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皇太極,精明一世,死前卻為何沒有指定繼承人?

田長松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驟然崩逝,而他的去世甚至可以用“毫無徵兆”來形容。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極整日都在意氣風發地處理朝政。入夜後,天色驟變,烏雲突起,電閃雷鳴,皇太極驟然崩逝。按照現在的醫學觀點認為,皇太極應該是死於中風。

然而,皇太極的去世可以說引得了當時清朝朝堂上的一片譁然。

一方面,皇太極去世前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徵兆”,不管是從精神還是從腦力來說,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況且在一年多之前,清朝剛剛取得了與明朝的大決戰——松錦大戰的勝利,期間皇太極更是親領大軍,周密部署,將洪承疇統領的明軍團團包圍,其旺盛的戰鬥精力和清晰的戰局頭腦,也清朝的其他將領頗為欽佩。

另一方面,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只有51歲,按照從政的年齡來說,這一時期正是人的謀略、心智最為成熟的時候,堪稱“正當年”,況且比他年長9歲的禮親王代善尚且在世,更不用說活到的67歲才去世的努爾哈赤了。

而這一切的一切,令清朝朝堂上下都是沒有任何準備和預料,甚至連皇太極本人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個時候去世。

所以,皇太極生前並沒有就繼位人做出任何的安排,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在皇太極去世之後,持續了長達十七天的皇位之爭。


皇太極生前立儲,其最大的障礙就是努爾哈赤時期確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

努爾哈赤一生經歷了三次失敗的立儲經歷。

第一次是冊立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為接班人,但是伴隨著兄弟二人的矛盾加深,最終分道揚鑣,而舒爾哈齊也被努爾哈赤囚禁致死。

第二次是冊立自己的長子褚英為接班人,褚英心胸狹隘、為人殘暴,且與四大貝勒和五大臣關係緊張,之後甚至意圖謀反,努爾哈赤也只得含淚將褚英處死。

第三次是冊立自己的次子代善為接班人,而代善卻缺乏政治敏銳度,不懂得保護自己,其與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的緋聞傳得是滿城風雨,之後更是出現了“虐子事件”,被努爾哈赤所廢黜。

因而,在經歷了這三次失敗的立儲經歷後,努爾哈赤決定不在冊立自己的接班人,而是留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並且確定未來的繼位人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產生。

“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

事實上,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就是通過這樣一套制度被推舉為後金大汗,而在皇太極統治初期,他也是要同其他三大貝勒“南面共坐,同受朝賀”。於是皇太極經過多年的努力,先是擠兌死了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同時對於大貝勒代善也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打擊,真正實現了“南面獨坐”。

然而,滿洲八旗的貴族們依然有著非常強大的勢力,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手握兵權,傳統的八旗制度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對於清朝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的。

在打贏了“松錦大戰”後,皇太極主動找到崇禎皇帝議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太極要著手處理八旗內部的權力分配問題,繼續消弭“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對於中央集權統治的限制。只不過,還沒有等皇太極將其予以實施,他本人就驟然崩逝了。

在皇太極去世後,順治皇帝福臨登基,而他也是同皇太極當年一樣,被“選”出來的,而這套制度實際上也就是皇太極立儲的最大障礙之一。


縱觀皇太極的一生,他的本意還是會選擇一個帶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

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中,有三位出身於科爾沁蒙古,分別是中宮皇后哲哲,關雎宮宸妃海蘭珠以及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其中哲哲是另外兩位的親姑姑,而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

最先嫁給皇太極的是哲哲,其在豪格的生母、繼福晉烏拉那拉氏被勒令與皇太極離婚後,成為了皇太極的正室福晉。此時皇太極與自己的結髮妻子鈕祜祿氏所生的洛博會已經幼殤,因此皇太極非常看重他與哲哲誕育的子女。

