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創建時期,都是如此。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那麼所謂黃老之學的道家學術,它的內容又如何?當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周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現代人對道家的觀念,是漢、唐以後的人所持的觀念。在秦漢以前,現在所謂的“道家”與孔孟之學的所謂“儒家”,原本沒有分開的,統統是一個“道”字,而這一個“道”字,代表了中國的宗教觀,也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包括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經濟哲學,乃至一切哲學,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對道家的學術,就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意思是說,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整個文化。“廣博”是包羅眾多,“精微”是精細到極點,微妙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有人說,提到我們的歷史文化,所謂魏晉南北朝這一階段,正是《易經》、《老子》、《莊子》“三玄”之學最流行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是一個變動不安、非常混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最衰敗的兩百多年。可是在哲學思想方面,由於知識分子的高談闊論,也提升到極點,於是有人說,“三玄”之學,是衰亂之書,因為每到一個衰亂的時代,“三玄”之學就會特別受人歡迎。這是在動亂不安中,人們的精神失去寄託,便希望從這方面,找到一條出路。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其實,並不一定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中國歷史,漢、唐、宋、元、明、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一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或在私人事業上,幫助別人發財,當上了老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的伊尹、傅說,周朝開國時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與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於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家的態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恰如其分。次如唐代的魏徵,明代的劉伯溫,清朝的范文程等等,還有許多不可知、不可數的道家人物。

南懷瑾:歷史上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有道家撥亂反正


現在再循歷史時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的漢朝的“文景之治”,漢文帝與景帝父子相繼,為漢朝鼎盛的尖峰時期;唐朝的“貞觀之治”,乃至於唐明皇,他們年輕時代,初期開創基業所用的都是道家學術—也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而漢、唐這兩個時代,亦是整個歷史上,算來是最可觀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