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芯而論:天氣異常難測,產業鏈關注日廠是否重演出走海外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因為一個颱風,讓全球第4大銅箔基板廠日本松下電工(Panasonic)郡山廠被迫停產2個月,儘管松下電工表示,還有庫存可以應對,沒有缺貨問題,但也傳出可能會有轉單到臺廠。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隨著天氣異常現象越來越多,日本本土又是較多自然災害的地區,日商是否會重演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外遷徙動作,已經引起全球產業鏈關注。

避免重演斷鏈,日廠往陸、臺、東南亞設廠

時間拉回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附近發生大地震,造成海嘯,讓東日本受到嚴重傷害,不少專由日廠生產的電子上游必須使用的化學產品,也因地震停工,甚至連蘋果(Apple)都親自派員到日本搶料,避免iPhone生產受到影響,但是其他反應較慢的手機廠,因為缺料問題,生產受到中斷,也就是所謂的“斷鏈”。

311大地震後,不少日廠紛紛轉向海外尋求設立新的生產基地的可能性,包括上游化學材料、軟板等,都是主要外移的產品。而臺灣及泰國,則是當時最多日廠海外設廠的選擇地。

盡這次颱風僅是單一事件,且根據往例,很少有這麼強烈的颱風會侵襲日本,再加上,颱風跟地震相比,因能預先準備,相對殺傷力小。不過產業人士指出,近期全球天氣異常,越來越多不可測的自然災害出現,以這次的松下電工郡山廠為例,之所以會淹水,是因為該廠位於河岸邊,除非當地政府願意協助修繕防水堤防,否則沒有人可以擔保,下一次颱風再來,會不會又有淹水的問題。

產業人士指出,就產品替代性來說,日本松下所生產的產品,很多都是臺廠也有生產的,要說有轉單效應,其實也不會太誇張,只不過問題在於,就算客戶要轉單,除非是已經有往來的客戶,否則不可能說轉就轉,還是要有一定的認證過程,更何況,假設真如松下電工所言,2個月內就能復工,轉單的機率也就跟著降低了。

只是,日前傳出谷歌(Google)數據中心所使用的銅箔材料出現品質問題,谷歌才將原本分由兩家銅箔基板廠生產的原料,轉由松下電工獨家生產,無巧不巧,就遇到松下電工因颱風而停工,除了透露出廠商在尋找供應商必須要分散風險外,另一方面也代表,單一生產基地也有同樣變數,與多元化生產的必要性。

以多元化生產應對不同風險

其實在貿易戰開打後,很多科技廠商就陸續調整生產線,特別是毛利率相對較低的組裝代工廠,就紛紛向臺灣、東南亞等地增添或是擴充生產基地,也被市場稱之為多元化生產。

產業人士表示,對於日廠來說,其所生產的主要產品,都是上游且高端的產品,就產量來看,畢竟高端產品的需求量跟中低端產品相比,原本就不大,這也是多數日廠都還是將主要生產基地放置在日本本土的主因之一。

但是現在狀況不同了,如果還是維持單一的生產基地,一旦遇到狀況,對於客戶甚至是整體產業的衝擊就不是一時片刻可以解決的,因此在確保供應鏈穩定的前提下,終端客戶是不是會有遷廠的要求,將是日廠是否會在311大地震之後,再一次朝海外設廠的觀察指標。


評芯而論:天氣異常難測,產業鏈關注日廠是否重演出走海外


日本松下電工總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校對/holly)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