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是困扰无数人的难题,这主要是跟我们的考查方式和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当下的语文教学(这里指的是学校语文教学)主要是侧重“语言”教学。说的通俗点就是围绕着字、词、句以及修辞等等比较侧重“语言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学。

而考试的时候尤其是这几年语文改革之后的语文考试(一般多数学校三年级之后最为明显)内容却明显的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减少基础知识的考查(即“语言学习”部分),大幅增加了“文学素养”的内容考查。

在这点上,家里有孩子在上3年级尤其是这个年级以后的家长会深有体会的——孩子的语文成绩从过去的高分瞬间降低,而且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这种表现其实并不明显,最突出的时候应该是在小学的高年级和进入初中之后表现最为突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几年的语文改革了。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没错,这几年的语文考试,大幅的增加了“文学素养”的考察,而文学素养的提升,单纯依靠课堂学习其实是很难有明显提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近些年来上到教育部、教育学家,下到普通家长都在说“读书”——因为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必须方式,而这些事情,没有几所学校能够做得到的。

学校教育能够做到的无外乎这几个方面:

1、搞一些诸如“读书节”、“读书赛”、“读书分享”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2、尽可能的安排点时间、条件让学生读读书,例如开放图书馆、组织阅读、增设读书角……

3、各种场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读书很重要。

4、老师安排“读书作业”强迫学生读书,例如布置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以及手抄报、思维导图等等方式让学生去读书。

……

而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从小会给孩子这方面进行要求或者引导。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学生不能够在日常坚持读书,那么这块能力的提升确实是很难很难的——这玩意儿其实真的挺令人无语的,有一句话我觉得挺符合这块能力提升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读的多了,“语感”就自然提升了,而且还会综合提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创作能力、分析能力……

但是现实是:我们的“语文课”连基本的“课文”都要赶时间才能讲完,哪有时间带学生做这些事情呢?

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家长支持老师工作的班级里,老师会额外布置一些阅读、读书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老师则根本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更快的去提高这方面能力……

现在一些外面的语文教育机构很火爆,这客观上也反映出了语文考查内容变化带来的影响——过去的机构主要是以英语和数学为主,语文其实往往只是局限于应试的“课外阅读”和作文。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语文教育机构的变化?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是的,大量的机构都在炒作“大语文”的概念,而什么是“大”语文呢?

说白了吧,就是给你讲不是课本里的内容——其中有一块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名著阅读(赏析)”。

而这种方式在我看来其实就相当于“助读”。

大家有人听过“xx读书”吗?

有一些挺专业的人士,他们会先去读一些书,然后把自己的收获通过几十分钟的时间讲解、分享给大家,而我们去听的时候,可以用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很快的清楚这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当你觉得这本书你有兴趣的时候,你再买来阅读的时候,你的读书效率也会极大的提升……

孩子也是一样的。

所写的“大语文”也会真的操作——机构老师会用1-2节课的时间,给你把一本书(一般都是经典名著)从作者到背景再到书的内容,甚至可能还会有历史、奇闻异事等等介绍给学生。而等学生再去读这本书的时候,阅读的体验感、阅读的效率以及收获就完全不同了。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这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例如:

我们每个人在接触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多数人的兴趣是不会太大的,反而如果你对这个内容多少有些了解的时候,你的兴趣反而容易产生。

同样的,如果去学一个我们都已经更懂的内容,也同样很难有兴趣不是吗?

所以在我看来很多读书分享和语文机构其实就是在做这件事情,通过这种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助读”的机会,进而提高大家的阅读体验感和兴趣。


以上,主要是介绍了当下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以及一些辅导机构的客观情况。

了解一下之后,有助于我们可以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我接下来要说的学习建议。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当然,更期待您的交流、分享。

课文学习是重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语文课的学习一定要重视,关于这点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你不是都说语文课都是语言学习,而考试考的是文学素养居多,那么我不好好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

再复杂的“素养”考察也是需要由“基础”来支撑的;

●课内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学+思+练”过程。

可以这么说,能进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学校的语文课就是通过对这一篇又一篇经典的范文非常细致的学习,从字词句到背景、意境以及拓展阅读等等进行非常系统、全面的学习。

而这个过程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且该记笔记的记笔记,该总结的总结,该查的查……那么通过认真学习,学生会在基础知识、文章赏析能力等等方方面面得到提高。

可是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对孩子语文课的听讲不去关注,却指望通过让孩子做自己买的各种“阅读理解”习题来提高……想一想,同样的精力放在这两件事情上,那么你认为是认证听课的效率、收获更大呢,还是在家做题然后自己给孩子讲的效率、收获更大?

