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政治美文”既要有思想性,还要文字美,得有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文章思想;还得有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载入辞典,丰富民族语言;同时,文章还得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著名学者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依据上述条件,从浩瀚历史长卷里遴选出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贾谊《过秦论》

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来提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词,即出自本篇。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司马迁《报任安书》

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本篇。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诸葛亮《出师表》

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不识晋魏”,已成后人常用的成语。而“桃花源”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善始善终”、“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主要出于此。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范仲淹《岳阳楼记》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几乎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范的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做到了形美、情美、理美,是用文学来诠译政治的典范。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文天祥《正气歌序》

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林觉民《与妻书》

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转载」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并已是检验一个政权成败、好坏的标准。

这些文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

摘自《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章摘自:人民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