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軌道交通:湖南呈現給世界的“新名片”

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是那樣殷切:“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都市交通的發展方向”“一定要把我國製造業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搞上去,紮紮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群眾遊行環節湖南彩車“瀟湘今朝”的步履是那樣鏗鏘:磁懸浮列車和工程概念車的彩車頭、工程機械底盤、張力十足的盾構機模型、“劍指長空”的工程機械泵臂,無不彰顯出湖南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如今,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湖南。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以“智慧軌道、聯通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博覽會將於10月18日在長沙開幕,並長期落戶湖南。這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專業展會,2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30多名院士專家、400多位企業代表、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兩萬多名專業人士集聚湖南。

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

面向世界成就“國家名片”

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

2014年,湖南第一條地鐵在長沙正式開通運營。如今,長沙已開通了3條地鐵線路,明年還將開通3條,另有8條地鐵線路正在規劃建設中。

縱觀神州大地,從改革開放之前只擁有“一城一線”,到如今已開通36城5761公里185條線路,里程增加249倍之多,穩居世界第一。

千里互連,萬線互通,軌道上的中國城市,地鐵穿梭於地下,高鐵輕軌橫架於空中。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湖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產銷兩旺,主要產品訂單充足,鐵路機車、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分別增長32.1%和86.7%。

追尋著中國軌道交通發展的足跡,記者來到有中國鐵路機車發展“活史書”之稱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的電力機車總成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個“第一”。

資料顯示,1958年,中國第一臺幹線電力機車成功下線;1961年,6Y1型1號電力機車正式投入運營;1968年春天,株機獨立研製的第8號電力機車下線並定型,被命名為“韶山1型”,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韶山”二字。

1978年,株機正式向電力機車專業製造轉型;1996年,AC4000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成功下線,開啟中國電力機車“交流時代”;2004年,首列地鐵車輛下線;2006年,中國最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HXD1型下線,收穫“重載之王”稱號;2008年,機車生產臺位從原來的9個增至18個。此後,株機自主設計的馬來西亞城際動車組、土耳其安卡拉不鏽鋼地鐵列車、儲能式輕軌車輛等相繼在這個車間誕生。

轉產電力機車40餘年來,株機研發各型幹線電力機車50多種,累計生產1萬多臺,推動中國電力機車實現了從直流到交流、從常速到高速、從普載到重載、從進口到出口的跨越,支持“中國電力機車搖籃”迅速成長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併為中國鐵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歷次大提速提供了強有力的牽引裝備保障。

株機還根據不同國家市場特點,先後研發出“米軌動車組”、有軌電車等產品,其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株洲在1936年粵漢鐵路開通時還是一個小集鎮,1949年成立株洲區人民政府,1953年改為省轄市。這個當年的小集鎮與新中國共成長,從“一窮二白”起步,逐步在軌道交通領域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據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介紹,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已形成整機制造、核心部件研製協調發展的產業集群,集聚了近400家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形成集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和售後服務、物流配送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本地配套率達70%以上。2015年,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這也是我國首個千億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2016年,湖南省政府出臺16條政策措施,致力於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今年6月14日,株洲市發佈規劃,到2025年,要把株洲建成現代軌道交通科技城、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中心、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智造中心和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產業服務中心。

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馬天毅告訴記者,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初賽”中,株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作為唯一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贏得勝利。

據馬天毅介紹,湖南是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基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含磁懸浮)已成為湖南製造業各門類中行業地位高、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人才優勢明顯、產業譜系齊全、產業鏈條完整並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具體來說,在去年國內排名前5位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中,湖南佔2席,總規模位列全國首位;湖南電力機車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超20%,居世界第一位;湖南生產的電力機車、城軌車輛、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機車車輛電傳動系統、養路機械電氣控制系統、高速重載鐵路牽引電機和牽引變壓器、高速動車組牽引電機、牽引變壓器等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均居第一位;產品譜系較為齊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本地配套率達70%以上;創新能力強,2019年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落戶株洲,世界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世界唯一“儲能式電力牽引輕軌車輛”、國內首列商業運營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均出自湖南。

湖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能為全球軌道交通用戶提供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的“國家名片”。

  從“智能製造”到“智慧交通”

面向發展鑄就“大國重器”

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9月19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繪就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的宏偉藍圖。湖南以多個“中國第一”入選“交通強國”第一批試點。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

1956年,國家工程機械行業四大研究院之一“長沙建築機械研究院”在北京成立。1976年,該院遷到長沙。1992年9月,新上任的副院長詹純新與同事借了50萬元,共同成立了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三一集團從湖南漣源遷至長沙;3年後,原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教授何清華成立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從原鐵道部株洲橋樑廠技術員幹起的劉飛香入主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南,工程機械產業與裝備製造產業形成了共生共存、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今年9月,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發布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榜單,12家中國企業上榜,上述4家企業全部入榜。

前不久,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與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一起暢談世界超級工程背後的“中國力量”。企業家們表示,在“華龍一號”、港珠澳大橋以及京滬高鐵、上海地鐵、長沙磁懸浮項目等130多條高鐵與城際輕軌建設過程中,都有長沙工程機械的身影:建設青藏鐵路時,不斷攻克世界難題的能力與攻堅克難的精神成為中聯重科乃至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光榮底色;以鐵建重工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盾構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90%以上,並佔據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山河智能公司則於2000年製造出我國首臺“隧道鑿岩機器人”。

