成为三分天下的皇帝。

司马徽素有推荐贤能的美名,他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为什么没有向刘备推荐才华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司马懿呢?

天下贤才那么多,司马徽不一定非要把每个人都推荐给刘备,他也不可能把所有贤才都推荐给刘备。他也只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也在情理之中,也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司马徽是北方人,而且距离司马懿家乡不远。但是建安三年,司马徽南下荆州,来到了刘表的地盘,司马徽的交际圈子也基本上圈定在荆州。司马徽和庞德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庞德公的识人之才不亚于司马徽。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徐庶、诸葛亮、庞统都在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圈子里,他们的关系比较要好,而且庞统还是庞德公的侄子,几个人相互知道彼此的才华。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司马徽和庞德公没有出仕的想法,诸葛亮和庞统倒是非常想找一个明主。司马徽和庞德公自然愿意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但是司马徽未必和司马懿深交,也没有史料显示司马懿和司马徽关系甚好,司马徽未必知道司马懿的才华。刘备和司马徽谈论之时,司马懿也没有像诸葛亮和庞统那样早就声名远扬。司马徽不知道司马懿是何人都非常正常,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更正常。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07年前后。207年以前司马懿正在北方“装死”,也就是说他在曹操的地盘上。当时的司马懿正在待价而沽,他为了不在曹操手下当差而装病。曹操都请不动司马懿,刘备请动司马懿的可能性更小。再说了当时司马懿在曹操的地盘上,让刘备跑到曹操的地盘上挖曹操的墙角根本不可能。曹操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我们只见曹操挖别人的墙角,很少见到曹操被别人挖墙脚。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也没有用,刘备也不可能得到这个人才。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希望刘备把天下奇才尽结收入囊中,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情况是刘备的人才在三国中是最少的。如果刘备真能把司马懿收入麾下的话,有可能兴复汉室的希望大大增加,也有可能刘氏政权最后归了司马家。


依稀说史


三国姓司马姓氏的人极少。除了河内司马八达这一大族之外,也就只有一个隐居在襄阳的司马徽了。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是叔侄的关系,但考虑到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没准司马徽可能还真的和河内司马家有点历史渊源呢!



司马徽一句话的宣传,千金难买

司马徽在老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的时候,曾经和庞统聊过天,并称他为“南州名士之首”。从此,庞统声绝天下,连诸葛亮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名号。可见司马徽和庞德公、许邵一样,极会相人,而且一但相中,身价立即水涨船高。

而且司马徽在襄阳居住时,向刘备举荐过庞统和诸葛亮,两人后面也都得到了重用,这就证明了司马徽的眼光够准的。那他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自己的族人司马懿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司马懿当时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在曹操管辖的范围之内。司马徽总不能让刘备到敌方阵营里劫人吧!太不划算了。

第二:司马徽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有司马懿这号人。两人虽然为同宗,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而且司马徽应该是从小就在阳翟长大,和从小生长于温县的司马懿并没有交集。

司马徽的身世

司马徽不可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当然也有父亲、有母亲,我个人认为司马徽其实是司马懿的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的私生子。否则的话,以司马徽这么一个精通道学、奇门遁甲、兵法布阵的人物,怎么可能会生身不详呢?后世扒都要把他的身世扒出来的。

因为司马徽的这个身份,家族人并不承认他,所以在司马儁卸任之后,司马徽就在阳翟定了居,没有随父亲回去温县。而且也只有因为这样才可以解释,陈寿为什么没有对司马徽的身世刨根问底,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庞统等荆州名士的老师啊!就因为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自然也要建设一个完美的族谱,要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出了司马徽这样一个人,肯定有损皇帝的脸面,所以司马炎不说,陈寿也不敢写。

不过司马儁对这个儿子也还是不错的,至少他把家族传下来的各种道学、兵法教给了他,让他可以有一技之长,不至于穷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做事风格和行军布阵如此相似了,因为他们完全就是同出一门的。

诸葛亮继承于司马徽,司马懿继承于司马家族,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贰一橙


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



首先,这两人虽然都姓司马,都不是司马迁的后代,你懂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当时不是一家。因为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太极拳)的,而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县的。说起来都是河南老乡,可一个在焦作,一个在许昌,相隔都快二百公里了!见都没见过——根本就不认识,怎么可能是叔侄?



其次,司马懿虽少有贤名,但一直低调,尤其是归顺曹操之后,一直都在韬光养晦。司马徽与他没一毛钱的关系,自然就无从说起向刘备推荐了。推荐人推荐的都是身边的贤人或高足,谁会推荐一个只是同姓未成谋面的人呢?再说,你这样推荐,曹操怎么想?司马懿怎么想?

