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學畢業回鄉創業者,白手起家辦竹編廠,5年後年產值200萬


我叫周震,今年32歲,,2010年畢業於貴州亞太職業學院。學專業是計算機信息管理,畢業後開始在貴陽一家做教育的網絡公司打工,2012年又到一家網絡公司搞管理,同時給5家醫院做網絡維護,在打工期間積累了不少經驗。2013年,我們夫婦倆一起到茅臺鎮做過茅臺酒網絡銷售。圖為周震在竹編展廳。#自拍我的故事#

我妻子楊杜娟201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我們畢業後先後到過北京、貴陽、遵義打工4年,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和白酒線上銷售。我雖然打工期間每個月的收入有萬把塊錢,但是總覺得不夠用,幾年下來,也存不到什麼錢。圖為貴州三穗縣八弓鎮界牌村。

2014年我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我們家鄉的三穗特產三穗鴨、灰鹼粑、米粉、甜酒、竹編等,其中竹編最好銷售,於是我妻子跟我商量,在外面不可能打工一輩子,不如回家鄉辦廠經營竹編產品,她的想法得到了我的贊同,於是2014年底,我們夫婦倆回到了三穗老家籌備辦廠事。圖為周震在家鄉-三穗縣八弓鎮界牌村編織廠指導編織工人。


辦廠,談何容易?當時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設備。甚至人員也不知道怎麼找。既然決定了,硬著頭皮也要走下去。圖為貴州黔森源竹編工藝廠展覽大廳,展示廠裡編織的竹編工藝品,很多竹編都出口國外。

2014年底,妻子一邊去當地做竹編的地方收貨在網上銷售,一邊籌劃辦廠事宜。她的第一筆生意是一個客戶叫她編一顆江蘇的“蘇”字匾牌,“蘇”是繁體字,自己不會編,然後跑到當地許多村寨去找會編的師傅,最後在離縣最後在離縣城不遠的美敏村找到一個叫吳大國的師傅來編,第一次編錯了一皮篾,第二次再編,當時這張匾牌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給了妻子很大的信心。

2015年2月,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我們夫婦倆的貴州黔森源竹編工藝廠掛牌成立了。這一年的4月,我們接到了第一筆訂單1.7萬元,我們請來師傅製作竹編工藝品,20天后交貨給客戶,客戶反映很不滿意,原因是工藝品大小不一致,而且毛刺較多,這一筆生意我們倆賠了5000多元的運費。圖為貴州黔森源竹編工藝廠展廳,有籃子、簸箕、篩子、燈籠等竹編產品琳琅滿目,擺滿了整個店面。


 為吸取教訓,我們請來了6個師傅,又請來了本縣20個村民來學習竹編技藝,誤工費補貼師傅100元一天,學員80元一天。他們自己就拜州級非遺傳承人龍運輝為師,前後學習3個月,我們夫婦倆基本掌握了竹編工藝製作技巧。2015年,師傅增加到17個,當年光是工資就開了18萬元,當時沒有多少貨銷售,我們虧了10萬元。圖為周震拿著自己的竹編工藝品。

2016年我們夫婦倆認真打理,竹編工藝品銷售開始有了起色,這一年通過培訓工人達到了30人,其中有2個殘疾人,8戶貧困戶,當年產值80萬元,發放工人工資68萬元,自己虧點不多。今年發展勢頭較好,能夠實現盈利。圖為周震廠裡編織的竹編工藝品遠銷國外。

我們採取公司農戶方式進行生產,公司負責設計、打樣、模具製作、原材料、成品組裝。農戶按訂單負責編織,公司按合同進行回收,每個農戶只需一至二道工序,這樣能夠提高勞動效率。到廠裡做工的農戶每個月最少能拿到1800元,多的能拿到3000至5000元。“今年湖南、安徽、山東、廣東等地的來要貨較多,現在還有幾萬元訂單沒發貨呢!圖為周震在家鄉-三穗縣八弓鎮界牌村編織廠的編織工人。


2016年5月,我們夫婦倆的產品到州里參賽,獲得了能工巧匠一等獎,7月參加全省少數民族工藝品博覽會獲得能工巧匠三等獎,我們的生產基地當年被州婦聯評為巾幗創業示範基地。現在我們廠已開發出70多種產品了,有的產品還在開發當中。我們開發的產品有裝飾類:如字畫、花瓶、燈籠。實用類:如果盤、篩子、籮筐、茶葉包裝。二維碼:如個性訂戶。其中個性訂戶要多一些。圖為編織廠使用的竹編材料。

一件工藝品可複製性比較強,如果不去創新,就會落後,只有努力創新,產品市場佔有率才會提高,才會有更大的收益,我們廠準備申報一批產品發明專利。圖為竹編工藝廠工人編織竹編。

今年的市場前景好,目前所有的產品都是按訂單生產,現在廠裡沒有存貨,工人們都在加班加點,儘量把訂單產品趕出來。圖為村民田仁英說,她每個月能拿到2400元,忙完廠裡的活還可以回家幹活,很是方便。#自拍我的故事#

為使竹編工藝得到更好傳承,準備開展竹編工藝進課堂活動,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就開始瞭解竹編,同時制定了三穗縣返鄉農民工竹編技術培訓計劃,不斷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目前正準備擴大規模,開始著手徵地50畝,建一個集旅遊、餐飲、竹編博物館、體驗館為一體的生態基地,同時組織好竹編工藝品加工銷售,力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同時讓三穗竹編工藝叫響全國乃至世界。圖為周震站在貴州黔森源竹編工藝廠展廳門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