目前,長沙正全力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推動“裝備製造”向“裝備智造”轉變。

2018年,長沙以產業鏈建設作為縱深推進智能製造的著力點,確定了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以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和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為代表的“三智一自主”領域成為重中之重:4月,率先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細則;6月,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正式開園;10月,長沙發布首批4個種類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12月,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獲批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今年6月21日,開啟長沙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新徵程的相關文件正式出臺;9月下旬,長沙市委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大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10月9日,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正式揚帆啟航。

近年來,湖南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製造強省建設,推進智能製造向智慧交通轉變。當地構建了強勁的政策支撐體系,支持智能製造發展;立足產業基礎,圍繞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優勢領域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以智能智造項目為重點,啟動實施四批次共250個製造強省建設項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車株機的“轉向架智能製造項目”成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首個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開創了軌道交通智能製造新模式,實現了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全流程的智能化。

得益於政策的強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2017年,全球首款智軌列車在湖南試跑;2018年,國內首次幹線鐵路4500噸自動駕駛運行在湖南實現;全國第一個獲得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的自動駕駛公交車在湘江新區智慧公交示範線開放道路試運行;今年2月,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所”)自主研發的智軌電車在哈爾濱的嚴寒氣候條件下接受測試和試跑;今年7月,中車株所向全球發佈全自主CBTC(基於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信號系統,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再添“生力軍”。

  從“磁浮試驗”到“磁浮產業”

面向未來造就“強省利器”

2016年12月26日,我國首條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範線、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在湖南開通運行,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名為《寫在長沙磁浮列車開通運行之時》的文章中寫道:“再先進的技術如果始終走不出試驗室,其對社會的價值就難以體現。我期待長沙在建設中部交通樞紐中走在前列、期待我省具有先發優勢的磁浮技術走向產業化。”

省委書記的“兩個期待”讓人想起同年9月6日的一件事。這一天,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掛牌,省政府與國防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杜家毫出席簽約儀式並揭牌。杜家毫對於磁浮產業化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013年4月19日,杜家毫在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試乘了工廠正在研發的磁浮試驗線。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在1.6公里長的試驗線上,列車已試行了近2萬公里。

2014年1月7日,杜家毫在聽取情況彙報時指出,建設中低速磁浮軌道交通是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挖掘和放大湖南“一部一帶”區位優勢的重大舉措。要大力支持、加快推進中低速磁浮軌道交通在湖南率先運用,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4個月後,長沙磁浮工程——這條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線路正式開建。

在湖南,磁浮工程已不僅僅是一個交通項目,更是一項創新事業。湖南省委、省政府從戰略高度對磁浮交通發展進行頂層設計,致力於提高湖南磁浮的國際話語權,全力打通磁浮研發、裝備製造、設計諮詢、運營管理等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如今,磁浮列車需要的1萬餘個零部件,90%以上可以在湖南省內完成研發、生產和採購,擁有技術和產業優勢的湖南長株潭核心區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磁浮之都”:今年5月,“時速200公里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方案通過業內評審;6月13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下線;8月2日,召開國內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提速測試啟動會,磁浮交通自主創新躍上新臺階;“鳳凰磁浮項目”啟動,湖南磁浮產業發展邁出一大步……

裝備製造業是國家制造業的脊樑。發展磁浮產業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的一個縮影。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用“三個長期堅持”來描述政策引領對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其一為“長期堅持把軌道交通裝備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10年前,湖南實施新型工業化千億產業、千億集群、千億企業、千億園區“四千工程”,重點培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2015年,湖南作出建設製造強省的決策,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成為重點發展的12大產業之一;2016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成軌道交通國家級創新中心”;2017年,提出以產業鏈為抓手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是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中的培育重點;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通過“一條產業鏈、一名省領導、一套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先進軌道交通產業鏈發展,並著力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今年,又提出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作為世界級產業集群來打造。

其二為“長期堅持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作為政策支持的重點”。為此,湖南省政府和相關市均出臺了專門支持軌道交通裝備發展的政策,推動湖南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其三為“長期堅持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性服務”。2012年,湖南在全國率先探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獎勵制度,軌道交通裝備獲得首臺套認定數佔全部首臺套認定裝備總數10%左右;2015年以來,大力支持軌道交通裝備企業開展智能製造工作,中車株所“軌道交通網絡控制系統應用標準試驗驗證項目”、中車株機“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項目”、鐵建重工“軌道交通盾構機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等7個項目成為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中車株機、時代電氣、時代電動、鐵建重工、中車電機5家企業獲得省智能製造示範企業稱號。

政策引領激發出創新活力,匯聚成湖南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幫助湖南站上了從創新生態到產業生態的制高點。湖南成功創建了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通過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形成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先進軌道交通創新平臺。其中,株洲作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基地,2018年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到1250億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領域多項核心產品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多種整機產品和重要部件國內外市場佔有率均居第一位。比如,電力機車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0%,居世界第一位;動車組出口份額居全國第一;整機及配套出口居全國第一等。

如今,中國35座核心城市已坐落在地鐵軌道之上,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已將全國各地連在一起。數據顯示,未來中國地鐵開通城市將達到58個,規劃建設鐵路長度達7300公里。可以說,世界正朝著軌道上的“都市圈”邁進,“城市發展不止,軌道交通生生不息”。就此,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慎峰表示:“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湖南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本屆博覽會必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專業展會的新標杆。”

湖南省貿促會會長賀堅表示,湖南具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在這裡舉辦軌道交通博覽會將為湖南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力,將進一步推動產業、技術、人才、資本等各類要素集聚與共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