最后,司马懿的性格,司马懿是个很聪明且小心谨慎的人,从他投奔曹操之后的行为就能看出。司马懿绝对不是赌徒,没有万全的把握他是不会去做的,就连篡魏,想了一辈子最后叫没有下狠心,空城计也是没完全把握所以不敢。试问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怎么会投奔当时一点家底都没有还在四处流离的人。

二:局势问题,及徐庶,诸葛亮,庞统的性格



首先,当时天下大乱,古人都奉行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想,很少有人会孤注一掷的,肯定要留一点后手,所以司马徽不可能把所有的子全部押到刘备这一个人身上。 更何况,刘备当时的情况并不好,没有什么实质的实力,只有一个大汉皇叔的名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潜力股,这样的人值得下注,但不可能满仓,输了就是血本无归的结果,肯定要留一个退路。



再者,徐庶、诸葛亮与庞统、司马懿的性格上有本质的区别。徐庶是一个传统的儒生,一直忠于汉室,所以因为刘备皇叔的身份才会主动去投,最后被曹操以母要挟投了曹操,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出一计。而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一生都为了实现刘备的抱负而奋斗。



最后就是庞统。庞统和司马懿更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如果说司马懿是小心谨慎,庞统就是豪放自负,他就是一赌徒。庞统所投靠的不是曹操那种已经有了基业的主公,而是刚刚创业的刘备,那样才能表现他自己的才能。这点,从庞统的事迹完全就可以看出,他要的是一个有潜力但是还没有成功的主公,这样他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故而选择了刘备。



总结一下,其实徐庶、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投奔谁,和司马徽有毛线关系!主要是他们熟悉自己的性格,他们想找一个怎么样的人他们自己最清楚。显然,刘备显然更适合前三人,而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投奔刘备能图什么?还要面对一个朝不保夕的情况,小心谨慎的他显然是不会选择刘备的。


小姐姐讲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明白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说他们是叔侄是野史中来的,正史中没有记载。他们虽然姓司马,但是没有任何关系,并且不同辈。他们都是河内人,并且家庭住址只相差120公里,但是古代交通不便利,这个距离还是非常远的。


另外,司马徽死时是208年,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两个人并没有在曹操府中打过照面。但是司马徽却给司马懿冠之“冢虎”,说明他们两个人还是有来往的,就算不是,起码也是知道彼此的,他们两人的关系就是这样了。

在古代人如果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去游学,拜访名儒隐士。一个人的知识面肯定有限,游学好多时候是互相学习,比如庞统就不远千里拜访过司马徽,并在司马徽家里住了数月,刚一见面曾彻夜长谈,说庞统是来向司马徽来求学来了,而司马徽也肯定向庞统学了不少东西。庞统的一个堂叔叫庞德公,庞德公最要好的哥们就是司马徽,庞德公的一个儿子娶的是诸葛亮的二姐,他们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好多名士都在这个圈子里。我们权且把这个圈子叫荆襄圈吧。水镜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是因为他们同属一个圈子,互相很熟。司马懿不属于这个圈子(司马懿的师承是胡昭)水镜即使听说过司马懿的才名,也对他不甚了解,怎么推荐?


历史的盒子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懿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不是叔侄关系。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人,三国时期,谯沛出武将,颍川出名士,除了刚刚说的司马徽,还有荀彧、荀攸叔侄,钟繇钟会父子,徐庶,郭嘉,陈群等人。

也就是说司马懿与司马徽两人的籍贯都不一样,那么两人肯定不同宗,连族子族叔的关系都不是,更不用说是叔侄关系了。

但说两个人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祖父叫司马儁,是颍川太守,也就是说两家人可能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司马徽的亲戚拜访过同为司马家的司马儁,不过,这个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那司马徽为什么会出现在襄阳呢?这个和徐庶、诸葛亮都出现在荆州襄阳的原因是一样的,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很多人就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司马徽的家族显然也是这个时候到荆州的。

假设司马徽与司马懿存在一定的亲戚关系,那么司马徽还会介绍给刘备吗?其实也不会,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但是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而司马懿出山是在建安十三年,而其实在建安六年的时候曹操就征召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装病拒绝出山,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个时候是不想出山的。

第二,诸葛亮的父亲死得早,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带大的,但是诸葛玄带他们到荆州之后,不久就死去了,而诸葛家称不上士族,所以需要司马徽的介绍,而司马懿则不同,河内望族,他的父亲就是京兆尹,曹操还是司马防推荐入仕的,司马懿根本不需要司马徽介绍。

第三,最根本的原因是,河内郡是在曹操的地盘里,即使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司马懿,刘备显然也没那个胆子到河内郡去请贤,另外,即使刘备不管几顾司马家,司马懿也不会帮他的,毕竟刘备实在没有什么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