後來哲哲懷孕,孝莊以“替補”的身份嫁給了皇太極,然而不管是哲哲還是孝莊,都是隻給皇太極生育了女兒,並沒有生下兒子,於是皇太極這才迎娶了已經二十六歲的海蘭珠,同時也進入到了“獨崇宸妃”的時期。

在這期間,皇太極有過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立儲意向”。

當海蘭珠的兒子出生後,皇太極大宴群臣,還頒發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並且皇太極將其看成為“嫡長子”,很早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只是天不遂人願,海蘭珠的兒子不滿一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而在海蘭珠的兒子過世後的第三天,孝莊為皇太極誕育了一位皇子,也正是因為要有著“沖喜”的意味,才給這位皇子取名為“福臨”,這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由此可見,皇太極先後迎娶了三位來自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女兒,除了為了鞏固滿蒙聯姻外,還有一層目的就是想要冊立具有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為繼承人,以繼續鞏固滿蒙聯盟關係。

所以,即便是皇太極沒有留下任何關於接班人的交代,但是從這個角度說,皇太極心中的最理想的繼承人,除了海蘭珠所生的兒子,必然就是孝莊所生的福臨了。而順治皇帝福臨的即位,不僅僅是當時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是當時政治利益交換的最佳的結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皇太極的心願所在。


雍親王府


皇太極因為死得太快而未能及時確立繼承人,不但他的死因在民間多有猜測,就連大清繼承人的產生也是很有一番波折

那麼為什麼皇太極始終沒有指定非常明確繼承人呢?

歷史將皇太極的死因記載為“暴卒”,也就是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皇太極就突然死了,在皇太極死之前的醫案中可以看出,皇太極已經病了很久了,他自己的心中應該對自己身體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這時候擺在皇太極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皇位將來的歸屬問題,


所以皇太極應該是慎重得考慮過繼承人選的,但是他卻沒能來得及說出來。

皇太極曾經表露過要讓“十四歲子”當皇太子的想法,但是始終沒有很正式的在朝堂上提出過具體的人選。


如果要從年紀來選


皇太極共有兒子11人,有三個都死的比皇太極還要早,當時年紀在14歲左右的只有兩人,也就是皇四子葉布舒和皇五子碩塞,但是這兩位皇子既無顯赫的戰功,生母在後宮的地位也不高,這樣的繼承人並不能得到當時那些滿清權貴的絕對支持。

如果要從身份來選

而身份最尊貴的皇子只有兩位,就是莊妃所生的皇九子福臨和大貴妃娜木鐘所生的皇十一子博果爾,這兩個側妃都是來自於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出身於蒙古權貴之家,這兩個皇子的身份按理說是滿清權貴最容易接受的。

可是皇九子卻只有六歲,皇十一子就更小了,對於皇太極來說立幼子為繼承人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如果幼子登基很難保證不會被篡權奪位,所以皇太極不會選這兩個身份最尊貴的小兒子。

如果要從戰功來選


那就只有大阿哥豪格最合適,豪格在天命年間就開始隨父參戰,並且成為了皇太極的得力干將,因為作戰勇猛在八旗軍中也是威名赫赫,可是豪格的母親卻是被皇太極休棄的繼妃,他的身份並沒有優勢。

其實當時皇太極面對的情況也很複雜,他的兒子裡沒有一個是從各方面來說都無可挑剔的,再加上努爾哈赤所實行的八王議政制度,導致了皇太極未能完全掌握大清的絕對權利。皇太極雖然創建了大清,可是時間卻太短,


當時朝政勢力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


另一部分始終不服氣皇太極的統治地位,這部分人是跟隨努爾哈赤起家,當時也手握重兵。而支持皇太極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兄弟,這些人也是各自有著小心思。

再加上皇太極的性格也是很多疑,因此他始終沒有公佈繼承人選,也許皇太極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也許皇太極覺得自己還有時間,結果就是皇太極突然去世,皇九子福臨成了繼任的順治皇帝


路之意


皇太極是猝死,也就是突然死亡,事先壓根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故而沒有來得及指定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