正常情况,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肯定还是让孩子跟着老师学更好一些,不是吗?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所以孩子没时间看更多的课外书也好,没时间做别的练习题也罢,无论如何只要你想学好语文的话,那就必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几个重点注意事项:

1、课前大声朗读课文,一定要读熟了;

2、字词句需要提前解决,该查的查一下;

3、有时间更多的去了解一下作者、出处或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等信息;

4、把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一下;

5、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如果当堂记不完,那么课后尽量尽早的补上;

6、课后一定要复习、整理笔记;

……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今天早上特地找孩子要来拍的,第一张是孩子的语文课本,第二章是孩子课后整理的笔记。

我们可以想一下:这种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你会相信这学生语文会学不好吗?

想要学好语文,欲速则不达,先把基础部分的学习认真对待起来,这个过程的本身除了积累还能够培养很多非常好的习惯和打下很多的基础——例如分析能力、赏析能力、构建能力等等。

所以,先把人人都能,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先做好!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给孩子进行有益的补充或则巩固。

“阅读”是关键

这个“阅读”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包括了我们常说的“阅读理解”题这种阅读,也包括了“课外书”(或者“必读书”)这种阅读。

如我上面所言,阅读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当下学好语文的共识了,因为这个环节省略掉,即便是你跟再有名的名师、上再多的辅导班等等都很难提高语文成绩的。

而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却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孩子写完作业从来不学别的,我就只让他读书……”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做法也不合适。

那么在孩子当下比较忙、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读书才会更有效率呢?

对此,我有如下的建议:

1、好读书,读好书

所谓“好读书”,指的是我们尽力去引导孩子喜欢上读书。

读书这件事情不是“做任务”,并不是说让孩子坐在那里读上多久的书就是一定会有收获。如果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他正在看的内容,那么久而久之一定会破坏他的阅读体验感,变得讨厌看书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从孩子喜欢看的书、难度不要太大的书入门。

不用非得上来就要读“经典名著”,而且还是指望孩子自己去读……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这个兴趣,那么就放下焦虑,让孩子从他能够驾驭了的书籍开始,哪怕这些书籍是一些科普类的、科幻类的甚至是一些童话类的……

只要输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那么就鼓励让孩子去看好了。

当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兴趣逐步提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在去引导孩子读一些经典作品。

而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单纯的拿本书就给孩子去看。

而是最好先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助读”工作,例如跟孩子一起查一下作者生平、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本书的文学价值等等一些列的信息。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搜索、查阅、整理,也可以我们自己去了解一下然后当成故事跟孩子分享——总是方法有很多,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增加他们的阅读收获。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初期的时候多多进行一些亲子阅读活动。

2、读书留痕

有道是“不动笔不读书”,如果孩子小,那么可以不用动笔头来强化收获,但是可以通过比如“交流”的方式鼓励孩子进行总结、分享他阅读后的收获。

如果孩子已经大了,那么还是建议一定要写写读书笔记或者阅读批注之类的。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这样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才会更大,而这些收获也必然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写作、阅读乃至生活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3、学以致用

这点怎么说呢,人人都知道这点,但是大多数人做的都并不好,因为这的确是有点难度的事情。

我这里的建议很简单:多练习,或者仿写、或者借鉴,总之要把一些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其中,多读、多背、多仿写我觉得效率是最高的。

还有一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之处:时政积累!

孩子小点的时候,例如小学中低年级的时候,可以不要求孩子看新闻、读报纸之类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这部分我建议一定要补上。

其实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每天的新闻联播让孩子看看,然后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再看看本地的新闻节目。

学好语文很关键,这些建议能够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当然,如果没时间,早上也可以尝试听一下广播什么的。

总之,多多少少的可以开始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时政讯息了。

这对孩子的综合眼界、视野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那会儿,学校、老师会要求我们“抄新闻”来着,然后我们就到处翻报纸(那时候还是有不少家庭还没电视的),只不过后面再也没有这些要求了。

总之,语文学习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坚持去学才行,千万不要认为只要自己拼命地学几天成绩就会如理科那般有明显的变化,不要太过焦虑,只要我们的方向没问题,那么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