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五代的人才,不是出家就是修道

南宋以後的道家就很難講了,他們也會佛家的道法,都很高明,而且比學佛的人還學佛。當然也比學道的人還學道,更通達儒家,但是這些人都走上神仙之路了。所以我們看歷史,五代共亂了七八十年,歐陽修奉命主編五代史,他有個感想,說五代七八十年沒有出一個大人物,沒有一個大帝王,也沒有一個了不起的將相。五代有名的一個宰相馮道,是歐陽修最頭痛的,五個朝代五個皇帝,都請他出來當宰相。歐陽修說他是中國文人中的無恥之徒,是無恥的代表,他活了八九十歲才死。可是呢,與歐陽修同時的蘇東坡跟王安石,卻認為五代有很多的人物,都是頂尖的。王安石說五代人才太多了,但都出家去了,不是當和尚就是去修道了,那是他們對於時代的一種反抗,因為看不下去了!

南懷瑾:五代的人才,不是出家就是修道

所以我們講禪宗真正的興盛是在唐末五代,道家這些神仙人物也在五代最多。歐陽修認為馮道是最糟糕的!但是王安石認為馮道是位度眾生的大菩薩;蘇東坡更認為這些人是活佛!因為五代這七八十年的變亂,都是邊疆民族外夷來當皇帝。蘇東坡說,如果責備馮道不盡忠,請問他該為誰盡忠?但是他把中國文化保留了幾十年,那可是很困難的一件事。馮道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建樹,也沒有多講過一些話,更沒有著作,只是庸庸碌碌,可以說是鄉愿的代表。一切都是上面講了是,奉命照辦。但是他有時候也不辦,我們至少從歷史看出來,這樣一個變亂的政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不對就殺掉你。他能夠讓所有上臺皇帝請他來當宰相,那可不容易啊!至少這個人本身在公事、私事上,沒有什麼缺點被政敵抓到的,否則這條命也早就沒有了。

中國文化一個通俗的觀念是“宰相肚裡好撐船”,是說當宰相要包容一切好壞、正反的意見,要有這樣大的度量。馮道一生一篇文章都不留,一封信也不留,詩啊,勉勉強強找到幾首,有一首詩中最後一句是:“狼虎叢中可立身。”那是他的修養。五代他所侍候過的這一些皇帝,他認為都是豺狼虎豹,沒有把他們當皇帝看。

道家、佛家的學術思想,在五代這個變亂的時代,是非常昌明的。我們後來看的所謂修道的一些丹經,多半是五代以後的著作。譬如說有位呂純陽,也是唐末五代的人物,我常常說,道家的呂純陽等於是佛家的六祖,屬於道家的一個革命派的人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