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夫小知識:咳嗽有痰,教你選擇適合的中成藥

夜裡不停地咳嗽讓我無法安睡。”"咳得都喘不過氣,可就是咳不出痰來,難受壞了!”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咳嗽有痰自然要對症處理。在此就給大家講一講如何選用止咳祛痰的中成藥。

沈大夫小知識:咳嗽有痰,教你選擇適合的中成藥


咳嗽是呼吸道常見的症狀,是由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異物、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引起,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咳嗽的病因很多,必須及時查明,方能根治。

那麼,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有哪些呢?西醫認為,常見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氣腫、肺炎等;還可見於心血管疾病,如肺水腫、肺栓塞和心包炎等。另外還有胸膜疾病,如氣胸、胸腔積液、胸膜間皮瘤和胸部外傷等也會引起咳嗽。

從中醫的角度看,“咳”是指無痰而有聲,“嗽”是指無聲而有痰,“咳嗽”指有痰而有聲。咳嗽的發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臟腑內傷而涉及於肺,故有“咳嗽不止於肺,而不離乎肺”之說。

沈大夫小知識:咳嗽有痰,教你選擇適合的中成藥


“痰飲”則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當它形成之後,又能作用於人體,引起新的病理變化,形成多種病症,故又稱為繼發性致病因素。一般認為,溼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就形質而言,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

中醫治療咳嗽的原則是,外感者以祛邪宣肺為主,內傷者以調理臟腑為主。我們的臟腑中,肺、脾、腎、三焦與水液代謝的關係最為密切,如若功能失調,均可生成痰飲。所以,中醫往往要配伍理肺、運脾、溫腎等藥,以治生痰之源。同時,配伍調理氣機之藥,使患者氣順痰消。

沈大夫小知識:咳嗽有痰,教你選擇適合的中成藥


臨床上,咳嗽的患者是否有痰以及痰飲的量、色等對指導診斷、治療有著直接的關係。

風寒咳嗽:痰稀薄,色清白,量較多,咳嗽聲重,常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痛、發熱、怕冷、無汗、肢體酸楚等症狀。治療要用溫化寒痰止咳藥,如杏仁止咳糖漿、蛇膽陳皮口服液、桂龍咳喘寧、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風熱咳嗽:頻咳、氣粗、咽痛、咳痰稠黃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風、身熱、鼻流黃濁涕、口渴、頭痛等症狀。治療要用清熱化痰止咳藥,如急支糖漿、羅漢果止咳沖劑、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川貝枇杷露、鎮咳寧糖漿、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風燥咳嗽: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咽乾、鼻唇乾燥等。治療要用清肺燥兼宣肺疏表藥,如羚羊清肺丸、杏蘇二陳丸等。

痰溼咳嗽:咳聲重濁、痰多、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進甘甜油膩食物可加重,伴有胸悶、食少、體倦、便溏等症狀。治療要用理肺健脾、寧嗽祛痰藥,如半夏露、桔貝半夏曲、橘紅痰咳沖劑、二陳丸等。

久咳陰傷:久咳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夾有血絲,常伴有午後顴紅潮熱、盜汗、神疲等。治療要用滋肺陰、除頑痰、生津液、降逆氣的藥,如蜜煉川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秋梨膏、養陰清肺膏等。

肺氣虛咳: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常由咳嗽日久不愈所致。治療要用益氣固表、健脾補腎的藥,如固本咳喘片、百令膠囊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